从中医角度浅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
2016-04-09陈聪张伟
陈 聪 张 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014)
·学术探讨·
从中医角度浅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
陈聪张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014)
摘要目的:从中医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代谢综合征在2015新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定义COPD定义中是其重要的合并症。这一显著的肺外效应,可加重部分COPD 患者的病情。代谢综合征以高血压、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血液高凝状态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本文对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探讨,可基于3点,首先,COPD是不是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探讨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机制,本文主要从中医上三焦气化的失常,痰、浊、瘀等病理产物的阻滞和肾阳虚衰三方面讨论。最后,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涉及到多个系统,怎样才能更有效的防治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是重要的落脚点。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加重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中医中药对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防治具有独到的自身优势。
主题词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中医药疗法代谢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 MS) 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发病机制,由这一机制导致糖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并出现高血压、肥胖和微量白蛋白尿等一组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代谢性证候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咯痰、咳嗽、胸闷、憋喘、口唇紫绀、肢体浮肿甚者合并有意识障碍为临床表现肺系疾病[1]。2015版COPD全球倡议(GOLD) 中再次强调了肺外效应( 全身效应)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代谢综合征即是其全身不良效应表现之一。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主要集中于COPD是不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和怎样才能更有效的防止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这三个问题,现论述如下。
1COPD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目前,COPD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多痰,且这种气流受限是持续存在,且呈进行性发展的。在中医上, “肺痹”、“肺痿”可包含COPD的病变机制。肺处上焦,乃五脏之华盖,领三焦之气化,《灵枢·决气》所谓:“……上焦开发, 宣五谷味, 熏肤充身泽毛, 若雾露之溉, 是谓气。”肺金、胃土,金土相生,肺有通调水道之职,即《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以,肺气通达,肃降有权,水道因之通调,下行之水液,达膀胱而气化出。三焦以肺为要领,肺气一通,膀胱之气也通,胃、膀胱皆在所治之中。反之,肺乃气机之枢,不利则气机紊乱,气血津液不得运化,反生他病。现代临床研究亦发现COPD可增加患代谢综合征的几率,如钱一龙等人[2],选择79名COPD患者,按肺功能严重程度分4级,分别为11例Ⅰ级,31例Ⅱ级,28例Ⅲ级和9例Ⅴ级。并以42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来测量每位患者的单个核细胞Foxp3+、CD25+、CD4+和Treg的数量,并计算其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Foxp3+、CD25+、CD4+和Treg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显示,COPD的患者外周血Foxp3+、CD25+、CD4+和Treg这4个指标的数目和比例有所降低,且存在与严重程度相关的胰岛素抵抗。
2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在1999年WHO上代谢综合征被首次提出, 其病理状态演绎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而脂肪和糖代谢紊乱是核心。“湿阻”、“肥满”、“消渴”、“胁痛”、“眩晕”、“头痛”等中医病名所包含的范畴都可概括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变化[3]。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受肺气损伤影响有如下几个途径。
2.1三焦气化失常处上焦之肺,乃五脏华盖,三焦气机受其宣张而条达。所谓三焦,即《难经· 三十八难》所云:“……府有六者,谓三焦也……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类经·脏象类》称:“……居脏腑之外, 躯体之内, 包罗诸脏, ……”气化和水液的疏布运行之处的三焦在《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症之法》说道:“……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 三焦通, 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 其于周灌体……”所以,三焦是联系全身,通达五脏六腑,能够汇合先、后天之气与呼吸之气,并通过上、中、下焦功能相互协调, 使水精四布, 弥漫全身, 为津液、气血, 为汗,为尿的重要器官。全身所有津液、血液, 通过三焦, 相互渗透,从而取得代谢的平衡。所以,肺气不利可通过三焦的气化功能影响全身物质代谢。结合现代研究, 肺不仅是体内的一个单纯的呼吸器官,还是代谢器官,并具有免疫机能,可参与内分泌、代谢及的调节。许多活性物质在肺内被代谢包括(激活、灭活、储存、释放及生成),这是维持体内多种机能的平衡与稳定重要一环,保证了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4]。
2.2浊、痰、瘀内蕴肺为相傅之官,朝百脉,主治节,全身气血津液的正常疏布离不开肺气的宣发肃降。当肺气损耗,宣肃不利,久则百脉不朝于肺,位处上焦的肺脏受损,中焦脾胃运化不能正常进行,津液运化失常,凝聚而为浊、痰、瘀,《丹溪心法·咳嗽》谓:“……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 《景岳全书》云:“夫人之多痰, ……惟其不能尽化,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甚至留其七八,则但血气日消,而痰涎日多……”,《兰室秘藏》称其:“……伤酒湿面及厚味之物,使湿热之气不得施化,令腹胀满……”通过对中医文献的整理发现,浊、痰、瘀是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三大病理因素[5]。由于气化失司,体内所富含高营养物质的饮食精微大量蓄积,转变为致病因素浊邪。浊邪氤氲弥漫于脉道,渐渐聚集而成形,血质地随之稠厚,阻滞血道,而成血瘀,代谢为之迟缓,津液聚而为痰。浊、痰、瘀三者混淆黏缠形成复杂混合物,演绎着蛋白质、脂质等异位沉积的各种病理结局。《灵枢·卫气失常第五十九》云:“……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 因此,痰瘀互阻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治疗上应以健脾益肾调肝去痰除瘀为主。
2.3 肾阳虚衰肺与肾的关系密切,从五行上,肺主金,肾属土,金水相生;经络上,肺肾两脏通过经脉相连,《灵枢·经脉》提到: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而肾经则“……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肾乃一身阴阳之本, 内藏元阳,温煦中焦,助中焦运化水谷。然而肺气虚损日久,波及下焦,肾阳虚衰, 中焦阳明之火无少阴真火相助,水谷不得运化, 津液内停,终化为痰浊。丛培玮[6]等人,通过对患肺气虚大鼠模型中肾、肺组织AQP1表达及血中ET、TNF-α、IL-1β、血中ET水平变化的观察,结果肺气虚模型大鼠中肾组织AQP1 表达上调;肺组织AQP1的表达下调;肺组织中血中ET、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说明肺肾组织AQP1表达影响水液的代谢。
3 对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防治防治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可从时相上进行提前干预,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延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所以,以单纯降糖为中心的防治观应转为多危险因素的以心血管事件为中心的综合防治。基于这一理念的改变,中医的从整体出发,综合调理的方法得以发挥。中医上,对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以扶正兼顾祛邪为中心,从三焦气化角度宣上、畅中、疏下三条途径,采用分消走泄的方法。其中,可以清宣手太阴肺经为主,肺气宣利,则三焦随之调达,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温病条辨》亦云:“……一阳开泄,万象皆有生机矣。”对代谢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可分为5种,即痰浊内蕴型、湿热阻中型、痰瘀互结型、阴虚内热型和气阴两虚型等,治法上要理气、育阴、清热、益气、祛湿和化痰诸法并用。南京华山医院创制的健脾解郁汤治疗代谢综合征,具有益气健脾,疏解六郁的功效,并获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组成实: 山药、黄芪、香附、芍药、生蒲黄、郁金、苍术、泽泻、生麦芽、决明子、黄连。本方中以黄芪益气,苍白术、泽泻健脾祛湿; 香附、郁金疏肝理气; 川芍、蒲黄活血消瘀; 黄连解火毒,决明子清肝除火郁; 麦芽、山楂化积, 和中,解食郁。
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涉及多系统,是一种强调预防, 并且在早期病变的阶段干预可获得明显效果的疾病。中医中药从整体上论治COPD合并代谢综合征具有独到的自身优势,所以,如何在治疗中发挥中医的长处, 以及如何结合西医药起效快并且作用环节明确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值得今后进一步作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张伟.从肺与脑的相关性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治[J].中医杂志, 2015,56(1):87-88.
[2]钱一龙,赵振中,谢中华,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11(6):554-557.
[3]樊蓉,王艳华,马国庆, 等.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98-99.
[4]吕玉宝,段晓虹,董竞成. 中医肺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1):1579-1583.
[5]李海燕,陈磊,汤杰.浊邪致病及论治初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29(5):19-23.
[6]丛培玮,尚冰,王哲, 等.肺气虚模型大鼠肺、肾组织水液代谢相关性的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2):357-359.
(收稿2015-12-27;修回2016-01-19)
通讯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
【中图分类号】R5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5.039
*“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TS20110819)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JG5623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