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甸地区泥石流的成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2016-04-09万丽飞

水利技术监督 2016年2期
关键词:泥石流防治措施成因

万丽飞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水利勘测设计院,辽宁宽甸118200)



宽甸地区泥石流的成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万丽飞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水利勘测设计院,辽宁宽甸118200)

摘要:笔者通过对宽甸地区多个泥石流发生区进行实地考察,分析该地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总结出宽甸地区泥石流具有规模大、齐发性强、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并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及防治方法,达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保护了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泥石流;危害;成因;防治措施

1 泥石流的危害与灾情

泥石流是一种突发性的泥沙运移现象,它同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一样,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宽甸地区泥石流的发生严重危害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

在宽甸近40年的暴雨统计中,宽甸地区共发生过3次大的泥石流灾害,分别在1979年、1985年和2010年。这3次泥石流使铁路、公路遭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经济损失达26.51亿元之多,死亡57人。

2 泥石流的特点

宽甸地区泥石流反映了辽东半岛泥石流的基本特点,多发生在海拔不高,植被良好的山区,其分部形态、物质组成等都有明显的地区特色。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宽甸地区泥石流具有以下特点。

2.1 分布集中

灾害地区比较集中,往往是多个小泥石流汇集成群出现,形成一个大泥石流群体。时间上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正是宽甸地区暴雨最集中的时期,据调查,泥石流的发生与暴雨中心区域相吻合。宽甸地区泥石流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大、齐发性强、速度快。

2.2 发生部位及形态

对单个泥石流的调查分析看出,泥石流沿较陡峻的山坡分布,从坡顶下部分延伸到坡脚,平面近似三角形、矩形、梯形等几何形状。泥石流固体主要是风化破碎的基岩粘土及其他杂物,它们与洪水混在一起形成泥石流。

从泥石流形成面积上看,单个泥石流形成区面积不足1km2,最小的7hm2,最大的12.1km2。大小不一样、危害程度也相差很大,大的泻出堆积物达13000m3。

3 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

泥石流的形成有3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充足的松散固体物质。第二存在有利的地形条件。一般是山高坡陡,沟谷深,沟床纵坡坡降大,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和水体的集中汇流。第三必须有足够量的水体。水体对松散物有片蚀作用或使松散物沿滑裂面产生移动,除此以外,例如地震、人为因素也是形成泥石流的条件。

3.1 地质与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

宽甸地区的泥石流其固体物质的补给受岩性的控制比较明显。根据宽甸山区的地层分布和侵入体的出露状况分析,大致可分为花岗岩岩性区,前震旦系不变质岩区,古生代、中生代沉积岩区。它们形成的泥石流各具有特征,差异也很大,危害程度不一样。

宽甸县总面积6130km2,80%是山区,整个区域是北高南低,虽然山体的绝对高度在600~900m,但是区域相对高差较大,山高谷深,坡面较陡(25°~50°)。沟谷纵坡大于14.2‰时,时有泥石流发生的现象。较陡的坡度有利于水流汇集,并使泥石流本身获得较大的动能。故本地区发生泥石流的地貌条件是十分充足的。

3.2 气候与水文条件的影响

宽甸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区由于地势起伏变化大,对地形雨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东北的暴雨中心之一。近40年的暴雨中,以1979年、1985年、2010年诱发了大面积的泥石流。由于降雨量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某些地方、某个时刻,由于雨量集中、强度大,从而造成泥石流灾害。

另外,宽甸地区的温差变化大,温度的剧烈变化加剧了岩体的崩裂作用,增加了松散物质及碎屑物,在雨季被搬运积累,在暴雨的激发下,随坡面滑落而形成泥石流。

宽甸地区的泥石流形成,除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貌条件等因素外,主要受植被破坏、蚕场沙化和暴雨影响。该地区的泥石流属于暴雨型泥石流。

3.3 地震的影响

地震活动造成山石滚落、崩塌和滑坡现象,这些与泥石流的产生有很大关系。宽甸地区泥石流与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地震使一些处于临界状态的山坡表层松动滑坡堆积在一起,为泥石流的形成准备了固体物质。

3.4 人为因素的影响

由于人为的破坏造成生态不平衡,形成水土流失而堆积成松散物质。据资料调查,解放前森林覆盖面积达到85%以上,流失量也较小,后因乱开滥伐而使森林覆盖度大幅度下降。近几年虽略有好转,但是幼树较多,固定泥沙的性能不强,水土流失现象仍很严重。此外,宽甸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主为了更高的利润,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把开矿的废弃物乱堆滥放,在暴雨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下,也将产生泥石流。

4 泥石流的防治

泥石流的防治是指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两方面而言,两者是协调进行,缺一不可,对于宽甸地区泥石流的防治,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4.1 以防为主,治理为辅

从宽甸地区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及经济建设状况来看,认为防治泥石流以防为主,治理为辅比较适合。在短期内对个别经济建设和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泥石流区加以治理。当然,治理应当在预防的基础上进行,这是由于泥石流的突发性所决定的。

4.2 以保护为主,避其危险性

泥石流的发生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因此在以经济求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植树造林,合理开发利用山林土地资源。

预防泥石流还应采取“躲避”措施,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避开可能产生泥石流的地带,避免造成大的损失。根据泥石流的分布特征以及主导因素判断泥石流发生的地点时间,以便及时地撤离险区。尽管“躲避”是一种消极的预防办法,但从目前对泥石流研究的水平来看,也是一种很好的预防保护措施。

4.3 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

4.3.1 生物措施

该地区为气候湿润土质比较好的地区。若能有计划地采取植树种草措施,尤其是培植森林系统,对抑制泥石流发生会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据调查,泥石流多发生在稀树林或灌木杂草丛中,而以乔木为主的森林系统的山体发生泥石流极少。因此在适合乔木生长的土层上应种植生长快,根系发达的乔木。由于乔木的生长期长,要合理的种植灌木草丛等以逐步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森林系统。在土层较薄的地带要以根系发达,耐贫瘠的灌木为主,穿插种植草皮,或看其母质的特性决定种植方式。

4.3.2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对发育沟或沟头进行治理,适用于冲沟型泥石流。一般采取拦挡工程及排异工程。根据泥石流的流量、容量等因素建立稳固的拦挡坝,如修筑谷坊、唐坝等,将大部分固体物质拦截在沟谷内,起到减缓沟床纵坡,削减泥石流的能量,减少泥石流规模,又能使山坡稳定,起到了防治作用。但是这里必须指明一点,无论什么型式的拦挡坝都要经过科学的计算后才能施工,否则反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泥石流增添固体物质,使其危害更大。对于沟头要搞好防治工程,它是泥石流的根源。

排异工程主要用于治理大河流附近的冲沟泥石流,即人为地使泥石流沿着一定的道路顺畅的流至江河之中;或将流通地段改道使之进入一定的场地,避免造成更大危害。

对于泥石流的治理,无论采取哪一种措施,都不是孤立而行的,应当本着相互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开发综合治理。

5 结语

科学地认识和掌握泥石流成因、活动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提高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手段,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做好各泥石流沟道的综合治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工程先行、综合治理”原则,实施“上截分流,下拦排导,中段防渗固坡”是宽甸地区多年来有效治理泥石流的实践经验。自2010年大洪水之后,在各级政府和各级水利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经过几年的治理和预防,宽甸地区再未发生过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易发区的居民也逐步迁移到安全地段。防治泥石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放松警惕。

参考文献

[1]王礼先.水土保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王礼先,于志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预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唐邦兴,李宪文,吴积善等.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及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王爱林.虎跳峡镇干沟箐泥石流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04):23-25.

[5]张成俭.舟曲县城周边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02):51-53.

[6]何果佑.论西藏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性[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6(06):21-24,57.

[7]王黎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应对措施浅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3(04):29-30+36.

[8]于辉,许武德.辽宁省山洪灾害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J].吉林水利,2006(09):13-16.

[9]赵健.我国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水利,2007 (14):50-52.

中图分类号:TV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305(2016)02-0062-03

DOI:10.3969/j.issn.1008-1305.2016.02.027

收稿日期:2015-12-25

作者简介:万丽飞(1976年—),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泥石流防治措施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泥石流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机械班长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