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水环境监测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2016-04-09徐剑秋卞俊杰

水利水电快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站网环境监测长江

徐剑秋 卞俊杰

(长江水利委员会 水文局,湖北 武汉 430010)



加强水环境监测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徐剑秋 卞俊杰

(长江水利委员会 水文局,湖北 武汉 430010)

水环境监测是开展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新的长江大保护形势对长江水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长江水环境状况,以及新形势下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下阶段水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设。

水环境;监测;管理;长江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水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流域水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长江的水资源环境,而长江水资源环境状况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国家正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而水环境监测又是开展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新形势下,对长江水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长江流域水环境状况

根据近几年调查监测结果,长江流域水质优于Ⅲ类水质的河长月占总评价河长的77.6%,长江水质状况略有好转,主要超标水质项目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虽然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流域内河流、水库、湖泊、地下水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部分区域有整体恶化的趋势,尤其是干支流主要城市近岸水域污染较为严重,部分湖泊(如洞庭湖区)富营养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过度捕捞及水生生物及其生境变化加快,水生生物资源量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珍稀保护物种濒危程度加剧;流域过度开发,流域湿地萎缩,服务功能下降,上游水电开发引发库区支流河口出现“水华”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等等。另外,流域内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甚至严重威胁到城乡人民的饮水安全。

2 长江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

目前,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环境水生态监测的机构主要包括环保、水利、国土、农业等系统。相对而言,水利系统在长江流域内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历史最为悠久,从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在流域水文机构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其主要监测项目为常规水化学参数。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是流域机构从事长江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机构,主要负责长江干流、按大江大河管理的支流、重要湖库及重要支流出口的水质重点站、省界断面和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评价与分析以及突发水污染等重要水事的应急监测。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长江委水文局通过3 a努力,开展了水质监测能力提升工作,流域水文水环境监测工作得到不断加强,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实验室条件、分析测试能力、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信息管理与共享能力、科研能力和人员素质等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在监测站点功能类型方面,主要包括基本控制断面、省(国)界断面、水功能区断面、入河排污口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断面、地下水监测井及水生态监测断面,共设有各类水质断面近400个。长期以来,流域水文水环境监测工作为科学掌握长江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流域水环境保护及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大量可靠、详实的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 长江水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流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增加,污染量的增大,污染源分布的变化,以及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的提高,现有水环境监测站网已难以满足长江大保护和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3.1 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环境水生态监测的机构,监测机制缺乏统一规划与合理布局,监测站点存在交叉重复、尚未形成统一,未实现有效整合,部分站点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监测范围、内容尚不足以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

3.2 缺乏统一管理

由于流域内水环境监测机构多,且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导致尚未形成权威的监测管理机制,无法有效规范水环境监测行为并对监测成果质量进行监管。此外,还存在监测技术规范、评价方法不统一等问题。

3.3 信息共享程度低

虽然目前流域内各相关部门和行业按照职能分工,在各领域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共享机制,加上部门隔阂,导致监测信息和监测数据共享程度低,信息发布渠道过多,监测信息发布不规范。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加强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

3.4 站网密度和测验频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内新的水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由于监测站网未能实现有效整合,目前的站网密度和测验频次乃至监测指标尚不足以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的广度和深度与公众的环境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3.5 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水量水质是评价流域水环境状况的重要属性,但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水文部门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流域站网管理量质不同步,流域水文局所辖区域内部分省界水质断面和水功能区水质断面未能划归流域水文监测;二是传统的取样监测模式在空间上是离散不同步的,所谓的水量水质结合还是处于一种比较简单、机械的结合模式等。

4 长江水环境监测工作建议

水环境主要是通过对水量、水质(理化)、流态、水深、水温、泥沙、水下地形以及水生生物等一系列水生态要素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分析评价水环境水生态的现状和变化,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技术服务。结合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形势,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 优化整合水环境监测站网

水质监测断面是进行水质分析采样和现场测定,定期收集和提供水质、水量等水环境资料的基本单元,因此,水质监测离不开站网的建设。站网的建设由水利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统一规划、整合优化长江流域环境质量监测站网,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统一的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

4.2 明确相关机构监测职能

明确各有关部门在长江流域的水环境监测事权,其中长江干流、重要支流、湖库及主要支流入江口和流域内由水利部负责的地下水监测井等的水环境水生态监测工作由流域机构负责,尤其是要强化省界、重点水功能区、水源地等的水环境监测工作,提高断面监测覆盖率,服务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4.3 尽快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水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对流域内各部门获取的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并建立统一的监测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和渠道等,及时准确发布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监测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4.4 系统开展水生态监测

逐步拓宽监测领域,系统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根据长江流域的空间尺度及不同的水域生态类型,在长江流域敏感水域布设水生态监测站网,逐步开展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藻类、鱼苗及鱼类监测。

4.5 构建先进的综合监测体系

吸收和引进国内外水环境水生态监测的先进理念和研究技术,充分依托现有站网,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综合站网体系,形成布局基本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水量、水质、水土保持、地下水和水生态监测体系,建立数据采集传输共享平台。

(编辑:李 慧)

2016-09-15

徐剑秋,男,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副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006-0081(2016)11-0001-02

X832

A

猜你喜欢

站网环境监测长江
闪电定位网定位效率评估
鲁北平原雨量站网分布与面雨量误差关系研究
长江之头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浅谈徐州城市防洪报汛站网建设与发展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