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分析

2016-04-09

山西建筑 2016年13期
关键词:防震抗震结构

孙 艳 玲

(塔里木大学水建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分析

孙 艳 玲

(塔里木大学水建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抗震空间位置、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平面布置三方面,论述了抗震设计中应重视的内容,并提出了提高抗震设计水平的措施,从而满足建筑结构防震目标的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平面布置,防震目标

现阶段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环节中存在诸多弊端,对于人类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严重限制国家经济、建筑事业可持续协调化发展进程。实际上,我国不同区域地震灾害呈现出滋生几率高、震源浅、强度大等特征,而我国科研技术实力着实低下,致使地震预测和控制上接连遭受瓶颈限制危机。由此,笔者决定针对如今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诸多缺陷细节加以精确化探讨论证,希望能够为日后建筑施工安全、经济性指标同步贯彻落实,提供愈加丰富的指导性线索。

1 开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程中面临的限制性问题

1)抗震防治指标设计期间无法全面灌输合理性经济控制思维。如今我国全面推广沿用的建筑结构防震目标,包括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等在内,都集中凸显出社会基层大众生命财产安全性的保障结果。我国经济增长速率飞快,且科技、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既有建筑结构防震设计方式发生本质性变化迹象,如今社会建筑普遍向往建筑防震设计的艺术、个性化特征,一时间令现代多元化建筑结构都呈现出超高层、大跨度设计形态,加上地铁等地下建筑的推广穿插,使得现阶段我国建筑结构变得愈加繁琐复杂。

2)建筑结构抗震目标设置上不能彰显出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如今我国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中大力推广沿用的改革指标,主要都是在全国建设实践背景下布置实施的,但实际上我国幅员过于辽阔且存在较大的东西向跨度,尤其是经济实际发展进程和人口聚居密集程度上,遗留显著的差异迹象,一时间令不同区域地震状况和形势无法高效统一,不过我国相关设计主体在此类抗震目标设置上却不能提供精准性校验条件。我国东西方经济差距现象长久以来无法根除,同时人口密集度和特定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也将维持同步发展关系。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工序流程研究

2.1 抗震空间位置的精确化选取

主要就是及时选取适合抗震的区域,尽量规避软弱、液化、河岸边坡边缘等地点,如若无法快速规避,便应该针对这类场所覆盖实施专业化抗震强化措施。在设计该类抗震方案期间,需要全方位审视工程实际要求,同时针对周边地震活动细节加以考察和综合性评估,配合抗震设防不同类别,令地基和上层整体性得到有机强化。需要注意的是,在面临相同结构单元抗震设置工作时,需要配合地基土性质选取天然或是桩基结构,杜绝两类地基结构混合使用。

2.2 建筑结构体系的精确合理化搭建

选取精准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将会直接决定今后建筑成品的使用安全性,因此布局过程中主张凸显简易合理宗旨,尽量避免结构布置和预设抗震原则的冲突迹象,至此令房屋建筑彰显出妥善的抗震性能条件。透过客观角度观察校验,建筑结构体系选取环节中需要同时关注并满足后续规范要求:

首先,全面规避因局部结构设计缺陷而演化的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溃败隐患。就是说现代建筑抗震设计本身要保留适当程度的内力重分配结果,如此一来,即便是临时发生地震灾害,也不会因此限制相关部件工作状态和负荷承载力。

其次,建筑结构体系理所应当保留较为优质的形变性能,能够同时承载较强的外力和适当消耗地震量能力,这样便能够全面遏制地震损害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

再次,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计算图纸要尽量清晰透彻,同步状况下维持地震作用传输的科学性。水平荷载要足够均匀稳固,而竖向荷载则须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敷设延展,如此楼屋盖梁布置才会透过最短路径将重力负荷合理地过渡转接到竖向墙构件上。

最后,建筑结构体系有必要彰显出适当的强度、刚度特性,作为专业化建筑设计主体,需要针对此类分布规则进行科学性演算,使得以往局部变形集中迹象得以快速消除。

2.3 建筑平面布置规则性的全方位关注

在进行建筑抗震立面、平面布置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以下规范细节:

1)在开展建筑物抗震平立面规划布置环节中,需要精细化校验认证整体结构的对称、质量和刚度的均匀变化细节,规避楼层错层问题的重复性滋生结果。为了系统化克制建筑整体抗震性能的束缚隐患,需要针对体型过于繁琐深入的建筑物变形缝等部分结构进行精心设计。

2)全面秉承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性指导理念,推动多元化建设设计方案的执行进度。在此期间,抗震设计规范内容要足够完善和精确,尤其面对异质化建筑结构期间,应该针对内部对应的空间结构进行合理性演算转化。而面对不同形式的楼板,则配合合理的刚度数值加以计算认证。

3 新时代下系统化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潜能的措施

笔者联合个人丰富实践经验,进行健全完善样式的建筑结构抗震方案规划,希望减少诸多区域建筑设施损毁和经济频繁流失的现象。有关建筑抗震能力设计上的准备工作内容如下。

3.1 科学妥善地设置地震外力能量的传递吸纳渠道

建筑最终动力性能将直接经受预设布局方案牵制,唯独保证建筑施工现场布局的合理性,才能保证地震外力能量的合理性传输结果,持续到支柱、墙体、梁结构维持在统一平面上时,就可以在当下快速构筑起双向抗侧力控制体系,由此看来,针对地震外力能量的传输吸纳渠道加以精准化布局,绝对是非常必要的。

3.2 遵守抗震等级规范,针对梁、柱、墙等结构沿用妥善的抗震构造措施

砖混结构水平圈梁需要沿着楼板进行标高设置,使得内外墙连接实效和房屋建筑整体性得以适度强化。须知圈梁的实际存在意义,便是进行预制板散落隐患的适度约束控制,如此一来,砖墙出平面倒塌的几率就得到急剧降低。诸多事实证明,想要确保建筑结构刚度、整体性的同步增长结果,就必须提前在墙体横纵两个方向上设置适当形态的横纵墙混合承重,之后便可愈加科学自然地抵受横纵两方向的水平地震效应,进一步集中凸显建筑结构抗震抗剪等潜能。

3.3 设置多元化功能特性的防震线

初始阶段的抗震防线,主要是在抗震结构体系中布置的一系列延性妥善的部件,借此满足其预设的协调化控制诉求,至于后续的防线则是在该类基础性防线前提下加以综合化布置,因此抗震安全性结果开始被引起更多地关注,这便是如今我国建筑结构进行多道防震线设置的核心原委,毕竟其能够适当调试建筑物以往常见的共振迹象,使得地震破坏范畴同步状况下获得有机缩减。

4 结语

我国在开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程过程中,已经提炼并整理出一类富有特色且样式完善的抗震设计方案,不过此类手段仍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之中,因此始终存在许多弊端等待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后加以修缮。想要系统化提升我国建筑结构抗震潜能,就必须全面遵守相关性规范守则,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设计结果基础上,令最终建筑成品呈现出较为可靠的抗震性能。长此以往,预设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便会逐步贯彻衔接,尤其是在我国科学技术和建筑设计主体实力不断改善背景下,笔者始终坚信,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必将朝着更为理想的方向过渡扭转。

[1] 孙怀春.浅谈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山西建筑,2011,37(18):15-16.

[2] 李秋萍.“抗震概念设计”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28(5):68-83.

[3] 张晏文,李敬超,普琼达娃.谈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J].山西建筑,2013,39(8):14-15.

On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seismic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Sun Yanling

(CollegeofWaterResourcesandArchitecturalEngineering,TarimUniversity,Alaer8433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indicates the contents in the seismic design from the seismic spatial locati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al system, and architectural plane allo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eismic design,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the architectural seismic aims.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plane allocation, seismic aim

1009-6825(2016)13-0059-02

2016-02-29

孙艳玲(1982- ),女,助教

TU352

A

猜你喜欢

防震抗震结构
防震演练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论结构
古建抗震有绝招
家庭防震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