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
——最不可忽略的教学视线
2016-04-09顾志能特级教师
顾志能(特级教师)
学情,应该是我们最不可忽略的教学视线。因为只有吃准学情,顺学而导,教学才能像呼吸一样自然。
我们知道,教育心理学有很多的理论,如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各种理论中更是提出了“同化、顺应”、“最近发展区”、“迁移”、“再创造”等与学习有关的具体名词,每个名词往往都代表了学习的一种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若细细一想,不管哪种模式,对一个事情的研究却是一致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即学情。
学生已知的是什么,未知的是什么?已知的,已到达怎样的程度;未知的,离学生的已知有多远?哪些已知的能作为新知学习的基础,哪些未知的能由学生探究或创造出来?……如果不重视这些事情,对这些情况不能摸清楚,怎么去谈同化与顺应,又如何说迁移与创造呢?
自己曾经上过一些成功的公开课,细细分析,发现都是源于教学设计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方式的较好对接;而每每遇到磨课时“困扰其中”的状况,发现原来都是忽视了学情乃至脱离了学情所致。因此,在我的教学视线里,对学情的把握与利用,是能否备出一节好课、能否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若要我对“学情”的事做个提炼,可用以下三句话概括:高度重视学情——深入分析学情——合理应对学情。
高度重视学情,那是意识。其意义上文都已说过,大家想必不反对。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把它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做到“高度重视”。
深入分析学情,要有方法。我们可以分析学生之前的作业,或回顾自己之前的教学,也可以仔细阅读教学参考中的提示,或向身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然后对学情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更为科学的方法,则是通过访谈、调查等前测手段,进行深入了解。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让教师对学情有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还能够让教师捕捉到一些个性的、有价值的、能够为教学设计带来灵感的学情。
合理应对学情,最为关键。学情大致有三种,学生对新知一无所知,对新知一知半解,对新知了解较多。若发现学生对新知一无所知,教师可以按常规创设问题情境,循序渐进推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无至有逐步建构知识。而若发现学生对新知一知半解,教学设计则可以相应调整,常用的方法是将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充分暴露,或制造较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在碰撞中逐步形成正确认知。倘若遇到学生对新知已有较多了解,教师要考虑的则是如何将教学起点定在学生的前面,如何以更好的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