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儿童血友病的保健措施及效果评价
2016-04-09程力平高小玲
程力平,高小玲
(1.黄冈市中心医院儿科,湖北 黄冈 438000;2.团风县人民医院儿科)
46例儿童血友病的保健措施及效果评价
程力平1,高小玲2
(1.黄冈市中心医院儿科,湖北 黄冈 438000;2.团风县人民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血友病的保健方法,减少血友病患儿出血次数,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血友病患儿46例,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友病产生的原因,提出保健措施,比较患者实施保健前后的出血频率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实施保健措施前,患儿主要表现为中度疼痛,比例为71.7%。实施保健措施后,患儿主要表现为轻度疼痛,26例轻度疼痛,比例为56.5%。保健措施实施前后患儿在疼痛评估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保健措施后患儿的出血频率明显低于实施保健措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友病患者及时做好保健措施,有利于减少出血次数,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好转。
关键词:血友病;保健措施;出血次数;效果
血友病的病程较长,现阶段并无可以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成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为了对该疾病增强了解,本文选取了我院在2年间收治的46例患儿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46例血友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在0.6至11岁间,平均(5.39±3.65)岁。其中血友病A30例(轻型15例、中型12例、重型3例),血友病B16例(轻型10例、中型5例、重型1例)。依据《血压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对患儿疾病进行诊断。
1.2临床特征①初次出血年龄:患儿首次出血年龄在2个月至7岁间,平均(3.29±2.63)岁,其中有20例患儿首次出血年龄低于1岁,所占比例为43.5%。②初次诊断年龄:初次诊断平均年龄为(2.31±0.26)岁。③出血原因:有15例患者为自发性出血病史,比例为32.6%,其中中型、重型患儿6例。术后或外伤出血31例,比例为67.4%。④关节畸形、损伤:在46例病例中,有33例患儿存在出血症状,比例为71.7%。有23例患者存在关节畸形、损伤的情况,比例为50.0%。
1.3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治疗,取10~15U/(kg·次),给予患儿静脉注射,每周注射2次,持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观察6个月。
1.4保健预防措施①预防出血。针对学龄前患儿,必须禁止其参与剧烈运动,家长尽量陪伴于患儿身边,防止外伤性出血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与穿刺,必要情况下,可采取皮下注射,注射之后,需按压穿刺部位,按压时间为5min,直到出血症状停止。在出血期间,不可采取热敷策略,这种方法对血管扩张可起到促进作用,对止血非常不利。②消化道出血。早期腹部可以给予冰敷,能够使疼痛反应减轻,控制出血的发生,可给予冷沉淀物或者输注Ⅷ凝血因子。在输血过程中,要观察患儿是否存在输血反应。③关节腔出血。早期可给予冰敷,将患肢抬高,使关节处于固定状态,保持功能位,可使疼痛减轻,控制出血的发生。④口腔出血。出血时需将患儿注意力分散,可让患儿食用冰冻食品,或者采取冷敷治疗策略,将冰袋敷于患儿患侧颌面部。⑤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属于血友病并发症,需对患儿精神、神志进行观察,了解患儿是否出现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若出现了颅内出血倾向,则需停止活动,不能随意将患儿搬动,需给予降低颅内压治疗,并采用仪器辅助患儿吸氧。⑥心理保健。血友病属于终身性疾病,病程非常长,在治疗期间,所需费用较高,患儿与患儿家属会产生心理压力。入院就诊时,医护人员必须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述相关的疾病知识,使他们对该疾病有进一步了解。
1.5观察指标①疼痛评分[1]。利用VAS对患儿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无痛:0分;轻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②出血频率。出血频率主要通过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方式了解,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患者采取保健措施前后的出血频率。
1.6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疼痛评估实施保健措施后,两组患儿在疼痛评估上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实施保健措施前后疼痛评估情况[n(%)]
与实施前比较,*P<0.05
2.2患儿出血频率实施保健措施前患儿的出血频率为(15.37±2.84)次/半年,实施保健措施后为(10.62±2.41)次/半年,实施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友病是因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致使患者出现严重凝血障碍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性均可发病,不过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有因子XI缺乏症、血友病A、血友病B,前者属于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后两者属于性连锁隐性遗传[2]。在先天性出血疾病中,血友病A所占比例约为85%,现阶段,针对这种疾病,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对患儿身体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实施保健措施对于患儿而言非常重要,合理的保健方法能够促进患儿疾病的改善,患儿在饮食上应尽量清淡,选择口感较软的食物,少食热食,防止口腔黏膜烫伤诱发出血[3]。吞咽后口腔出血可能会诱发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大便颜色也会产生变化,需对患儿大便颜色密切观察,了解其出血状况。
通过本研究发现,实施保健措施后,患者的出血频率明显减少,且保健前后的疼痛评估差异较大,保健措施的实施可减轻患儿疼痛,控制出血频率,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合理采用保健措施,可促进患儿疾病症状的改善,减少出血次数,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宁玲,马济顺,胡大一,等.微量白蛋白尿及假性血友病因子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3(6):587
[2]苏雁,吴润晖.儿童血友病合并颅内出血21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13(2):206
[3]张宁宁,彭芸,吴润晖,等.IPSG评分系统在评价儿童血友病性骨关节病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21(3):342
(收稿日期:2015-09-16)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1.0048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6)01-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