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化视野下河北梆子开发式保护研究

2016-04-09李翠娜李军辉

西部皮革 2016年4期
关键词:河北梆子

李翠娜,李军辉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现代文化视野下河北梆子开发式保护研究

李翠娜,李军辉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文化深入每一个角落,中华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河北梆子作为河北省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文章选择河北梆子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其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开发式保护策略,以期为中华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若干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文化;河北梆子;开发式保护

随着经济、信息、文化全球文化,中华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生存空间不断缩小。河北梆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省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也面临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加上现代人审美观念的改变,戏曲知识的缺失,传承人青黄不接,使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在现代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河北梆子的保护与开发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河北梆子为研究对象,基于现代文化的视角,通过探讨开发式的模式对河北梆子进行抢救和保护,以期促进河北梆子的可持续发展。

1河北梆子的发展沿革

河北梆子作为梆子声腔的重要支脉,是中国北方影响力较大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早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山陕梆子流入河北,后经当地民众的改革,形成了著名的河北梆子。在19世纪40年代,河北就有了直属梆子科班,随后,三庆和、祥泰等科班不断出现,河北梆子呈现繁荣昌盛景象。此时,河北梆子流传区域较为广泛,除北京、天津、河北广大乡镇以外,还流传到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上海、武汉等地[1],甚至远播至现代苏联境内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成)、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乌兰巴托等地。20世纪30年代,河北梆子逐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中华戏曲的复兴,河北梆子也开始全面复苏,许多专业的河北梆子剧团成立,河北梆子迎来了新的发展。截止2013年,河北梆子共有18位演员获得了国家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2现代文化视野下的河北梆子保护与开发现状

2.1现代文化视野下的河北梆子保护与开发取得的成绩

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政府和群众对河北梆子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为河北梆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15〕52号),明确提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要求必须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国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从国家层面对戏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予以政策支持。为响应国家号召,河北省也公布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还积极投入资金用于河北梆子的保护与发展。如邢台市河北梆子剧团创排的河北梆子现代戏《吕玉兰》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得受助资金150万元。当地政府还启动了河北梆子银牌工程,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有效推进了河北梆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2现代文化视野下的河北梆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2.2.1资金投入不足,财政支持力度较小

由表1可知,近年来河北省的财政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每年用于河北梆子等戏曲文化的保护资金较少,2015年7月以来,河北省财政仅投入926万元专项经费向社会收买文明效力,收买包括话剧、杂技、戏曲、儿童剧、交响乐、歌舞等艺术在内的各类扮演879场,但这些资金基本都运用到现代交响乐和歌舞等表演上,真正运用到河北梆子等戏曲文化保护与开发上的资金较少,相比于每年1000万元的昆曲保护资金,河北梆子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这也成为制约河北梆子保护与开发的重要瓶颈。

表1 2010年-2014年河北省财政收入、GDP及其增长率

2.2.2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有待提高

目前,河北梆子的宣传仍然采用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宣传渠道较为单一,电视、电脑等现代宣传媒体的利用不足,使其知名度的和影响力较小。电视宣传仅依托农品频道的《绝对有戏》,河北卫视尚没有直接的戏曲宣传节目。由于资金欠缺,河北梆子更无力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各频道进行宣传。目前在网络上尚缺乏专业的河北梆子宣传片,导致河北梆子的宣传范围仍局限于河北省的戏迷、票友。

2.2.3传承人不断减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地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不断加强,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当地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地居民不再热衷于河北梆子等戏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而是更加倾心于现代音乐、歌舞等艺术形式,这就使河北梆子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同时,迫于生活压力,当地不少青年选择外出打工,使得河北梆子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境地。此外,由于目前戏曲市场的不景气,从业者收入偏低,其传人的后代对戏曲的学习热情锐减,人才流失严重,造成表演队伍青黄不接,形成了一个人才断层[2]。

3现代文化视野下的河北梆子开发式保护策略

3.1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针对河北梆子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当地政府应该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还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河北梆子等戏曲文化的财政扶持力度,设定戏曲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对专业和业余的河北梆子剧团进行资金或补贴,增强剧团的表演热情。同时,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加大保护资金的引进力度,保障专业和业余河北梆子剧团的生存和发展。还可以通过积极争取旅游国债基金、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专项贷款、筹集旅游开发专项扶贫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护与开发资金[3],增加对河北梆子保护的投入,缓解河北梆子的生存困境。

3.2创新宣传方式,提高知名度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传播范围最广的宣传媒介,因此,河北梆子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制作河北梆子宣传片,将更多精彩表演放到网上,提高河北梆子的知名度。为吸引年轻观众,河北梆子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途径,扩大河北梆子的受众人群。同时,河北梆子还可以充分利用电视、电影等媒体,在此类媒体上投放广告、宣传片,创新河北梆子的宣传方式,提高其影响力。此外,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河北梆子可以结合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如结合白洋淀、避暑山庄等知名景点,推出联合促销,扩大河北梆子的受众人群。

3.2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更好地传承与保护河北梆子,应该创新传承人培养机制,为河北梆子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由于演出费用偏低,造成不少戏曲人才严重流失,因此,当地政府通过增加对艺术拔尖人员的补贴,既解决传承人的生存困境,也调动了名家传承河北梆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长远发展,还可以为戏曲艺人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更好地传承与保护河北梆子。为缓解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还应该注重年青一代的培养与教育,通过政策引导,培养他们的传承热情,为河北梆子培养年轻领军人才。此外,还可以通过将河北梆子引入学校,利用课程或培训等方式来扩大其影响,进一步激发年强一代学习河北梆子的兴趣,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感,从而促进河北梆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育倩.河北梆子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大舞台,2013(8):4-5.

[2]王心,焦振文.河北梆子当下困境的突破路径[J].长城,2011(2):8-9.

[3]陈炜,劳国炜.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芦笙踩堂开发式保护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7):159-162.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4-0081-02

作者简介:李翠娜(1985-),女,广西柳州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通讯作者:李军辉(1988—),男,甘肃白银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猜你喜欢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现状概述*
燕赵地区的传统戏曲发展现状研究*
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及传承保护与发展
以建设生活馆推动河北梆子的保护与振兴
当前社会背景下河北梆子艺术发展困境分析
河北梆子舞台上的穆桂英形象塑造浅析
河北梆子花脸唱腔要与时俱进
河北梆子演唱的技法浅谈
当前社会背景下河北梆子艺术发展困境漫谈
河北梆子艺术创新之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