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4年安阳市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相关性分析
2016-04-09桑军侠谷华伟安阳市肿瘤医院药剂科河南安阳455000
桑军侠,刘 艳,谷华伟,刘 菁(安阳市肿瘤医院药剂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用药分析·
2011—2014年安阳市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相关性分析
桑军侠*,刘艳#,谷华伟,刘菁(安阳市肿瘤医院药剂科,河南 安阳455000)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2.023
摘要目的: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与同期临床分离主要革兰阴性菌(G-菌)的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为降低细菌耐药率和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我院信息系统提取2011—2014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另从我院检验科获取同期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排名前5的G-菌,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重复菌株,按统一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SPSS 17.0软件对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与细菌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 年间,抗菌药物总DDDs与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平均耐药率间具有相关性(r=0.977,P<0.05);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G-菌平均耐药率间具有相关性(r=0.988,P<0.0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G-菌平均耐药率间具有相关性(r=0.984,P<0.0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G-菌平均耐药率差间具有相关性(r=0.974,P<0.05)。结论:临床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细菌耐药率和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细菌耐药; 用药频度; 相关性; 医院感染
Analysi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Anbiotics Use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in Anyang Tumor Hospital during 2011-2014
SANG Junxia, LIU Yan, GU Huawei, LIU Jing (Dept.of Pharmacy, Anyang Tumor Hospital, Henan Anyang 45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biotics use and drug resistance of the main clinical separating Gram-negative bacteria(G-bacteria) in the same period in Anyang Tumor Hospital(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reducing the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METHODS: The data of antibiotics use of inpatients during 2011-2014 were extracted from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The isolated top five G-bacteria were collected, with eliminating the repeated strain of the same patients in the same parts,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from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of our hospital. And the sensitivity to antibiotics were detected 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method. SPSS 17.0 software was used for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 (DDDs) of antibiotics and bacteria resistant rates. RESULTS: During four years, the difference of DDDs of antibiotics and average drug resistance of ESBL produced by escherichia coli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977,P<0.05); DDDs of cephalosporins had correlation with the average drug resistance of G-bacteria (r=0.988,P<0.05); DDDs of quinolones had relevance with the average drug resistance of G-bacteria (r=0.984,P<0.05); DDDs of carbapenems and the average drug resistance of G-bacteria also had relativity (r=0.974,P<0.05). CONCLUSIONS: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DDs of clinical antibiotics and the bacterial resistanc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can reduce bacteria resistance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KEYWORDSBacterial resistance; DDDs; Correla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1]。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调查对安阳市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2014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同期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G-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为降低细菌耐药率和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通过我院信息系统提取2011—2014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另从我院检验科获取同期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所有病原菌,筛选出排名前5位的G-菌,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重复菌株,按统一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2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统计各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DDDs=药物总用量/限定日剂量值。利用Excel表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应用WHONET 5.6软件完成药敏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2011—2014年住院患者主要使用了9类28种抗菌药物,各年度各类抗菌药物总DDDs及排序见表1。4年间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稳定,排序变化不大,使用强度高的药物主要有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以第2、3代为主,且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量也呈下降趋势。
2.2临床分离菌及其耐药情况
2011—2014年住院及门诊患者所培养标本中分离到菌株5 950株,G-菌株占30.50%,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各年度G-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监测结果见表2。
2.3抗菌药物的DDDs与主要G-菌的耐药性相关性统计
2011—2014年间抗菌药物总DDDs与G-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率具有相关性(r=0.955,P<0.05),见表3。4年间头孢菌素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具有相关性(r=0.988,P<0.05),见表4。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G-菌耐药率具有相关性(r=0.984,P<0.05),见表5。碳青霉烯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具有相关性(r=0.974,P<0.05),见表6。
表1 2011—2014年我院各类抗菌药物总DDDs、所占比例及排序
注:“—”表示无相关数据
Note: “—”stands for no relevant data available
表2 2011—2014年我院G-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监测结果(%)
注:“—”表示无相关数据
Note: “—”stands for no relevant data available
表3 抗菌药物总DDDs与G-菌产ESBL率间的相关性统计
表4 头孢菌素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间的相关性统计
表5 喹诺酮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间的相关性统计
表6 碳青霉烯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间的相关性统计
3讨论
3.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主要G-菌的耐药性
2011—2014年前3年抗菌药物使用总量逐年下降,但第4年大幅度上升。其主要原因是我院2014年住院患者总病例数和手术病例数显著增加。2014年起,我院开展“食管癌畅通工程”救助项目,2014年住院患者总病例数比2013年增加4 097例,增幅达13.10%,手术病例数比2013年增加1 230例,增幅为17.80%,且主要是食管癌、贲门癌手术。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为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规定,胸外科手术(食管、肺)的预防用药为第1、2代头孢菌素和头孢曲松。因此2014年我院头孢菌素总DDDs/万日由2013年的4.82升至6.00,其中以第1、2代头孢菌素增加为主。随之氨基糖苷类和克林胺类相应增加。
4年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DDDs排名第1位的始终是头孢菌素类,这是由于头孢菌素有广谱、高效、低毒、耐酶等优势[2-3],另外一个原因是围术期用药大多选择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排名第2、3位的是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当前在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其特点是抗菌谱广、半衰期长且不良反应少[4-5]。近年来,细菌耐药率呈普遍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己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造成对患者无抗菌药物可用的严重局面[6]。滥用抗菌药物和对耐药的后果认识不足是耐药菌大量出现和耐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十分普遍。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医院药事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原卫生部办公厅自2011年以来连续开展了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整治活动以来,我院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量逐年减少,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大环内酯类的总DDDs也呈下降趋势,减少高级别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利于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国内有关产ESBL细菌检出率的报道逐年上升[7]。ESBL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可以水解具有超广谱抗菌谱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类,使之活性降低或失活;另外产ESBL菌株在携带ESBL质粒的同时,还携带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的耐药基因,呈现多重耐药[8]。表3显示2011—2014年我院大肠埃希菌平均产ESBL率为58.93%,肺炎克雷伯菌为40.80%,检出率均不低,需要加强监测。
3.2相关性
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可能引起菌群失调,诱导耐药菌产生。报道指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存在一种宏观量化关系[9]。许韦等[10]对安徽省北市人民医院2008—2011年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进行分析,发现抗菌药物使用量和细菌耐药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汤秋华[11]发现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药的使用量与下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呈线性相关。裴保香[12]则发现左氧氟沙星的DDDs在2004—2008年间呈波动下降趋势的状况下,铜绿假单胞菌与环丙沙星耐药率亦呈波动下降趋势,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蔡倩等[13]研究发现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的增加呈正相关。邓玉琴等[14]发现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过多使用有直接关系。
我院2011—2014年间抗菌药物总DDDs与G-产ESBL率具有相关性(r=0.955,P<0.05),表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率随着抗菌药物总使用量改变。
4年间头孢菌素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具有相关性(r=0.988,P<0.0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G-菌耐药率具有相关性(r=0.984,P<0.0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G-菌耐药率具有相关性(r=0.974,P<0.05),表明细菌耐药率随着抗菌药物使用量波动,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
综上所述,随着抗菌药物使用量的改变,细菌产酶率及耐药率也随着改变。进一步表明临床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不仅可能诱导细菌耐药率上升,还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
3.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策
合理而规范的临床用药对于遏制细菌耐药快速蔓延具有积极意义。为此,医院应多管齐下:(1)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4号令)执行抗菌药物使用规范;(2)临床选择抗菌药物应该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15],为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促使其依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3)加强对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并定期向临床通报耐药细菌分布情况,临床药师对各科室抗菌药物应用进行技术指导,优化给药方案;(4)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使其形成抗菌药物不可乱用的意识。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合理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降低细菌耐药率及医院感染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蔚,涂春莲,俞春芳,等.2010—2011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2):325-327.
[2]刘俊,安益国,刘建军,等.我院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主要病原菌耐药率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2014,16(6):17-20.
[3]孟祥磊.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相关性调研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孙国华,刘小香,孙爱华,等.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6):884-886.
[5]林彩婵,郑艳芬,陈升,等.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2):2046-2048.
[6]刘洋,何平,杨明妍,等.2013年某医院全年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92-194.
[7]王亚华,祝永明,邵平扬,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6):70-74.
[8]余宽丽.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3):3205-3209.
[9]孙源,穆殿平,徐彦贵,等.我院2006—2010年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6):501-504.
[10]许韦,邵志伟,李小东,等.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3,29(1):75-78.
[11]汤秋华,林辉,张一帆.常用抗菌药物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相关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0,22(11):192-194.
[12]裴保香,秦攀,罗燕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7):993-995.
[13]蔡倩,刘蕾,艾效曼.我院2007—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42):3970-3973.
[14]邓玉琴,霍 丹,朱长太,等.2009—2011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42):3974-3977.
[15]廖伟东,林旭辉,吴峰,等.我院药敏试验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3):61-62.
(收稿日期:2015-08-05)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2-0206-04
#通信作者: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lyJenny106@163.com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sangjun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