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16-04-08刘海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初中政治高中政治

刘海

摘 要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大、知识难度深、教学节奏快、评价要求高等现实问题困扰着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种种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心理压力增大,这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初高中政治要做好教材衔接、教法衔接、学法衔接、评价衔接,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关注初高中政治在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共通之处,又要关注学生心理、意志和性格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初中政治 高中政治 教学衔接

2004年3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高中政治课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实施等方面与初中政治课存在着较大差别。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大、知识难度深、教学节奏快、评价要求高等现实问题困扰着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种种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心理压力增大,这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教材衔接

初高中政治都强调以人为本,兼顾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为核心,在教材体系构建上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内容。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人文综合性课程,集理论学习、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它不仅聚焦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等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主要观点为内容设置必修课程,而且还以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法律常识、道德伦理常识等知识为主要内容设置选修课程,这样的设置充分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把理论知识寓到生活主题之中,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但高中政治作为一门涵盖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法律常识、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哲学常识等教学内容在内的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其庞杂的课程体系、复杂的理论要求和密集的教学容量往往对知识结构不太完善的初中生而言具有相当高的学习难度。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其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对教材的基本内容、体系结构及其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实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时政材料及经典著作等辅助性资料的有机整合,把教材不仅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也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教材文本精神、现实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等的有机联系,在取舍教材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创造性地创设学习情境,努力寻求学科知识与思想教育价值的交汇点,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主要理论观点、学科逻辑结构和思想教育方法来把握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例如,必修课程《政治生活》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线,更加关注学生的政治生活实践,按照“公民—政府—国家—政党—国际社会”这样层层递进的关系来组织教材,教师可以分别从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关系、国际社会等角度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从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决策、行政等角度归纳政府的知识串,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地位、指导思想、执政方式等角度归纳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串,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探究学习、感悟知识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教法衔接

新课程实施之后,初高中政治课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转变教学方式等先进理念已经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但中学政治课程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进和完善。如学科地位缺失、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知识目标和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环节和情感体验、教学评价仍然存在方式单一和功能僵化等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来增强道德学习能力。这种结合时政热点、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停留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在情境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过程中更加注重开放性问答。但高中政治教学更加关注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深入剖析,学生不仅要对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深入分析,更强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高中政治强调要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和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经验和特长、教学条件等进行设计和选择,努力组成一个切合实际、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系统。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高中政治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组织有效教学。首先,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各种思维成分趋于稳定状态,个体差异水平趋于基本定型。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和成熟,高中政治教学要利用初中生已经达到的形式逻辑思维水平和辩证逻辑水平为基础来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合适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从被动应答到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价值冲突、比较鉴别、探究活动中学会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其次,高中学生的伦理道德相对于初中生来讲已经相当成熟,他们能够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来调节自身道德行为。高中政治教学要采用道德推理教学、价值澄清教学、行为矫正法等道德教育模式,充分汲取民族传统道德与国外优秀道德成果创设认识教育情境、情感教育情境和行为教育情境,这不仅是教育主体政治观念及道德品质构建、生成与共享的过程,也是教育主体发展自身本性而进行的“对话”与“理解”的价值介入过程,实现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道德自主建构的统一。

三、学法衔接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初中政治学习的往往是带有常识性的较简单的知识,学科知识缺乏深度和广度,缺乏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也逐渐克服依赖性,独立性和批判性迅速增长,尽量以客观标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而这一阶段偏重于形象思维,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而高中生已经开始走向独立的生活道路,他们逐渐学会正确地处理诸如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及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完善、更深刻,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能够揭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它们的对立统一关系,概念、判断、推理等不同形式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占有优势。

高中生的学习方式包括学习者的思维特点、记忆特点、注意力分配等,它不仅是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体系,也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的综合体现。高中政治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多采用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新型学习方式,这不仅要求教师注重认知能力的逐步深入,而且要从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方面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如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精神实质、掌握阅读策略和形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提高听课注意力和学会听边思考的听课指导策略;让学生及时复习、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多种感官并用的记忆指导策略;让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指导策略;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探索思考、整理解题思路、消除经验的负性影响等练习指导策略。不同的学习理论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证明,高中政治教师要通过科学的学习指导让学生懂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四、评价衔接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传统课程观片面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过分强调认知目标,把评价简单理解为考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道德成长,出现过分关注教师行为、忽视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初高中政治学科在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从课程作业来看,初中政治作业以行为作业为主,主要锻炼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社会实践能力,答题涉及内容范围广、开放性强,而高中政治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答题时要求规范准确;从考查方式来看,全国大部分地区采取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形式,学生借助课标教材和辅导资料就能取得较高分数,不需要深入理解和运用,在升入高中后,他们仍然惯性地认为平时多勾划点重点、考前略背知识点就能考出高分,这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初中学生缺乏主动预习、主动记忆、主动笔记、主动思考等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很多学生在很长时间内不能适应高中政治的教学与考试。

高中政治教学评价发挥着指挥定向、反馈调节、激励反思、成长记录等功能。因此,一方面要科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价。高中政治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既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道德体验、参与表现、知识习得以及探究合作等诸方面,又要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观察教师如何组织并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激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等,要切实发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作用,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要科学实施学生学业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既要重视课程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又要重视学生知、情、信、意、行的培育。从评价方式上,既要重视即兴演讲、时事评论、专题辩论、口试、研究性学习等过程性评价,也要重视目标参照考试和常模参照考试等终结性评价。在考试内容上要基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创设试题情境,注重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系统地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整理、处理与利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以及提出问题或提出有条理假说的能力、获取研究资料的能力、统整资料与分析研究资料的能力、运用政治学科术语正确表达的能力等,有机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核心内容。

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关注初高中政治在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共通之处,而且要充分把握高中政治的学科性质和课程目标,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有机对接,又要关注学生心理、意志和性格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初中政治高中政治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