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思考
2016-04-08赵家玉
赵家玉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内容的涉及范围不断拓展,金融产业所具有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产业因自身的特殊性存在,使其具有较高的发展风险,如何降低其风险,俨然已经成为了金融产业想要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本文中,笔者基于衍生金融工具及会计的发展与现状,认识到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会计面临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改进思路来对其衍生工具进行设计与选择,促使其能够在产业建设活动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以此来提高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金融产业;衍生工具;会计思维;计算活动;风险评估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诸多发达国家开始采用更为宽松的方式来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管,促使其能够做到更高程度的自由化与市场化,这样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让金融管制本身开始呈现出高频率的变化,加大了金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针对于这样的情况,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种可以有效降低金融风险的运行举措,它的产生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这类工具的使用,可以使其借助于对套期的保值与价格规律的运用,来帮助企业提高自我的经济效益,降低所需面临的金融风险。当然,就金融衍生工具本身来说,其也是存在一些弊端的,如果不能将这些弊端有效处理,也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损失,更有甚者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这样的弊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有着十分明显的表现,并且也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金融衍生工具也被许多金融专家认为是造成企业经济风险递增的重要因素。因为,这类金融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会引发会计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带来会计计算活动的开展风险,所以,引起了企业自身的强烈关注。
一、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会计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组成内容与类型是对市场经济内容的满足,也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活动有效推进。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以及股指期货等。其总体特征即为:
1.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类型日趋丰富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容的丰富,也提高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活动的开展活力,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不断增加,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交易场所比较集中
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涉及的内容与经济本身密切相关,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关注力度与使用情况依旧保持在较低水平。
3.主要交易者是银行
目前,我国已经有着较为完善的商业银行运行体系,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活动中为了取得更高的利润,开始借助于对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开展,来降低金融投资风险,使得这类工具成为了商业银行日常经营工作的组成部分。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会计面临的问题
因为衍生的金融工具本身带有的特征即为:高风险、高利润,且受价格变动影响较为明显,因此,企业在选择降低自身管理风险的手段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存在,而产生质疑。就金融衍生工具的弊端来说,其具体表现如下:
1.传统会计受到质疑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活动中,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活动进行关注,进而加强对其的管理与监督水平。但是,在实物交易活动中,衍生金融工具是对未来盈利模式的一种清算,所以,其所得的结果会与传统计算内容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进而带来一定的计算影响。在对资产与债务进行计算的时候,其涉及的主要是过往的经济内容,对未来的经济活动的影响较小;而就衍生的金融工具来说,因为,其是对契约进行完善的,所以它的关注点主要是针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即使,没有真实的财务往来,也能通过对契约的利用来做到一一计算,并且按照这一计算模式使得债务与权利之间的联系不断降低,导致了会计报告的显露内容未能达到预期的价值。同时,因为衍生的金融工具所需计算的财务数额较大,所以会被部分合同内容所否认,提高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导致会计计算活动的原则不能在报表内容中有效体现,由此可以看出计量活动本身在衍生金融内容中是不能得到肯定的,其也无法满足传统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需求。
2.计量基础的确定不够成熟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计算活动中,一般会使用历史成本来作为计算基础,进而来完成对原始成本的计算,而在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使用的时候,其所需的原始成本需求较小,其会受到交易价格的变动而产生变化。同时,其所涉及的版权费用、保障金以及相应的运营手续费不能真正意义上地对衍生的金融工具价值进行表现,如果还一味地采用历史成本来作为计量内容,将可能导致计量内容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就目前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来说,它的公允价值未能满足衍生金融工具的开展条件,造成这样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了:首先,公允价值本身的发展未能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受到多样化的历史原因影响,传统会计活动不会对公允价值投入过高的关注度,促使公允内容本身的接受能力较低,进而影响了其所能涉及的范围与内容,导致了原始材料的不统一;其次,在计量活动中,因为实际操作性的不足,使得计算活动缺乏有效保障,同时,相对统一的制度缺乏,使得衍生的金融工具难以按照合约要求来完成交易活动,工作人员自身的经验缺乏又让这样的工作开展陷入到了恶性循环之中。
3.会计核算和披露的不适应
就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金融工具来看,其所具备的业务范围较小、种类较少且投入金额较低。这些实际情况的存在,使得传统的会计计算方法取代了衍生的金融工具。但是,这类金融工具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在逐步地提高自我影响力,因此也被诸多企业采用了起来,可其实际成效还是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在对会计报告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让其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所以需要将相关的数据内容进行标注,以此来提高财务报告本身的可用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开展难度。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改进思路
1.谨慎选择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因为衍生的金融工具可以避免对初始成本进行选择,因此,在对公允价值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可靠性,进而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可是,在我国目前的市场建设活动中,公允价值没法做到绝对性。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公允价值本身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导致了市场泡沫的肆虐,难以对金融产品的价值做出准确判断,造成了公允价值的降低。再者,在对市场机制进行选择的时候,会计人员会选择更加满足于市场建设的内容,进而导致了信息本身的科学性降低了。基于此,需要加强对市场机制的完善,使得其能够降低对公允价值的依赖性,促使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使用各类信息,做到对会计活动的高效开展。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对衍生的金融工具进行使用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内部审查制度的使用,促使其能够做到对建设内容的高水平管理。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了:
(1)从管理者出发,做到对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的明确,并且借助于对衍生的金融工具的使用来对企业风险有效降低,让企业管理阶层能够做到对风险管理意识的高度促使提高自我的业务开展水平,实现谨慎性与稳定性。
(2)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组织,由企业董事会入手来建立相对而言较为独立的管理部门,以来提高企业对风险系数的发现与处理能力,降低交易风险。
(3)董事会应当做到对监管内容的重视程度,当其出现问题的时候,应当做到及时处理,促使其能够科学处理,及时解决。
3.计提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准备金
随着我国自身的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对风险的评估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可以做到根据风险的影响性来对可行性进行评估,促使一系列的调整措施能够被优化设计。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财务会计会对风险内容进行明确,使得其所需的风险准备金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平,让其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同时,这类的保险金也能发挥出市场的杠杆作用,缩小衍生的金融工具所带有的弊端影响。
4.改进现行会计报表和附注的相关项目
资产可以被分为两种形式,即“非金融”和“金融”两类,由此可以看出负债也能按照这样的形式分为两种。就非金融类的资产与债务来说,其需要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内容来做到对流动性的排序;而就金融类的资产与财务来说,其需要按照风险管理活动来对其风险系数进行评估,做到对衍生的金融工具有效补充,促使附表内容能够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求。
5.建立健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反应机制和风险监管系统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本身有着较强的灵活性,所以在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采取更为合适的反应机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做到对相关信息内容的及时处理,确保衍生的金融工具能够与市场经济建设内容相满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准则的使用水平,提高法律内容的完善程度,让其可以更好地引导金融市场的建设,采取全方位的监管体系来对风险问题进行把控,引导其将存在的缺陷进行有效处理。即事前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来完成考核工作区分出可能产生风险的内容;事中,加强对其的监督,借助于对监管机制的运用来做到及时反馈;事后,应当做到全面的检查,确保其能够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及时地纠正与改进。
四、总结
总的来说,在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使用的时候,需要加强对传统会计理论的认识,促使新的理论内容能够满足金融产业的自我发展需求,提高建设质量,让公允价值的计算可以对控制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保障反应机制能够做到全面与完善,降低金融产业的发展风险,使得其可以满足国际市场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刘磊.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及其展望[J].北方经贸,2014(05).
[2]王双枝.非金融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12.
[3]熊明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风险的会计监管——基于制度安排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2(10).
[4]解鑫媛,贾守华.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 2012(18).
[5]冯茜,陈玲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