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支柱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
2016-04-08邱晓莉胡民刘祎盼刘薇罗春燕
邱晓莉 胡民 刘祎盼 刘薇 罗春燕
摘 要:本文基于《2012年四川投入产出分析表》遴选出四川现阶段的支柱产业,借助对四川支柱产业总体水平及发展水平分析揭示其培育与发展中的不足,针对四川支柱产业高度化和支柱产业培育进行研究,从而为省委、省政府制定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发展政策,实现“新常态”下“稳增速、调结构”的战略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产业集群
一、四川支柱产业现状分析
1.现阶段支柱产业遴选结果
考虑到各个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本文选择利用《2012年四川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以增加值占比为权重,加权感应力系数与加权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的双高产业作为四川的支柱产业。得出四川省目前的支柱产业,有11个,分别是: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煤炭采选产品、食品和烟草、化学产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建筑、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业。其中第一产业1个,第二产业7个,第三产业3个。
2.四川支柱产业总体状况
2012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72.8亿元,其中支柱产业增加值为13735.16亿元,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四川全部产业增加值的57.53%,具体见下表。
从支柱产业内部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4.01%,第二产业为50.42%,第三产业为25.57%。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反映出四川支柱产业具有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的特点。
3.四川支柱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1)农林渔牧业发展水平分析
农林渔牧业内部来看,农林牧渔业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牧业,2013年四川农业和牧业的总产值依次为2903.48亿元和2267.56亿元,占比高达92.07%,其中2006-2014年平均增速最高的是农业,高达22.49%,比四川农林渔牧和服务业年平均增速高6.4个百分点。见图1。
由此可见,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和渔业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而农业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较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可以适当调整,其生产效率和增加值有待提高,从而提高产业结构高度。目前来看,四川第一产业其内部产业规划不够合理,导致产业集聚效应不是很明显,产业群规模不大,产业与产业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
(2)第二产业支柱群发展水平分析
第二支柱产业群内部来看,就工业总产值水平方面,总产值最高的是建筑业,第二位的是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化学产品排第三位,通讯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紧随其后,接下来依次是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煤炭采选产品总产值最低。2013年,建筑业总产值高达7277.41亿元,煤炭采选产品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为934.51亿元。从增长速度来看,年增速最高的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年增速为44.49%。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增速排第二,煤炭采选产品增速排第四,建筑业和化学产品增速相当,排在第四位,增长最慢的是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建筑业总产值高居首位,其增速排第四位,是七大支柱产业中支撑力最强的产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最快,总产值排第四,是其中最有增长潜力的产业。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总产值排第二,增速排第二,其总产值水平具有稳步提升趋势。化学产品其总产值排第三,增速排第四,其发展动力有待提升,见图2。
由此可见,四川现在阶段第二产业中的支柱产业较为传统,多为劳动密集型与资源消耗型,新兴产业正在发展但发展动力不足,产能过剩产业正在淘汰,但淘汰过程经行缓慢。
(3)第三产业支柱群发展水平分析
从第三产业支柱群内部来看,支柱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住宿与餐饮皆属于传统服务业,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只有金融业符合选择标准,像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都没有达到此标准,导致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关系牢固的产业群,价值链,经受不起经济危机的考验,也不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抢占全球价值链中上游的优势位置。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现代服务业相关规划及基础设施跟不上,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太大,导致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二、四川支柱培育与发展中的不足
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与战略化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从整体看,四川省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本文选出的这些支柱产业中,传统产业居多,低效率、高能耗是其基本的表现。既不像重庆市积极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努力打造新兴产业和环保产业,也不如上海市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多样性,形成较大较集中的产业群聚,发展现代服务业。选中的支柱产业中大部分的GDP占比虽符合国家队支柱产业的标准,但都属于传统的产业。四川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很多都尚未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目前的支柱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比较小且多为传统产业如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的工业产业仍然在支柱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表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四川省的产业结构形式依然是“二三一”模式,第二产业不仅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份额,而且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相比于上海较低,产品加工程度低下。2012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比13.8%,第二产业占比51.7%,第三产业比重为34.5%;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从选择出的支柱产业看,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为24.01%,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为50.42%,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为25.57%。在对四川省国民经济的支撑力中,第三产业支撑力明显不足。第二产业中,煤炭采选业、金属加工以及建筑业这些相对更加传统的老工业的增加值较高,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相比其他支柱产业较大,这表明四川省工业化水平进步缓慢,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略显不足。
2.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成为主体是四川省产业结构的长期态势,新兴产业的发展劲头不足。在所选出的7个第二产业支柱产业中,大部分的产业都属于传统型的工业。提出需要培育的新兴产业中,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尚且支撑不起四川省经济的发展,多数不在支柱产业行列。而与四川省毗邻的重庆,早在2007年,在支柱产业的选择方面,就逐步开始淘汰传统产业;实施一系列的财政优惠举措、行政法规等等,到2013年,重庆市支柱产业主要围绕着新兴产业和环保产业展开。
三、四川支柱产业培育及发展建议
1.提升产业结构高度
对于第一产业,四川省应该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从原来重农重牧到同时注重发展农业服务业。利用技术创新,带动农业发展,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对于第三产业,要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业,打造区域金融圈,只有搞好金融业才能搞活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大兴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信息服务业及其他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对于第二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创新推动,大力发展高技术、新能源、环保产业,利用技术进步倒逼产业转型,产业升级推动技术进步。对于一二三产业,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引导、扶持,充分利用好金融行业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到“三二一”的优化升级。
2.加强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改变的,每个时期国家和省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都不一样,但不变的路线是要不断培训新的支柱产业。在加强和做大做强传统和特色优势支柱产业的同时,为了适应经济新元素的出现,及时抓住经济增长点,必须结合区位情况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培育新的支柱性产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加强高新技术投入
不管是生物技术、新能源还是新材料产业,甚至是生态健康和环保产业,都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运用高新技术才有发展的动力。企业自身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目的有计划性的引进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政府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定向培养,引进和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促进金融网络完整,完善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
(2)拓宽融资渠道。
培育新的支柱性产业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及资金的快速周转。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或者税收优惠是很难长期发展的,企业成长会愈加困难。可以采取以政府组织领导、企业出资融资的形式,运用不同的更加新颖的融资方式,向社会各部门招商引资,同时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产业园区,吸引外资的入注。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向银行贷款,对于回收期短、回报高的项目来说,融资容易,而回收期长、投入大的长期项目,如水利工程、新能源工程等项目,银行部门会考虑到资金回收的安全性,不轻易放贷给企业,政府部门应该起着担保的作用,为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出力。
参考文献:
[1]肖广岭.集成相关资源培育特色产业——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主要特色与机制[J].中国农村科技,2008(4).
[2]四川劳动保障.根植信息产业培养技能人才建设省级示范——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技能人才培养之路[J].风采,2015(6).
[3]徐雯雯.直辖重庆支柱产业演变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比较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学位论文,2013.
[4]佘赛男.四川支柱产业选择及培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