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的“互联网+”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2016-04-08郝梦媚张丽婷

商场现代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模式探究一带一路战略

郝梦媚 张丽婷

摘 要:近年来,我国传统物流已逐步不能与现代化的科技发展相匹配,原本传统物流方式的弊端也逐一显现。“互联网+”与物流发展模式的融合不是将物流与互联网技术的简单相加。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打造符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新型物流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互联网+战略;物流发展;模式探究

以“一带一路”战略与“互联网+”为基础,物流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是物流行业所遇到的挑战,也是契机。以“一带一路”和“互联网+”为基础,设计物流发展模式,强化物流发展供应、减少物流运输成本、完善物流管理制度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战略背景研究、新型物流模式的构建、以“一带一路”为基础发展立体物流新模式,等方面展开探析。

一、“一带一路”与互联网+的战略背景

2012年12月,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进行有关“互联网+”的新词汇的发言。这次发言为“互联网+”,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这次博览会中提出“互联网+”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即将在我国的很多行业与领域有关键的服务与产品。产品与服务是促进行业经济发展的主流。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强烈的冲击。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广泛,“互联网+”融入各行各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进行了演讲。其主要内容是发表了“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议。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物流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同盟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发表的演讲为“一带一路”在我国物流发展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和保证。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发表了关于共同构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这一观点在国内外倍受瞩目。

二、以“互联网+”为前提的物流新模式的构建

1.我国原先传统物流发展的三大问题探析

(1)缺乏大量的网络化人才

由于我国目前物流企业主要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所耗用的成本,物流工作人员都采用非专业或兼职类人员。不仅没有专业的物流水平,还没有完整的物流知识与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缺乏大量网络化人才是阻碍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买方在互联网上进行有关物流情况方面的咨询,由于没有大量专业性人才,导致其服务质量大大折扣,从而使顾客降低对物流行业的满意程度。

(2)没有完善的物流网络化

由于我国部分物流企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与表现还不够成熟。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物流流程的运作系统过于单一。其通常是以仓库储存、收纳、运输为主要方式。在物流运作上始终未进行创新,没有物流综合性发展与服务意识,导致第三方物流优势无法展现。二.尽管在物流企业组建了较为先进的MRP与ERP系统,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工作管理人员不能使其充分得到利用,降低了关于物流来源供应、交货期限与产品生产周期的预测,导致物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高超的管理水平、物流管理效率较低。

(3)未形成系统的供应一体链

供应链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系统的供应一体链,物流公司的发展极易出现断流的状况。系统化的供应链是物流企业运营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但由于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物流系统化服务并不完善,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不强,导致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较低。在“互联网+”的战略前提下,开展系统的供应一体链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调查物流企业供应商的种类与规模,只有精确的总结出供应商的种类,才能在互联网上进行汇总。其次,将供应商的具体信息汇入互联网中,为构建系统的供应一体链提供足够的可靠信息资源。最后,结合自身物流企业的实际状况,积极联系并搜索相关供应商,为自身企业生产或运输提供强有力的运送渠道。

2.以“互联网+”为基础展开物流网络化设计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物流模式以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互联网+”物流信息复合型服务商的打造已成为新形势下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物流网络化设计主要指的是将信息科技相互连接作为物流信息发展的基础、将大量交易产生的部分经济作为物流发展的向导、将构建物流淘宝一体化作为物流发展的最终目的的新型服务模式。

首先,应利用较为现代化的互联网科技面向全球展开全球化的供应衔接平台。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聚拢优势,将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与资源供应充分连接起来。其次,应构建较为先进的物流管理平台。通过平台的全面开放,使物流设备的来源、储存、去向,有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物流平台的构建可以为物流双方提供合理的交易基础。另外,在物流配送末端应建立私人配送的方式作为物流个例配送的完善。

运用互联网管理技术是“一带一路”物流发展的关键,物流网络化设计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立体物流模式的设计。通过对物流模式的深度了解可以增强整个物流过程的质量,降低物流成本,获取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三、“一带一路”模式下物流发展的新型立体策略

1.培养复合型人才

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是强化物流产业的社会要求,也是我国各个领域发展的社会要求。在“一带一路”模式下,培养复合型人才主要有一下几点:一.强化工作人员应用能力的培训。在我国应建立互联网与物流相关企业的信息查询、人才流通等平台和机制。这样才能使企业与人才之间可以深入的交流、培养、筛选。尤其是对物流高层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通过定期培训其互联网的掌握能力,逐步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模式物流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二.积极引导多方资源联合培训,进行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将物流企业的需求与我国各大高校联合起来,在各大高校中培养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物流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各大高校、科研研究院等地方,搭建相关平台,培养出切合自身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其可以建立物流企业和各大高校的对接平台,在高校院内构建相关“互联网+”的研发中心。三强调招聘选拔的重要性。就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来看,物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如何筛选出既精通物流相关知识又精通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人才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物流企业应组建较为系统的招聘和培训制度,举办并参与大型的复合型人才招聘会,从中发现并招聘符合要求的大批人才。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途径之一。

2.建立系统的网络一体化设备

网络一体化体系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前提。就目前我国物流设备的情况来看,物流基础设备较为落后,这是阻碍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要找出这种因素的影响,就必须建立系统的网络一体化设备。首先,应从强化网络技术切入,不间断的加固物流运输的基础。通过促进实施“宽带中国”的想法,构建新一轮基础设施兴国战略。通过对宽带网络光纤的改进,使互联网访问速度大程度提升,从而降低网络消耗经费,使互联网成为真正低价的企业商品。其次,应增强企业设备的应用基础。为了适应物流企业现代化的融资需求,人们必须加强对无线网络的完善程度,改善物流云等基础设备。为实际物流产业向互联网发展提供适宜的应用载体。最后,应强化物流内容向网络建设的分发制度。通过加强物流中心企业的分发布局,强化物流网络工程的结构设计等手段,将物流企业与组建网络一体化系统设计充分融合起来,使其成为“一带一路”现代化物流产物。

自2013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后,我国各个区域掀起了相关资源的抢占拉锯。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的规范划分的话,可能导致各种不平和问题的出现。因此,相关部门应统一各个物流发展地区的基础设备,这样才能使其免于因争夺过渡而引发的冲突。

3.减少物流成本,增强物流创新

2013年,我国物流用消费为十一亿,其中GDP所占比重大约为20%。与美国、日本同年所消耗的GDP相比,我国消耗的GDP略高。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物流所消耗费用较高,并且物流管理运营效率较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物流运营所需成本较高,从而降低了运营商所收获的利润。因此,我国合领域的运营商必须加大互联网在物流各个环节的应用。通过各个仓库资源中使用二维码、物流网络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将仓库储存信息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物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中间过程的资金浪费,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物流创新主要是增强物流设备与物流资源的创新驱动。首先,应强化创新能力。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结构,物流互联网必须从战略高度审视并产生创新,其应组建以企业形式主,产学研“互联网+”为支撑的创新机制。构建科学技术较强的物流平台。其次,制定有关物流与“互联网+”融合的标准。使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优化途径有共同的使用标准。这样可以使互联网技术推广标准化。最后,应增强知识产权意识。“互联网+”技术必须有相关专利为其保驾护航。相关专利的保护可以为物流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刺激物流相关企业的积极性。

四、小结

本文主要简述了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互联网+”物流发展模式研究。首先,说明了“一带一路”与“互联网+”的实施背景。通过一系列的举例描述,简述了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其次,说明了以“互联网+”为基础,新型物流模式的构建。通过对当下传统物流模式的分析,以互联网为前提展开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分析,简述了构建现代化物流的具体方式。最后,说明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现代化物流的构建模式。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网络系统一体化、强化物流创新等手段,简述了物流企业与科技相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不能使所讨论的问题面面俱到,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1]陈云泽,叶桂凤,戴海江.现代物流技术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促进研究[J].时代教育,2015(03):279.

[2]任玲,陈爽.基于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2014(22):32.

作者简介:郝梦媚(1992- ),女,山西省太原市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通讯作者:张丽婷(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教研室,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

猜你喜欢

模式探究一带一路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三维摄影摄像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