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养成教育之花绚丽绽放

2016-04-08丁瑜成夏衍

教育·综合视线 2016年42期
关键词:家校行为习惯习惯

丁瑜成 夏衍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养成”什么,当然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和领会不深刻、不彻底,动作行为不到位、不规范,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养成是关键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为此,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致力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将养成教育视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养成教育需要从点滴做起,细水长流,日积月累,用“爱”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因此,养成教育措施应该尽可能细化。就拿举行全校性师生集会,如何安排各年级的座位来说:大多数学校可能会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依次向后排开。然而在本校,看到的则是不一样的风景:座位是从大到小一一向后排列的,越小越是排到了会场的最后边。也许有人要问,低年级的孩子看不清怎么办?其实,这就是七宝外国语小学“养成”的一个点滴细节——积极的心态。学校这样排座,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孩子们从小以平常心对待真实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经受早晚要碰到的磨砺与磨难,靠自己从最底层、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渐渐成长。

重新审视养成教育 当代世界著名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在生前的最后一部力作中对基础教育有这样的论述,他说:“基础学校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办一种更好的学校,而是要为孩子创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们深切地希望,当孩子们走出学校的时候,不仅仅是这一代人,而是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对他们即将步入的社会是有所准备的。我们相信这是一件紧迫的事情。”正因如此,笔者开始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并且对“育人为本”这一核心教育理念有了重新的审视,开始重新思考基础教育该让孩子们“养成”什么。

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悌”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德育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还是人。德育工作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存在,实现人的建设和人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于是,笔者用心思索,如何使小学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由大变小、由空洞变为具体,便于孩子们琅琅上口、快速记忆,又使之充满趣味、易于操作。

创新“一二三四”,将养成落实到实处 德育的核心就在于使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近、小、实、亲”。近,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小,就是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实,就是倾注真情实感,讲述真实情形,做誠实守信的人;亲,就是亲切融洽,可亲可信,亲身践行。因此,在苦思冥想中,笔者本着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的目的,将学生行为养成中繁多而抽象的内容进行创意性整合的方法,提出了引领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性与行为习惯的常模型德育活动——“一二三四,手拉手,大步向前走”。

具体而言,“一”是一枝花,希望孩子们用花语传递美好的情感。“二”是两双鞋,进学校时穿一双鞋,进专用教室上课时换上另一双白色专用鞋。这双白色专用鞋,让学生学会轻声走路,不打扰他人,更有爱护公物、爱校如家之意。“三”是三块布,每个学生上学时自带手帕、餐巾和抹布。三块布,树立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了他们讲卫生、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争着做等良好习惯。“四”是每个学生养成四种终身学习必备的习惯,即带齐课业用品、上课认真听讲、喜欢思考喜欢问、今日事情今日毕,呼唤自己的责任感,促使自己的学业进步。“一二三四”读起来精神振奋,表明步伐整齐,行为一致,“手拉手”则表示师生、生生、家校互动互助,奔向文明,而“大步向前走”则要求每个学生将良好的品性与行为变成习惯,将习惯内化为自身精彩人生的基石。

实践表明:认识水平不仅要跟上客观事物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应当具有预见性、超前性。认识落后于事物的发展,行动上就会产生盲目性、被动性。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改变,“一二三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005年,笔者根据闵行与徐汇两个区域的文化差异,结合七宝的古镇文化,把“一枝花”改成了“一句话”,一句真诚的问候,一句诚挚的话语,并将“四种学习习惯”在内容上进行了统整与补充,更突出了现代高级专门人才应具备的特质——喜欢思考、喜欢问,从而使“一二三四”在内容上更具地区与时代特征。

多彩活动,幸福成长,养成是保障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而只有具备良好品德的人,才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的前景,才能享受幸福的成长过程。因此,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光有制度、计划、方案远远不够,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诱导。在这方面,各项活动的开展成为了学校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享受成长的喜悦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由于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好动,所以对小学生的德育,应通过多彩的活动来让他们感悟与体验。为此,学校提倡与实施的是“动态德育”。比如,学校在一年级小朋友入学时,给予了他们一个特殊而又新鲜的开学典礼——举行一次人生启迪的障碍赛跑。在老师的示范下,让每个孩子明白比赛规则,然后他们要先勇敢地爬过一片片草地,再从容地钻过一个个山洞,接着不屈不挠地绕过一道道山峰,最后快速地跑过开阔地带,猛地跳起,摘取到自己喜欢的“幸运棒”。在这项体验性障碍赛跑中,每个孩子都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赢家,这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属于努力的孩子”。此后,教师还会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也是如此,需要不怕困难、不懈努力的精神。就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开学典礼让学会生存、“业精于勤”这一人生智慧生动而形象地植入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发挥榜样的带动力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孕育着养成教育。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教师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教师自觉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教师及时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样子去做。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而且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成功与他中学时代的化学老师密切相关。克林顿最喜欢的就是他的这位化学老师,这位教师非常自信,每次走进教室都要整理好衣服,然后对著镜子大叫三声,“我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男人!”老师的信心感染了班上所有的学生,学生都认为“我是美国最优秀的学生”。因此克林顿与他的同学不仅十分钦慕这位学识高超、自信而又富有魅力的化学老师,还用实实在在的行为去追求卓越。在这充满激情的自我激励下,克林顿付诸积极行动,他健康而快速地成长,最后凭借自己超群的实力和号召力,通过游说竞选成为美国总统。他的上任,据说曾一度改变了美国的教育状况,并使美国的失业率大为降低,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卓有贡献的总统。学校以克林顿的故事作为激励,以榜样的教育力量渗透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让每个孩子在呼唤进步的过程中逐渐自信起来。

现在,学校的孩子们积极向上,他们情系人类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自己的能力释放爱心,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并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着养成教育带来的呵护和滋养。

家校协同,精彩人生,养成是成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家庭与学校如船上的两只桨,需要协同用力,才能达到理想之岸,缺少哪一种教育的配合都会对教育过程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学校、家庭双方面达成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实行家校协同式教育,应当成为现代学校办学的基本方针。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自2006年秋开始着手建立学校、班级两级“家委会”和“家委会联系制”,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家校合作,对学生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施加影响,实现两种教育时空上的紧密衔接,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实践证明,只有打破围墙,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让他们成为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孩子的品行养成才有可能变得和谐、同步、富有成效。

第一,让家长走进“养成”,走进活动,建立起参与式教育环境,这是学校构建家校协同教育“学习共同体”的一项重要举措。例如,每一年的新年大型主题活动与“六一”庆祝活动上,每个孩子都是高雅的观众,每个孩子又都是优秀的演员,而这样的完美离不开家长们的参与和支持。而这个时候,也是教师与家长检阅与欣赏孩子一个阶段养成成效的最佳时机。

第二,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建立起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这是学校构建家校协同教育“学习共同体”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懂教育,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关键的选择时刻,才能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让家长走进课堂,开放的不仅是大门,更是思想。家长不是学校的助手,而是教育的参与者。学校正是有了这样水乳交融的家校协作,孩子们的良好道德与行为养成才得以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与社会,孩子们的品行养成才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与更充分的保障。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至于以后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某种习惯形成之日,也就是某种性格形成之时。人的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性格中的很大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的习惯的行为方式。因此,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也就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性格。

当前,面对国际竞争,更讲究公平公正,团结协作,既讲奉献又讲竞争规则,更加需要高素质高品格的复合型人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单靠死啃书本,无法更好适应现代生存环境。因此,要适应时代发展,必须强化养成教育。学校相信,只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良好的养成教育习惯一定能形成,并且它一定会为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为学生铸就美好的幸福人生。

最后,感谢吴瑞莲校长为学校的教师提供了精彩平台,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教育、享受工作、享受教书育人带来的成就感。愿每一教育者都能如此,奉献自己,成就他人。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

猜你喜欢

家校行为习惯习惯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习惯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上课好习惯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