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家庭是教育两大基石
2016-04-08朱永新
朱永新
从教育发生的各种场域来看,家庭无疑是教育的基石。从教学采用的各种方法来看,阅读无疑是教育的基石。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閱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拥有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够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密码和共同的价值。
教育所有的学科都应该有深度的阅读。只有通过深度的阅读,孩子们才能真正地走向学科的广博与深邃,从知识的小溪汇聚为海洋。阅读绝对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应该是所有学校的事情,所有学科的事情,是教育最基础的事情。教师即使其他事情都不做,只要把阅读这件事情真正地抓好抓实了,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也就很大了。
中国有4亿家庭,太需要也太欠缺好的教育了。
首先,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其次,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儿童对成人而言还是一个黑匣子。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成人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教育者和家长必须很谦卑地承认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不充分,还需要更多探索。第三,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第四,家庭是人真正诞生的摇篮。人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认知风格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人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代,追溯到家庭生活。
正因如此,家校合作是如此重要。笔者每年都要走访上百所学校,听许多老师讲述他们的故事。前不久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笔者又聆听了9位一线老师在教室里耕耘、创造的故事。所有的老师几乎都无一例外讲到了家校合作问题。生命的成长,必须经历四个重要的场域,依次分别是:母亲的子宫、家庭、教室和职场。家庭和教室是与学生关系最大的生命场。离开了母亲的子宫以后,儿童就生活在家庭里,在父母的影响与养育下成长。到了学龄阶段,儿童来到了一个叫作学校的地方,在一个叫作教室的地方成长。教室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就是他们生活的家园。从此,白天在教室,晚上在家庭,上学在教室,放学在家庭。教室离不开家庭,家庭也离不开教室。教室和家庭紧密相连。一间好的教室,一定会吸引父母的全力参与。父母的教育素养也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
笔者经常跟很多老师讲,孩子来到你的教室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半成品了。他的人格特征,他的认知风格,他的行为习惯,他的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已经形成。有一些孩子的基础已经很好,你只要继续呵护他,帮助他,给他更好的滋润,让他发展得更快。有一些不是很理想,就需要你用心矫正,而这种矫正,有父母们的支持和帮助就一定会事半功倍,有时甚至需要矫正的正是父母。因此,无论面对哪种类型的孩子,没有父母参与的教育,一定是残缺的教育,一定是不完全的教育。
阅读和家庭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而阅读与家庭两个基石,本身又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家庭基石。因为,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播下的。在《朗读手册》一书的绪论部分,有一首诗《阅读的妈妈》,其中有这样一段:“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如果在进入学校以前,孩子就已经热爱阅读,具有初步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顺利,更有成效。
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轻松高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管用的道理,需要我们全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