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培育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6-04-08余旋赵忠

大学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余旋 赵忠

[摘 要]森林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能有效巩固理论知识,促进培养高素质的林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保障和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应该采用以考促学的方式。森林培育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仍需加强建设,大班上课阻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可以优化实验室资源,完善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3-0121-03

一、实践教学在森林培育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教学方式。[1] [2]实践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森林培育学是论述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和主干课程。本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我国造林工作的方针、任务,系统掌握造林、营林(包括种子经营、苗木培育、幼林抚育等)的基本理论和生产技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3]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有关种苗、造林、幼林抚育等技术操作。另外,森林培育学课程涉及土壤、水文、气象、地理等多门学科知识,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培养学生林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另外,林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对现代林业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变化。特别是我国2013年出台的《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动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强调了对林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生态建设工程,这些政策和项目的出台为新时期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综合素质高的现代林业人才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森林培育学课程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标准。[5]特别是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的缺乏使实践教学难以实施,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总体而言,实践教学是目前森林培育学教学较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制约森林培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森林培育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策略

森林培育学课程在国内外农林学校都广泛开课,但是由于各个学校所处地区生态条件、林业生产水平以及校情不同,采用的实践教学计划各有差异,也没有固定的实践教学模式被普遍采用。[6]为了使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突出地域特征和学校特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以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问题为重点,近年来不断加强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构建了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由课堂理论教学、实验课、种苗学实习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实习4部分组成,共计1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课10学时,种苗学实习32学时,林业调查规划设计64学时。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1∶2.21,实践教学总课时量为106学时。其中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程实验和实习两部分,实习又包括种苗学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实习(见图1)。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在满足森林培育基本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森林培育特点。

(一)课程实验

森林培育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采用课堂集中讲授、分组实验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森林培育学科基本的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依据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实验计划开展,包括林木种子识别、抽样技术、种子千粒重测定、种子发芽测定、种子生活力测定、种子优良度测定、种子含水量测定等,共计10学时。同时,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学科教学科研的地域特色,森林培育学课程实验重点让学生了解干旱半干旱立地条件下耐旱性林木种子的采集、处理、贮藏等过程。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依托林学院的中心实验室、种苗实验室、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等。此外,在系统完成课堂实验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课后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报告写作要求规范认真。

(二)综合实习

森林培育学的综合实习主要包括种苗学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实习。种苗学实习涉及苗圃参观、苗圃设计和苗木繁殖3个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在苗木生产环节的动手能力,掌握现代林业苗木繁殖技术。苗圃参观主要是在学校秦岭生物大实习的基础上,针对性参观学校附近各种林木苗木生产基地。如学校自有苗圃、西北苗木种植与集散基地、西安市鲜花港、陕西省苗木繁殖中心、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等。这些基地规模较大,苗木种类繁多,设施和育苗技术先进,产业化程度较高,通过现场参观,学生能对当前林业苗木生产技术与流程进行感性认识,并了解林业生产第一线对先进林业技术和知识的需求。在苗圃参观的基础上,学生被随机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苗圃设计。各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相互讨论后最终完成一种苗木的苗圃设计。通过前期的实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林业苗木繁殖的基本理论和生产流程后,即可参加林业苗木全程繁育实习。繁殖方法总体上主要包括种条选择、催根处理、扦插(嫁接)、幼苗管理等过程,学生实习因而持续时间为1个学期。学生通过这种参与、体验式的实践学习,能迅速掌握现代林业苗木繁殖的技术规程,同时能培养对专业的感情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实践教学改革力度较大的部分。随着林业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在林业规划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7] [8]我院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包括传统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野外调查主要在秦岭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进行,主要让学生对森林空间布局和造林规划设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室内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则通过与规划设计院、软件开发公司等合作研究,开发出了以GIS为平台的规划设计软件。学生通过观察目标林区的卫星云图掌握当地林地基本情况,然后用Mapgis软件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最终完成数据处理,编写设计说明书等。最后,进一步通过教学录像和现场观摩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秦岭林区的经营方法和森林经营效果。这些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学习的效果,熟练掌握了现代林业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必要的技术手段。

(三)其他实践教学

由于部分学生想继续深造,进一步学习森林培育学相关的知识,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科研资源,开展研究型、探索型实践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和学生的研究兴趣提供相关的研究题目,重点关注黄土高原、秦巴山区、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等在我国森林培育和生态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授课老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查阅和分析文献,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实验,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研究论文。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型实践教学,发掘了一批有科研兴趣和潜力的学生,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素质,为林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森林培育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优化实验室资源,完善教学条件

良好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教学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院依托国家“985”和“211”工程建设项目,加大了森林培育学实验设备的投入力度,新建了植物工厂、温室大棚和林业规划设计实验室,引进了先进的规划设计软件,并对学科实验室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改变了原有实验室小而分散的格局,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更加自主与灵活,最大限度上做到了实验教室、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提高了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另外,我们根据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森林培育的特点,自行编制出版了《造林规划设计教程》《现代林木育苗新技术》和《现代温室技术》等参考教材。这些教材重点突出了学校所处区域的生态特点,丰富了森林培育学的教学资源。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制订了森林培育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保证了稳定的教学质量。近年来还开设了森林培育学网络课程,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在线互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加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在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固定的实习基地是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由于我国林区经营体制的改革与转变,有些林场已经转型或者经营不善,不能很好保证学生的实习,固定实习基地建设因此停滞不前。针对这种情况,学院一方面加强学校自有林场和研究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探索校外固定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通过大力整合学院专业人才优势和科技信息优势,以及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帮助实习基地不断拓展新业务,使其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增加资源附加值,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其次,发挥林学院在森林培育、营造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积极为固定基地无偿提供科技服务、技术人员培训,从而提高当地林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最后,积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尽量使教学内容、时间与基地单位的生产需要相结合。通过上述几种方法,学院基地林场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其他实践基地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学院还利用学校所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西部苗木基地的区位优势,以及西安市周围丰富的林业企业、基地,建立了许多临时的教学实习点,保障了森林培育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对于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而言,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前提,教学师资队伍则是关键。[9] [10]我院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是成立由青年教师、资深教授和基地技术骨干组成的校内外森林培育实践教学团队。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授课能力不断提高。二是大力培养能力全面的实验教师。培养能力全面的实验教师是保证实验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措施。积极鼓励甚至要求实验教师听主讲教师的理论课,参与各种教学课件的制作,参加校内外各种进修和研讨活动等。经过1-2个教学周期的培养,实验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实践技能进一步提升,能熟练地应用各种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成为课程实验教学重要的力量。三是参加野外实习的教师积极培养自己野外实习的经验、广博的森林植物分类知识和鉴定能力。近年来,森林培育学课程组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利用各种科研活动、野外调查等机会,深入林场、基地,广泛了解森林植物,为以后的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四)改革考核办法

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保障和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学院采用了以考促学的考核方式,即在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面,改变传统的重点考查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只有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都通过了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从而督促学生重视实践学习。同时,也引导该课程的教学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森林培育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仍需加强建设

经过30年的发展,我院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的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但是由于本科生人数较多,有些实验室资源仍然不能有效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比如苗木扦插场地和学生人数相比仍然较小,有待进一步建设。另外,应加强不同生态区域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二)大班上课阻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

由于季节、经费、师资等方面的限制,森林培育学的有些实践教学如苗圃参观目前主要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最少为2个自然班(学生人数为60人),有的甚至是4个自然班(学生人数为120人),加上学时的限制和个别学生重视度不够,并不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甚至走马观花,应付了事。因此,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还应加强改革,积极采用小班(30人以下)或者小组上课,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式教学体验,真正完全参与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的所有内容,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 注 释 ]

[1] 尹秀玲,张斌,杜立文,等.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6-88,97.

[2] 李国臣,耿彦峰,杨纪红.立足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9(6):69-71.

[3] 曹兵,赖声渭,宋丽华.“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5(3):55-56.

[4] 刘勇,宋廷茂,翟明普,等.用系统科学指导和丰富森林培育学[J].林业科学,2008(7):1-4.

[5] 苏付保,李荣珍,冯立新,等.森林培育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9(1):19-22.

[6] 赵桂玲,刘明国,陆秀君,等.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构建及实现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5(4):16-18.

[7] 涂琼.基于ArcGIS的林业规划3D分析与制图[J].林业调查规划,2012(6):19-21.

[8] 德灵胜.谈应用Photoshop cs软件绘制林业规划设计图的方法[J].林业勘查设计,2007(4):79-80.

[9] 刘佳,陈建.关于加强高等林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1993(S1):2-4,7.

[10] 李东才.对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105-108.

[11] 刘少敏,方文惠.环境工程专业 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教育,2012(10):94.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