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论言语行为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2016-04-08骆晓云

现代交际 2016年4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外语教学语境

骆晓云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从行为角度探讨了语言的使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符合英语母语语言习惯的言语行为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笔者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听说读写和翻译教学中的影响以及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外语教学 语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203-03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s)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牛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奥斯汀建立的。奥斯汀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在交际行为中的关系来分析话语的职能。美国哲学家赛尔(J.R.Searle)完善和发展了语言行为理论,将言语行为分为五大类,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内涵。本文主要探讨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对英语教学语境的影响。

一、言语行为分析

(一)言语行为的要素

言语行为的要素主要有三个:发话者、受话者、话语内容或传递的信息。此外,语境也是言语行为的要素。

1.发话者和受话者,尽管言语行为有不同的种类,但都必须有发话者和受话者。

2.话语内容;任何言语行为都有具体的内容。

如“How are you?”(并不是在关心对方有什么具体内容?这种慰籍型的交际所表达的具体内容是:我在同你打招呼,我要跟你保持联系)。

3.语境: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语境不仅对言语行为的内容和形式有干预作用,并且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二)言语行为的类型

传统的英语语法将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许多语言都以此为基础得以区分。

a.陈述或宣布;b.提问或置疑;c.命令。

例如:

1.Tom took out the book.

2.Did Tom take out the book?

3.Take out the book, Tom!

尽管用来陈述的语句的言外作用有时并不外显,但我们还是会根据语境推断出某些疑问句的“疑问”形式体现的反而是“非疑问”的意思,这些语句有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言语行为有三种:

1.言内行为:指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需要从词汇中挑选词语,还要选择一定的句法规则对这些词语加以组合形成话语,然后赋予这些话以语音形式,产生一串音波。

如:Do you feel very hot in this room?(如果说话人的目的是选择一定的词语和句法规则而形成语句,这个言语行为就是言内行为。)

2.言外行为:就是用说话来体现发话者意图的一种行为。

Do you feel very hot in this room?(如果说话人的目的是在向受话人表达某种意图,或直接询问,或间接表示开空调的请求、命令,这个言语行为就是言外行为。)

3.言后行为:这是指受话者听了发话者的话语之后所受到的影响,也就是话语带来的后果。

Do you feel very hot in this room?(如果受话人听出了言外之意,表示同意开空调或去开空调,则听话人的行为就是说话人话语带来的后果,是言后行为。)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

语用学就是语言实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实际运用中的语言,尤其是对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的理解和表达。而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所研究的极其重要的方面。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言语行为与英语听说教学

我国的外语教学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受结构主义的影响,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习得,忽视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语言形式与其交际功能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表达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如“It is cold here.”可以是陈述这里气温太低了这一事实;或表达请求别人去把门窗关上;或建议离开这个冷的地方;还可以是警告或提醒对方小心感冒等。而一个言语行为的实施,比如“道歉”,也可以采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

英语学习者要注意每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使用场合。例如:如果不分场合随意选用“Can you?”(或Could you… ?)和“Perhaps you could…”来表示请求,就会出现语用失误,因为后者并不表示请求,而是表示“要求对方接受”(imposing)。如果是学生请求导师批阅论文只能用前者,后者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表示近乎“命令”的言语行为,或者用以表达讥讽、挖苦等间接言语行为,偶尔在同辈或熟人之间也可以用。

由于不正确的教学训练,我们的学生经常喜欢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完全忽视可能表达的间接用意:A: Have you bought your coat? B: Yes, I have bought my coat. B的回答传达出不耐烦(使性子或耍脾气:我买衣服是自己的事)或不高兴(你为什么这么关心我买没买衣服)的言语行为。A听了,可能会误认为B不高兴和他说买衣服的事,交际就可能因此而终止。回答“Yes, I have ”就可以了。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读写教学

言语行为理论将话语分为述事话语(connotative utterances)和行事话语(performative utterances)。其中行事话语如“I promise”(我答应),“I apologize”(我道歉)等,其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行为的发生,我们在读和写的教学训练中,要注意这些方面。学生课文阅读训练中有一篇短文,写的是Mr. Brown家的门前老是停满了车,而他自己的车无法停放。于是他写出一块牌子“No parking”,但无人理会。后来他自作主张地写了一块这样的牌子:“Polite Notice, No Parking.”之后,果真见效了。原来,人们把“Polite Notice”误看成了“Police Notice”。这一故事里Mr. Brown的所作所为即运用了言外作用,同时也满足了间接言语行为的目的,收到了言后作用的效果。

另外,教师在教授传统语法时只是简单地释义,给出几条规则,多是常规性的解释,那些解释不了的就说是特殊用法。其实运用言语行为的有关理论就可以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1.限定词、副词、动词、情态动词等。

a.限定词:比如“some/any”,一般语法讲解说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要用“any”而不用“some”,如“Have you got any money? ”但我们也有这样的句子“Shall I bring some food to the party? 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cakes? ”虽然也是疑问句,但表示的是提议和邀请的言语行为。

b.副词:A: I really dislike the man over there. B: Actually/Anyway, he is your new teacher. Actually 和Anyway 这两个词,隐含了两种不同的言语行为(actually 可理解为警告或不满意:他可是你的新老师,说话谨慎点;而anyway 可表示一种劝服,不管怎么说他是你的老师,尊重点吧),不能按其一般的词义解释。

c.情态动词:传统教学讲解情态动词只是讲解它们的字面意思。再举几个例子,如“may”表示允许,“must”表示必须或推测等,忽视了它们在特殊语境下可能出现的言语功能,如“We all should vote for John.”“Should”的词义是应该的意思,但只是字面意思,这句话含有建议的言语行为,表现说话人的赞同,如换用“are supposed to”就成了转达别人提出的建议,自己可能赞同,也可能不赞同。

2.时态、体态等形式。

a.时态:施为动词现在时有“以言行事”功能,如“I declare the meeting open”表示宣告行为。

b.体态:进行体有解释上文提及的言语行为的功能,如“If you put me in touch with Jack, youll be doing me a favor.”后行为“doing me a favor”是对前行为“put me in touch with Jack”做出的解释,整句话是一个以言行事,是对听话人提出“请求”。

3. 陈述句、疑问句等形式。

传统句子形式有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但从句子的使用来看,这些分类无法反映句子所能表达的各种功能。利用简介言语行为理论可以分析很多句法结构,说话者可以越过这类表层形式,表达一种简洁的言语行为,听话者可根据语境做出正确的理解。

a.疑问句型结构不表示询问,间接表示“请求”“建议”等语言行为。

Could you be a little quieter?(请求)

b.陈述句型结构可以间接表示“请求”“命令”等言语行为。

You are standing on my foot.(请求)

c.祈使句结构可以表示“警告”等。

Dont you eat too much.(警告再吃可能就会胖了或吃胀了对胃不好)

d.条件句的间接言语行为。

条件句的语义功能与语用功能是不同的,在使用或理解条件句时,应该考虑它的语用功能,即其表达的间接言语行为,包括警告、劝告、命令、建议、请求等,如:

“Only if you do not play all, you will not fail in the exam.”言下之意是只要不是整天玩,就不会考不过。听话人听到后,就不会实施某种行为,或终止某种行为。

言语行为语用学还注重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表达间接言语行为时的差异,应用在教学中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文学人物。比如《高级英语》上册第六课欧吉维探长夸奖公爵住的房间时说:“pretty neet set-up you folks got.”而公爵夫人则说:“I imagine you did not come here to discuss the decor.”欧吉维的言语有语法错误,比较粗俗,“neat”在这里是“fine, pleasant”的意思,是非正式语言,跟公爵夫人用这种语言说话是不礼貌的,显示了其社会地位,没有受过正式教育。而公爵夫人所用的是标准英语,语法结构严谨,而且故意选用语法词汇“decor”,显示了她的皇家气派,公爵夫人从语言气势上就压住了他,显得派头十足。说话人接受的特殊教育、年龄、性别、职业等制约因素构成交际中人物背景知识的一部分,决定了他们使用什么样的言语以及用什么样的言语形式去实施某种行为。

(三)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翻译教学

1.翻译要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原文的意向或语用用意,着重表达交际功能。译文不应受原文语言形式的局限,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同一句式所表达的言语行为很多是不一样的,翻译时要加以注意,如:疑问句式不一定表示疑问,表示肯定也是可能的,如“Ouch! Isnt that a little steep for a room this size?”“哎呀!才这么大一间房,这么高的房租未免太贵了!”

表达命令不一定就得用祈使句,提问题也不一定用疑问句,例如“请大声点说”,一般我们不译成“Speak louder, please.”而译成“Can you speak a little louder? ”根据英语口语的习惯,祈使句是很少用来表达请求的。

请求句也可以表示命令,如“My husband and I find strong smoke offensive. Would you kindly put that out”。这是Blackmail 中公爵夫人对欧吉维探长说的一句话,目的是想显示她的高层社会地位,先震慑住他。这里是命令他停止吸烟,而不是有礼貌的请求。可翻译成:“我和我丈夫都讨厌浓烈的烟味,你不要吸了。”

2.言外行为与翻译。翻译中的言外行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字面意义往往不是原作者的真正用意。交际中的话语一方面表达了其字面意义;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其所隐含的意义,即该话语所表达的言外行为。因此,译者需在充分理解原文所表达的言外行为的基础上,使其在译文中也能表达同样的效果。

如:原文: Were lost too much, Man. We cant afford to lose each other, we just cant.

译文: 我们已经失去太多,老兄,我们不能再失去对方。我们不可以。

又如:原文:The flower girl: Will you pay me for them?

The daughter: Do nothing of the sort. The idea!

译文: 卖花女:你肯替他付钱吗?

女儿:妈,一个子儿也别给,她想得倒美

3.言内行为与翻译。对话语的以言指事行为的翻译要求译者必须考虑如何同时达到“音”和“义”的完美结合。例句: 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译文: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林语堂译)

4.言后行为与翻译。言后行为是指在言外行为实施后在读者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效果。由于与认知环境和语言文化的不同,译者不可能完全使原文在原语文化语境中能够产生的效果在目的语中再现。但是译者能使其译文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接近或类似于原作给原语读者所带来的影响和感受。

如:原文: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不想步入院中,鸦雀无闻。

译文1:…The courtyard was silent as she entered it. Not a birds chirp was be heard.(Hawkes译)

译文2:…To her surprise, his courtyard was utterly quiet.(杨宪益、戴乃迭译)

5.间接言语行为与翻译。语言交际中的间接言语行为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的。面对这样的话语译者就必须充分利用语境来理解此话语,并判断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并且把该话语间接实施的真正言语行为在译文中表达出来,从而实现译文的语用等效。

如:原文:Now if you dont tell me what you saw, there will be consequences.

译文: 你如果现在不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会有你好看的。

又如:It (New York) has the poorest(译为:心灵最空虚)millionaires, the littlest(译为:人格最渺小)great men, the haughtiest beggars(译为:草包), the plainest(译为:最使人瞧不上眼)beauties, the lowest(译为:最卑鄙龌龊)skyscrapers, the dolefulness pleasures of any town I ever saw.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交际的行为。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对文本分析和理解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言语行为理论使翻译活动的语言要素与外部要素的研究相结合成为可能,并指导翻译走向真正的开放。所以,在教授翻译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这个角度进行教学,其实就是要求译者能学会正确领会原作者的主观动机或意图以及在原作读者身上产生的客观效果,并力求在译品中对等地传达这种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以使原作信息对原文接受者的作用与译作信息对译文接受者的作用基本相同。

三、启示

(一)教学大纲方面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下文简称“《大纲》”)的培养目标中说要培养“较强的能力”,但培养什么样的“较强能力”并没有说明。实际上语用能力应该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因为学生应该不仅要具备利用语法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应该具备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正确地使用语言形式进行良好交际的能力。《大纲》应该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定的语用能力。《大纲》里建议的选修课程中有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文体学、修辞学等,并没有提到语用学,也说明御用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二)教材编写方面

语言是用来交流信息的,所以选用的素材不但要体现语言的规则和文化规则,还要体现语用规则。教材编写者可以根据相关的研究和语言交际的实际情况,描述本族语使用者所使用的每一个言语行为的典型语境。例如: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可能道歉、抱怨或称赞听话人的典型情景有哪些?该语言行为在形式上变化的程度以及根据参与者而选择的特定话语如何?本族人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用于完成这些言语行为最常见的话语形式有哪些等。

四、结语

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 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在课堂英语教学中的影响力。教学实践表明,外语学习者的最大障碍是如何理解和表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把如何理解和表达话语真实意义作为一个重点,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各种语境的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学习者不但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了解正确的句子结构,而且还学会了如何在不同的语境当中正确使用语言以避免出现一些语用错误。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何自然,吴亚欣.语用学概略[J].外语研究,2001(04).

[3]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外国语,1997(03):24-31.

[5]Searle,J.R Indirect Speech Acts[A].In Steven Davis(ed) [C].1991:265-267.

[6]Yule,G.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7-56.

[7]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8]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9]张汉熙.高级英语[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外语教学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艾丽斯.沃克_紫色中男权话语的显现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