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对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影响与应对
2016-04-08李洪涛
李洪涛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成为短板,其他产业也不可能做大、做强。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从2012起连续四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以“三农”工作为核心,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尤其是把农业现代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钥匙。在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呈现出的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且其同以往的经济运行状态也不近相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一定会造成深刻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将如何作用?怎样体现?应采取哪些对策?本文选取牡丹江地区作为示例进行简单论述分析。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牡丹江 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056-02
2014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依然突出强调农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但与飞速进步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仍显得十分落后,严重影响着四化的同步进行。因此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进程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将是我国在三农领域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
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是指在传统农业转化的过程中,在市场的条件下,按照自愿原则,参与主体采取共担风险,共享获利的方式形成的工农商一条龙的产业组织安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产业化是其主要内容。通过现代工商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方法同农业整合,使农业的发展由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化为先进的现代农业。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进出口下降,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要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这是新一代国家领导人首次用新常态来描述中国经济运行状况。所谓的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的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经济运行仍然平稳并第三产业等仍较快增长。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告别旧有状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牡丹江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农业,传统种植农业的经济基础和自然基础十分薄弱。但近些年来牡丹江市找对了适合本地区特色的农业产业,产业化发展迅速,经济成效显著,率先成为黑龙江省农民收入万元市,并实现增收十二连冠,取得成绩令人瞩目。但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进入新常态。牡丹江的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将会受到何种影响?如何应对?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牡丹江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历程入手,分析讨论其经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将受到哪些影响和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一、牡丹江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
牡丹江市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起步较早。早在2004年以前,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趟出一条新的出路。其就开始谋求用工业化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在当时主要集中突出了牡丹江的畜牧产业、绿色食品和外向型订单农业。围绕着牡丹江肉牛、生猪、果菜、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采取政府重点扶持,企业农户共同合作政策,使13.4万农户融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实现产值30.4亿元,开始带动农民解决温饱脱贫致富。
到了2009年牡丹江市进一步加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把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点,积极打造林木、特色养殖、中草药、农业旅游四大板块。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建成。至2014年牡丹江农业龙头企业数达到185户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20家,收入达156亿元,带动种植生产面积580万亩,参与农户17.5万户,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95亿元,同比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850元,同比增长13.1%,连续12年位居黑龙江省第一。
二、新常态对牡丹江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造成的影响
所谓的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的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运行相对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增长较快,消费平稳增长,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困难。世界经济风险性因素较多,环保和供给因素约束不断加强。原有的经济增长点在减弱,而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形成。其对各行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农业经济也不例外。牡丹江的农业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经济增速下降
在经济新常态增速不断放缓背景下,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困难重重。新常态下企业单位减少开支、增加收益、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用人成本成为了主要模式,新增涉农企业数目减少,原有企业开始裁员,进入调整时期。原先吸收农村闲散劳动力最多的建筑行业和其相关行业可能发生变化。原先占据牡丹江经济比重较大的房地产行业出现长周期调整拐点,预计未来几年内牡丹江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和销售增长将持续回落,规模将逐渐缩小。由于这些原因城市内雇佣工人数目可能持续减少,城镇就业率下滑,农民非农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农民除农业以外的工资性增收有减少趋向和可能。
(二)新常态下地方政府企业税收和土地财政不断收缩,财政收入开始减少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由于农资产品价格的提升和人工费用的上涨而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在此情况下政策资金扶持难以持续,为原有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带来压力。这必将影响农业政策性投资,阻碍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
(三)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土地的产出率、使用率,忽视了农业污染
农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增多。其中食用菌产业是牡丹江农业的优势产业,2014年栽培总量达到40.1亿袋,食用菌废料产生污染问题逐渐突出。另外随着肉牛、生猪、特色养殖等养殖业的迅速扩大,无公害处理养殖业污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由于公众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关注,环保立法和环保执法逐渐偏向严格。牡丹江特色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农业污染处理费用也渐渐增加,对于牡丹江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深化加强,减少政府投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农户收入形成新的阻碍。
(四)农产品供给需求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由于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居民消费由基本生存需求消费向耐用消费品和高端消费品、享受型消费品消费转向。农产品已经由旧有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供给侧的改革压力也越来越大。现今天的农村农产品的生产模式主要还是各家各户小规模经营。虽然也有和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的经济合作,但是规模依然不大,程度依然不深。在消费者更为重视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绿色、环保、健康的情况下。曾经在农业产业化初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农散户经营和小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也逐渐加大,困难开始增多。小家小户的农业生产和简单的农企合作生产也越来越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开始增加的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除此之外由于外部经济状况仍不明朗,出口增长变化极不稳定。牡丹江的对外订单农产品加工出口行业也面临着较大风险。并且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三、经济常态对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不良影响的对策
在新常态增速放缓,挑战增多的形势下,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保证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增收可采用以下对策:
(一)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带动职能
牡丹江农业龙头企业185户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参与农户17.5万户,仅占农户总人口的20%左右。规模企业数量严重不足,带动能力较弱。牡丹江市应选定培育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涉农企业进行扶持。通过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支持其通过整合其他小微企业和农业组织的方式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来保障农民和企业合作中的权益。因为农户和农企在经济实力上并不平等,单一农户难以保障自己的权益,因此需要从新构建农业生产的基层组织,保障农民农业性收入增加,增强农民参加农业产业化的能力和意愿。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和规模化转向。
(二)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平稳增长
应以市场为导向,从需求侧入手,适应农产品供给需求的转变。加强创建地区性农产品品牌和绿色农产品品牌。保证农民在新常态消费增长的过程中,权益不受到损害。同时构建农业产业化新形态。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加强电子商务水平。电子商务可作为多方合作的纽带桥梁,贯通农业、加工和商业,补足农业产品在加工销售过程中的短板。牡丹江农业产业化链条过短,抗风险能力有限。这是牡丹江农业产业化的劣势,应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为引导,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步。逐步解决产业链过短过小过散的问题。
(三)经济新常态压缩了地方政府获取资金的空间,使其对发展农业的投入越来越难以为继
农业资金需求越来越大,投入力量明显不足是相当一部分城市无力解决三农问题的真实反映。面对新常态状况下农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可试从通过发行地方和金融机构专业农业债券的方式来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融资困难。对于农业债券的发行应积极发挥地方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国有专业银行的主导作用作。利用金融机构的社会性、公益性特点,扩大金融组织在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建设等领域中的资金投入。农业债券所获取的资金应严格监管专款专用,降低风险。并不断扩大专业农业债券发行规模,降低发行条件,同时对债券投资者给予免税待遇,提高对民间资金的吸引力。用于补充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在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农业产业发展要主动适应这些新变化,准确把握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探索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充分发掘农业发展的动力,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
【参考文献】
[1]尹义坤.牡丹江市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0):70-72.
[2]张红宇.新常态下的农民收入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5(05):4-11.
[3]盛方富.新常态下促进江西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研究[J].农业考古,2015(03):340-344.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