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的舞台 造梦的工厂
2016-04-08陆若一李汶泽沈予曦
陆若一 李汶泽 沈予曦
在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的FRC项目中,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18支代表队同场竞技,东北育才学校第3届红色飓风队与美国Code Orange队、天津二南开晶采队组成的联队勇夺联盟总冠军。东北育才红色飓风代表队已有3年参加FRC比赛的经验,从2014年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队赴澳大利亚首次参赛,斩获亚太区最佳新秀奖和联盟冠军,到2015年3月第2次赴悉尼获得“最佳工业设计奖”,再到本次邀请赛又获冠军联盟。
回顾这次比赛,从拿到比赛规则到确定设计方案再到成型,我们仅用了半个多月时间,经过一次次头脑风暴,一次次集思广益,历经3次方案重组与改进,我们终于设计出了相对理想的机器人。虽然时间紧任务重,甚至没与机器人进行赛前磨合(由于得到通知后2周我们才确定参赛,相比其他队伍少了l5天准备时间),但是由于红色飓风在FRC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最终以高素质和非凡的创新能力夺回了总冠军大旗。我们的机器人进行远攻战略,抛射稳、准、狠,能飞出16m长的抛物线,命中高2.6m的靶心,震惊全场。我们也是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在内的18支代表队中唯一一个可以射这么远距离的队伍。这种抛射的难度就相当于一个球员在自己的球门开球直接射入对方球门,而且速度极快,每场2分钟比赛时间可以射入10~30个球。
在为期3天的比赛中,有l天的准备与调试时间,l天半的循环排位赛时间和半天的淘汰赛时间。为了让第1天调试时间不是很匆忙,研究规则的工作开始于抵达北京的当天晚上。我们无暇顾及旅途疲惫便拿起赛程讨论,队员们放下比赛规则时已经是晚上11点。
排位赛中,不仅需要出色的设计,临场发挥同样重要。因为这项赛事除了比赛的成分,更多的是game的惊险刺激。当半人高的机器人瞄准补给投射时,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此刻,决定成败的是玻璃幕墙后的操作手们——只要一紧张转弯过急,飞盘就会卡在传送道上,全盘皆输。
选拔操作手时,教师开玩笑地说:“操作机器人就像是打电玩。”二者的确相似,不过,当荧屏光影变为实体机器人时,冷静的判断力和迅速的反应力也成了必需。最终,精心选拔的操作手经过多次尝试后选定了稳扎稳打的战略,保障队伍在紧张的资格赛中取得了最为优异的成绩。
在第1轮排位赛的洗礼中,我们不断改进机器人的结构及控制参数,使机器人更加适应场上的比赛节奏。机器人优异的表现使得我们顺利进入第2轮淘汰赛,并与资格赛第1名的美国队结成同盟。
23日下午2点,淘汰赛正式开始,随着对手一个个被淘汰,我们的对手也逐渐变得强大。在连续的投掷之下,我们的机器人不断受到损伤。为了给队员足够的时间修复机器人,2场比赛之间的间隔也变得越来越长。决赛开始后,我们成功钳制了对方联盟的2名机器人,为我方联盟的主攻创造机会。在颁奖典礼上,当红色飓风的名字被主持人念出时,全场沸腾了。我们和联盟队友拥抱庆祝,那情形真的难以用语言描述。
在比赛中,除了技术与思想的不断碰撞,我们也收获了与国内外队伍的友谊。比赛场地设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室内比赛场有一个篮球场大小,隔着维修区的另一侧是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在这里,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的人交流着彼此对机器人的热爱。每一支队伍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有靓丽装扮暖场的美国队,他们的机器人可以从地上吸取飞盘;也有清一色带着闪光帽子的曾经的老盟友澳大利亚队,微笑羞涩可爱。而我们凭借全体流利的英语和自信的风采备受瞩目,总裁判毫不掩饰对于育才机器人设计理念的欣赏。一名路过我们场地的美国队员对我们惊叹地说:“Your schoolmust be very good.”其他的中国队更是对这支东北唯一的代表队一流的技术水准赞叹不已。友谊之夜的破冰晚会上,不论中国队还是外国队都放下了矜持,载歌载舞;在决赛结束的赛场上,队员们与美国加利福尼亚代表队愉快地交流;在颁奖典礼上,FRC的队伍更是一起冲上舞台,随着音乐摇摆。的确,FRC并不仅仅是机器人的比赛,它还锻炼了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从战术谋划到外联交际,从机械知识再到寻求赞助,我们每个人都尽情释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比赛结束后,在接受澳大利亚记者的采访中被问到whyengineering时,一名队员笑着答道:“Maybewe are just born withthis kind of blood.”是啊,对机器人的热爱让我们成立了红色飓风,对目标的坚持与对更高技术、更好策略的孜孜以求让我们努力变得更好。如果说FRC是寻梦的舞台,那么我们的红色飓风就是造梦的工厂。从2014年初次接触的毫无经验,到2015年3月的初露锋芒,再到本次的再度夺冠,红色飓风正在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让我们共同祝愿在一届届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红色飓风队能够再攀高峰,屡创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