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人生 中华交响

2016-04-08魏扬

歌剧 2016年2期
关键词:交响原野歌剧

魏扬

2015年12月23日23点21分,深受中国和世界乐坛敬爱的金湘先生逝世,享年80岁。中国音乐界都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中国国家大剧院于24日发表第一篇祭奠文章《金湘,永远守望于“日出”》。12月29日上午10点,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沉恸哀悼著名作曲家金湘教授”告别仪式,各大音乐协会、歌剧院、音乐学院敬献花圈,各地作曲家、理论家、表演艺术家等200余人奔赴仪式现场送别,笔者泣写悼文和挽联:“戏剧人生先生金钟鸣千古,中华交响后继杏坛永垂青!”

戏剧人生

受众为你沉醉、痴狂,

同行送你掌声、鲜花;

爸爸弥留之际称许你的成绩,

同胞手足视你为民族骄傲;

你却永不满足、永不止步、探究无垠、一生奔跑;

你累了,生命的曲谱中也有休止符,

我们不会阻拦、也阻拦不了、你在那个世界继续追寻、继续奔跑……

——萧扬(编者注:萧扬为金湘兄长金陵笔名)

金湘,浙江诸暨人,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邀理事、国家文化大奖评委、国家精品工程评委、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1989年被《中国音乐年鉴》评为“中国音乐名人”,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评为“1991-1992年度世界名人”,同时被收入《世界杰出人物录》和《美国2000位名人录》。他戏剧性的人生经历、鲜明独特的人格魅力、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以及创建“中华乐派”的宏大构想所转化成的百部伟大的作品,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1935年4月20日,金湘出生于南京成贤街,父亲金海观是中国教育先行者陶行知的学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评价金海观是“爱国的、民主的乡村教育家”。1936年10月,金湘随父迁居浙江萧山,7岁开始学习钢琴。1946年9月,11岁的金湘考入常州国立音乐院幼年班,接受了极其严苛的专业基础训练,解放后全班并入天津中央音乐学院,成为该院少年班,15岁的金湘在少年班主修钢琴和大提琴,得到马思聪夫妇的言传身教,奠定了坚实的音乐功底。1952年,17岁的金湘在吕骥的教导影响下到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担任见习研究员。他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搜集、整理了上千首民间音乐,其中的一首山歌《三天路程两天到》被广泛传唱。一起工作的张鲁(民研所主任)、杨荫浏、黄翔鹏、简其华、晓星等音乐学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金湘,黄翔鹏更是成为了他终身的良师益友。在此期间,他接触、学习和研究了大量的民间音乐,这种植根于民间音乐与传统文化的音乐美学观也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1954年9月,19岁的金湘被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作曲技术。1959年7月,24岁的金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因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从而被下放新疆20年,虽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地体验了生活的万千百态,阅尽了人间的苦辣冷暖,他依然长期坚持学习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特别是刀郎木卡姆,为中年之后爆发式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音乐源泉。

1979年2月,44岁的金湘平反后回到北京,担任北京歌舞团指挥兼作曲,此后在新疆、北京、广州、上海、长春等地巡回演出,并在国际乐坛执棒演出自己创作的作品。1984年12月,49岁的金湘调到中国音乐学院,担任作曲系副教授、作曲教研室主任。1985年,由中央民族乐团委约金湘创作的民族交响组歌《诗经五首》获全国音乐作品最高奖,从此,50岁的金湘开始受到中国“严肃音乐界”的关注。1986年,金湘创作的民族交响音画《塔克拉玛干掠影》成为20世纪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交响乐作品。1986年夏,金湘开始着手歌剧《原野》的创作,1987年9月,歌剧《原野》在首届“中国艺术节”成功上演。1988年应美国邀请,金湘率中国歌剧代表团赴康州沃特福特市的尤金·奥尼尔戏剧中心参加歌剧《原野》的排练演出,这是歌剧《原野》第一次走出国门,并获得美国音乐家的高度赞誉。

1990年7月,55岁的金湘远赴美国西雅图,在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1年9月,金湘在华盛顿歌剧院任驻院作曲;1992年1月,歌剧《原野》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艾森豪威尔剧院连演11场,创造了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中国歌剧国外商业演出的奇迹,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对歌剧《原野》的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演出具有历史性意义。1992年9月,金湘到美国纽约茱丽亚音乐学院考察访问一年半。他在洞察国际音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本民族音乐传统的整理与挖掘,在1993年波士顿第二届国际中国音乐研讨会上发表了《空、虚、散、含、离——东方美学传统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与应用》一文,是他这一时期美学观的集中体现。除此之外,金湘还在国外生活与学习期间创作了9部作品,其中的歌剧《楚霸王》于1994年在上海连演7场,获得了上海歌剧界和观众的广泛赞誉。

1994年,金湘回到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并担任教授一职,2004年、2006年,金湘分别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金湘在纽约建立“东西方音乐交流协会”并担任主席。1996年12月,金湘在北京音乐厅举办民族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展示了他多年以来在民族交响乐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1997年,为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而作的交响大合唱《金陵祭》由全球300位华人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进行首演,引起巨大反响。2003年,金湘、赵宋光、乔建中、谢嘉幸共同发表《新世纪中华乐派四人谈》,此后,金湘推动了一系列“建设中华乐派”的活动,使中国音乐界形成了一股发展民族音乐的思潮。

2003年11月,68岁的金湘开始创作歌剧《杨贵妃》,2004年5月30日,歌剧《杨贵妃》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2005年,歌剧《杨贵妃》被国务院选中参加东京举办的“走进中国”大型系列文化活动。2005年6月,歌剧《八女投江》在天桥剧场首演,这部歌剧采用了重唱(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等前无古人的歌剧表现形式与创新手段,是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一部作品,深受大众喜爱。2008年8月,金湘完成的交响曲《天》是作曲家心灵与宇宙的对话,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2010年8月,由金湘作曲、李稻川编剧的歌剧《热瓦普恋歌》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该剧是中央歌剧院第三部反映新疆题材的歌剧作品,荣获文化部主办的“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最佳编剧奖和最佳音乐创作奖。2013年5月22日,中央歌剧院委约创作的歌剧《红帮裁缝》在宁波大剧院首演,该剧以宁波味浓郁的马灯调作为发展素材结构全剧,深受观众欢迎,在全国演出近百场,2014年荣获第13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精品剧目奖。2014年9月,金湘出版《绿色的歌—金湘合唱作品选》,收录了他1982至2009年间创作的主要合唱曲。2015年6月17日至21日,国家大剧院委约金湘创作的歌剧《日出》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首演五场,引起轰动,该剧音乐注重整体的宏观概括性、主题的统一贯穿性与交响性发展,同时注重对不同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使之成为一部融民族性、独特性、戏剧性和交响性于一体的史诗性音乐巨著。endprint

中华交响

天生我才必有所用,

探索开拓道远任重;

奉献华夏终生无悔,

谱就乐章天摇地动!

——金湘

金湘的作品体裁广泛,风格多样。从大型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各种室内乐直至影视音乐,共有百余部作品问世,在各大歌剧院、音乐会、电台、电视台多次演出、播放。他的作品将东方优秀的美学传统与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浓厚强烈的当代审美意识赢得了广大中外观众的赞赏。主要代表作有:歌剧《原野》《楚霸王》《杨贵妃》《热瓦普恋歌》《红帮裁缝》《日出》;琵琶协奏曲《琴瑟破》;钢琴协奏曲《雪莲》;音诗《曹雪芹》《红楼浮想》;交响组歌《诗经五首》;交响大合唱《金陵祭》;交响叙事曲《塔西瓦依》;交响音画《塔克拉玛干掠影》;小交响曲《巫》;交响曲《天》等。

1987年7月25日,由万方改编,金湘作曲的歌剧《原野》在北京天桥剧场进行首演。该剧把重点放在展示人物深层的心灵和感情上,更借助音乐把剧情推入更高的诗的意境,以泼墨的诗情渲染了仇虎的怨恨与复仇。继1987年9月在北京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演并获得巨大成功后,又于1988年8月在美国康涅迪格州奥尼尔戏剧中心以“舞台阅读”的形式演出并获成功;1989年12月,该剧在联邦德国慕尼黑第三届国际音乐戏剧研讨会上荣获“特别荣誉证书”奖;1992年1月至2月,该剧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由华盛顿歌剧院进行美国首演;1993年2月至3月在台湾公演;1997年8月在德国、瑞士等欧洲各国首演,均获得一致好评:“中国歌剧《原野》在美国成功的演出,是20世纪以来,世界歌剧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今日美国》);“作曲家写出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渴望。”(德国媒体);“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原野》的音乐让我们的心灵相通,《原野》征服了瑞士。”(瑞士古典音乐节主席阿兰奇);“《原野》将成为在国际保留剧目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歌剧。”(《华盛顿邮报》);美国乐坛最具权威的《纽约时报》亦刊登了一篇题为“来自中国的普契尼的回声”的文章,文章中写道:“金湘的曲折经历的创作道路,使他正好立足于当今在美国占主流的新浪漫主义的主流中。他运用美妙的技术,细腻地将这些不同风格结合成为另一个自己民族特有的东西。”

在出国巡演的日子里,歌剧《原野》引发了众多观众的热切欢迎,尤其是广大华人观众和剧组的全体华人艺术家,更是一直沉浸在民族情感的迸发、交汇与满足之中!这些都深深感动着金湘,使他更加坚定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走中西合璧的创作方向。

从此,金湘开始了国际音乐与文化的交流活动。他先后到德国、美国、苏联、加拿大、墨西哥、希腊、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众多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参加各种艺术节及创作中心的活动,以讲学及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等方式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音乐文化之精粹及建立新一代华夏文化的观点。金湘本人亦被誉为“跨文化事业的先锋”“一代旋律大师”“东方的普契尼”“当代东方新浪漫主义的代表”。在国内,《原野》1993年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1999年获文华大奖。

1979年之后,金湘还发表和出版了数百万字有关音乐创作思想与理论的著述,从实践提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实践进行验证。1990年,金湘出版《作曲家的困惑》;2003年出版《困惑与求索——一个作曲家的思考》;2014年出版《探究无垠——金湘音乐论文集》。金湘的这种“双栖”性理论探究具体表现在“歌剧思维”观、音乐创作学、东方音乐美学、建设中华乐派等多个方面。其“歌剧思维”观已成为歌剧界广泛接受的金科玉律。并先后发表了对谭盾、杨立青、何训田、周龙、陈怡、陈其钢、叶小钢、朱世瑞、秦文琛等人的评论性文章。

听金湘的音乐,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和声色彩,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音乐响起,听众立刻就能辨认出是他的作品。有人说他的音乐可听性极强又极具现代感,也有人说他的音乐美中带“刺”,众说纷纭。但金湘作品独一无二的和声色彩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却是公认的,这种听“一耳朵”就能辨认出来的特点正是最伟大的作曲家及其作品所具有的特点之一,也是众多作曲家毕生追求的目标。有人说金湘的音乐听起来色彩感浓郁,但翻看总谱满眼都是纯五度,听觉与视觉形成强烈反差,而这也正是金湘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个性化与和声语言,历经数十年探索和实践,已形成系统化的和声“词汇”和“语汇”,成为发展完善的纯五度复合和声体系。

金先生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大胆地、创造性地吸收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不仅以其“可听性”吸引着当下的音乐爱好者,而且将以其“创造性”昭示着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路向!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作曲家,在技术上“大破”,创建民族和声体系并在几十年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音乐上“大立”,感人至深、催人热泪。“金湘的音乐以音程结合做基础的泛调性写法为主,其中渗透着东方哲学的大气而悠长的深远意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强烈的悲剧性和宏伟的史诗性,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是中国式的新浪漫主义乐风。”

金先生在教学上认真、严谨,教学方式极富拓展性。他总结了16字的教学方针:“功底扎实,思维活跃,根系中华,视野开阔”。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全面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培育了一大批活跃在中外音乐界的精英作曲人才。

探究无垠,一生奔跑。华夏赤子,民族骄傲!斯人已逝,艺术常青,唯愿先生西行之路平坦,学术光辉永恒闪耀!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响原野歌剧
闪电的原野
闪电的原野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走进歌剧厅
春天的原野
绿色交响
绿色交响
歌剧
城市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