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教学拓展学生音乐思维能力探析

2016-04-08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

师道(教研) 2016年1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乐曲旋律

文/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 李 宁



聆听教学拓展学生音乐思维能力探析

文/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李宁

依据新课标精神,中小学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任务,就是以审美为核心、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拓展音乐思维,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学生要全面鉴赏音乐作品,须按照音乐艺术学科固有规律,具备感知音响、体验情感、联想想象、认识理解的心理,通过开发兴趣、聆听分析、设置情境、开展评价,形成活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的知识的获得取决于智能,而智能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何谓音乐思维能力?它指的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鉴赏教学必须着眼于对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

一、开发兴趣,激发感知音响的思维

学生如果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探索未知、强化自主学习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引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在聆听教材罗马尼亚排箫独奏曲《云雀》时,信息化课堂教学展示梯形、一字形、双翼形等不同形状构造排箫乐器,我提问:“这是什么乐器?与我们常见的竖笛、横箫、小号的音色有什么差别?”随之画面出现不同乐器演奏《云雀》主题旋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查找音乐鉴赏的外围内容,并作知识归纳:这是罗马尼亚排箫,是一种民间吹奏乐器,也叫“奈伊”,最早流传于中国;经改装后的排箫吹管达20根以上,音色流畅、浑厚、嘹亮,穿透力强,能演奏持续音,具有欧洲乡村田园风格。随后,学生重点赏析了排箫以长音和密集音型交替吹奏、四个“单倚音”装饰的同高度二分音符的《云雀》第一主题,对排箫的音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悬念的层层破解过程和结局之谜,对人们具有很大诱惑力;设置悬念激发求知欲望,也是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聆听乐坛新曲《乱云飞》,结合教材“拓展与探究”内容,我在学生感受和体验作品的基础上,设置了音乐判断悬念:“《乱云飞》的基调是以什么音乐素材创作的?”学生借助课件,查阅、比较了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五场“砥柱中流”柯湘唱段的唱腔和音乐设计,以及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了解到这首乐曲遵循京剧唱腔的原有结构,又融入民族管弦乐器音色丰满、交响性强的优势,使乐曲的艺术表现达到最佳境界,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学生遇疑而思,经过学习、思考而解惑,既满足了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对音乐思维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二、聆听分析,训练情感体验的思维

1.分析音乐风格特征。学生要善于从音乐节奏介入,分析音乐风格特征。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音乐的形成,都具有自身固有的典型特点和特殊含义的节奏形式,这就是节奏型,也即是体现乐曲风格的重要元素。学生聆听音乐,辨别作品的节奏型态,从地域、民族、民俗入手导入情感,反复锻炼思维条理性。例如二部曲式结构《蓝色的探戈》,学生要在聆听中捕捉A段主题节奏“×××××│×××××”,音阶mi和si略降低半音,并辅有滑音和颤音。旋律和声忧郁、活泼,交替多变,显示典型布鲁斯音乐特色的欧洲风格。A段主题结束之后,随着过渡,乐曲的B段主题节奏变化为“×.×××│×××××”,旋律采用了宽阔舒展的大调式音阶和八度、九度大跳,充分显示了典型拉美音乐风格。这部乐曲使学生理解了两种风格相互交融的乐美。

学生聆听少数民族音乐,也可以从乐音组织形式归纳分析音乐风格。例如内蒙音乐的“长调”,常以五声羽、宫调式为主,曲调字少腔长,高亢舒缓,演唱时真假声结合,以颤音及上滑音作装饰。而字多腔少,结构短小规整,节奏整齐匀称、音域相对较窄的大跳音程,则是“短调”音乐风格。藏族音乐节奏自由、音高走向起伏,旋律基本是商、羽和宫调式,音色高亢宽广。维吾尔族音乐多以古代西域乐曲为基调,糅合了中原、印度及阿拉伯等地区音乐元素,曲中常用切分节奏。

对汉族丰富多彩的民歌风格,学生也进行了辨证思考:我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风土人情和音乐风格差异较大。南地音乐主要五声调式,旋律进行级较多,线条曲折婉转,结构大都规整,抒情性强,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民歌音调高亢、嘹亮、严峻、深沉,多使用七声调式,旋律进行跳进较多,结构不太规整,叙事性强,音乐风格突兀崛峭,乐界以“南柔北刚”作为概括。

2.分析音乐作品主题。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是一部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相结合、民族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奏鸣曲式相结合的作品。教材中的《草原放牧》是作品通篇揭示性部分。学生通过乐谱和视频,确认教材由引子和两个主题等三个乐句或乐段组成,并进一步分析主题情感:引子用圆号和琵琶演奏主导动机,表现了事件背景和人物气质;动机后的乐曲由两个对比性主题构成。第一主题是乐曲的主旋律,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乐器演奏,轻盈明快。乐段反复后,加入小提琴,节拍由2/4拍转变为6/8拍,乐曲热烈,深化了主题。接着,长笛演奏主旋律,小提琴加花变奏,琵琶与其他乐器交替出现,音乐情绪进入深邃,表现了草原和小姐妹的朝气形象。第二主题以蒙古长调衬托第一主题。它以琵琶演奏,长轮碎音在时断时续弦乐伴奏下,辽阔而悠远;旋律中闪现三度颤音特色技巧,随后出现双簧管演奏。在复调曲式中,弦乐器、木管乐器间中与主奏乐器相呼应,进一步展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形象。音乐风格特征和主题分析,强化训练了学生音乐情感体验条理性和层次性的思维品质。

三、设置情境,促进联想想象的思维

1.创设情境引导思维。校本教材交响组曲《白毛女——北风吹》的聆听教学,我用多媒体课件在显示屏创设愤悱情境,展开人物命运和情节描述,重点指导学生赏析乐段里的三个主题情境进行情感思维。

A段杨白劳主题:

主题旋律勾勒了杨白劳被地主逼债、躲债、怒上心头的极度愤慨情境。

B段喜儿主题:

主题旋律以高亢、流淌的乐音营造了除夕夜北风吹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同时塑造了喜儿雪地里盼爹归的急切和焦虑的情境。

C段是父女亲情主题:

杨白劳为女儿扎上红头绳过年,沉重的气氛里透露出轻盈和欢快,营造了一幕父女情深、饱含人情味的经典情境。

学生体验上述愤悱情境中三个主题衬托对比,觉得思想鲜明、情感真挚,主题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浑然一体,极大地丰富了情感思维。

2.拓展情境及思维空间。聆听无标题音乐作品,因为没有文字说明、标题之类非音乐因素,音乐语言也不像描绘性音乐那样对现实生活进行形象描绘,所以,学生感到比较抽象,是鉴赏教学的难点。教学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音乐外围资料了解作者、作品时代、创作动机,另一方面反复聆听音乐本体,从节奏、旋律、音色去感知和体验情境。我举例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指出文学艺术作品都有共性特点,通过具体内容塑造艺术情境,只不过标题比较隐晦而已。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教材《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却一反其道,表现的是悲剧性形象,“××.×××”的乐曲节奏把悲哀的情绪推向高潮。因此,欣赏无标题音乐作品,更需要运用一双音乐耳朵,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审美经验,从节奏和旋律中拓展乐曲情感和情境,进入联想和想象的形象思维空间。

四、运用评价,拓展理性认识的思维

1.聆听培养了正能量音乐思维能力。课程通过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格调,对学生发展音乐思维、丰富情感体验,发挥了积极影响和作用;通过音乐的题材和体裁,拓宽了知识视野,了解世界各国和民族的多样性音乐文化,增强了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2.聆听梳理了音乐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聆听教学课程的过程评价,大致围绕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运用“三个音乐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识谱能力表现在学生拿起乐谱(含五线谱),就能准确地视唱,并逐步记谱。听觉认知能力表现在运用音乐耳朵,分辨音色和音乐形成要素。例如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聆听中辨认主旋律以及指出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第一部分的女高音声部、第二部分的男高音声部、第三部分的女高音声部,并能说出音色特点。学生的歌唱能力表现在独唱的姿势、口型和歌曲的艺术处理,以及合唱能符合相关的基本要求。

3.聆听拓展了音乐思维的知识和技能。聆听教学通常采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知识和技能测评。学生能否熟练认知音乐表现要素、各种要素变化形态图形、体裁形式、风格流派、能否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背唱歌曲及演奏乐曲数量、识读乐谱的程度等,都可进行定量测评。例如聆听《义勇军进行曲》,辨知前奏“do me sol”三个音及附点、三连音节奏和结束句节奏变化的作用,以及“中华民族”四个字使用四分音符和重音记号的意义等等。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给予人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借助音乐建立起音乐的听觉能力和思维习惯。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课程,培养起对音乐的观察力、记忆力、欣赏力、想象力等的思维能力,音乐审美能力自然也立在其中了。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乐曲旋律
始乱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7月,盛夏的旋律
悲伤的乐曲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