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 全心育人
——“三位一体工作坊”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地生根

2016-04-08石家庄外国语小学王燕洁霍秀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工作坊心理健康家长

石家庄外国语小学 陈 瑜 王燕洁 霍秀彦

以人为本 全心育人
——“三位一体工作坊”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地生根

石家庄外国语小学 陈 瑜 王燕洁 霍秀彦

“三位一体工作坊”,即“暖心工作坊”、“乐心工作坊”和“慧心工作坊”,是石家庄外国语小学为实现“以人为本,全心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所实施的举措。这项工作的理论依据是“德”,核心精神是“以心育人,以德养心”,即用真心、细心、耐心培育自知、自信、自强、自我实现的人;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育智慧、感恩、信仰、仁爱、勇气、超越之心,从而搭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努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共同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教育网络。

一、“暖心工作坊”: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研究教师成长规律。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为他们提供助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负起这份责任,需懂得并研究教师本身的成长规律。一是学习现有的教师成长规律,比如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卡茨的教师发展时期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发展影响因素论等。二是根据教师的成长经历,明确优秀教师的成长要经历四个时期,即成长期(工作后2至5年)、成熟期(工作后5至10年)、成名期(工作后10至20年)、成家期(工作2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需求。

2.为教师成长助力。处于成长期的新教师,需要的是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此,我们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从优秀学生到优秀教师的角色转换”。

处于成熟期的教师需要突破“高原现象”,学校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主持一次工作坊的工作、做一次心理咨询、提供一次心理义工服务,帮助教师在活动中减压,在活动中成长。

处于成名期的教师,学校及时将其教学经验转化为成果。2013年3月,我校3名教师主编了河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学用书《心理健康教育(六年级分册)》,并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年,我校14名教师参与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小学低、中、高三册的编写工作,其中高年级分册是由我校教师主编,并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种良好的研究氛围中,学校教师有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奖励,并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3.拓展教师视野。我校常年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每月由4位教师为同事推荐4本好书,内容涉及文学、商业、心理、社会、政治、哲学、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以开阔教师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学校将每周一下午定为心理教师培训时间,每周五下午定为班主任心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时间,保证了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暖心工作坊”每周为教师设置了10小时的咨询时间。当教师在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学校会及时提供帮助。

二、“乐心工作坊”:提升家长育人水平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家庭教育当做重点工作,帮助家长获得提升。

1.研究不同学龄段亲子关系的相处之道。在家庭中,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孩子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则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则为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帮助孩子树立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从本质上说,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为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孩子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才能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以“父母与孩子的爱”为核心,研究当孩子处于不同学习时期(小学一至六年级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及发展变化,阐明亲子之间的相处之道。

2.加大家长培训力度,提升家教理念。我校通过建立完善不同的沟通渠道,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各类家教问题。比如,积极开设家长学校,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实施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家长会、《晨曦》校报、家长联系卡、飞信、校讯通等多种方式,增强同家长的联系,及时解决问题。

各年级每月都进行一次家长培训,主要内容有“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父母要成为孩子成长的心理教练”等。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有共同的心理特征,但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学生还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因此,我们不断探索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先后开展了《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如何发现孩子的潜能》等培训。

三、“慧心工作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1.研究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阶段性规律、不平衡性规律、互补性规律、个别差异性规律等,集合全体教师的智慧,由班主任、心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各科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团队,编写完成《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各学段学生发展特点汇编》中的“小学分册”部分,教师人手一册,以此为依据指导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2.细化校本课程,创新教学形式。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针对我校学生的发展特点,我们从自我意识发展、学习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情绪管理、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进行校本课程设计,通过心理活动课进行实施。

校本课程分为三大板块:一至二年级适用《我的快乐我做主》,主要是学校生活的适应性辅导;三至四年级适用《我的成长我做主》,主要是创造思维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的辅导;五至六年级适用《我的发展我做主》,主要是针对学习记忆能力、引导学生走出自我中心的辅导。我校的校本教材在河北省首届中小学校本教材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在此基础上,我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小组讨论、心理故事、团体活动、角色扮演、心理剧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我校教师创编的心理剧《生命在磨砺中成长》,还曾在石家庄市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进行展演。

为维护学生团体健康,我校十分重视心理测评工作。2011年,我校安装了余国良主持开发的《心理健康自助服务》系统。每学年都会将三至六年级所有学生的个人资料录入系统,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网上学习测量的空间。学校每学年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统测,心理教师对数据与结果进行分析,对需要重点帮助的学生实施进一步测量,并制定相应的帮助措施。

实践证明,网上自助服务系统效果良好。通过这一系统,学生可以更加科学、客观地了解自己,从而由他助转化为自助,更加自由地获得心灵成长。

学校心理中心每周二至周五都会定时开放,做好团体、个案咨询与辅导,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助力,为家长、教师提供帮助。2001年至2015年,心理中心个案咨询达2400多人次,团体辅导达4000多次。学生通过团体沙盘游戏与个案沙盘游戏,在辅导教师创设的安全自由的空间里进行自我调节与疗愈。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三位一体工作坊”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其他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学生走向卓越发挥了有效的保驾护航作用。

猜你喜欢

工作坊心理健康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