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现版药典未收录药名考证
2016-04-08李富贤
杨 亮 李富贤
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华阴714200)
·方药纵横·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现版药典未收录药名考证
杨亮李富贤
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华阴714200)
目的:考证《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现版药典未收录药名临床应用情况,使古今应用实物一致,保证临床疗效。方法:查阅古今大量资料,结合现代名家应用情况。结论:考证了38味现药典未收录药名实际应用品种,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性。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下简称《伤寒》《金匮》是我国汉代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传世之作。其中所提到的药物计有166种。这些药物成为了中医治病的基础药物。千百年来被无数次实践证明切实有效。但由于时代久远,一些药物的名称发生了改变,还有一些不太常用,以致使后学者不知是何物。笔者不揣冒昧,将其中与现代名称不同及不常见者罗列考证,希望对后学者有所帮助。
荛花为瑞香科植物荛花Wikstroemia canescensMei-ssn.的花[1]。见于《伤寒》小青龙汤下加减法中:“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关于这一段话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现行版本在此下有按语“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有人认为这是晋人王叔和当时加的[2]。宋代林亿则反驳:“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认为就是张仲景的意思[3]。也有人认为加减法都不需要[2]。《医宗金鉴》则认为应当用茯苓代替[4]。
胶饴又名饴糖。为米、大麦、小麦、粟或玉米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见于《伤寒》小建中汤,《金匮》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中。市场上吹糖人用的原材料就是它。药房一般不备,个人经验,可用红糖代替。
铅丹又名黄丹。为用铅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粉末。见于《伤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此方应用时可纱布扎紧包煎,也可以生铁落代替。
蜀漆为虎耳草科黄常山 Dichroa Febrifuga lour.嫩枝叶[1]。即常山苗。见于《伤寒》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金匮》蜀漆散,牡蛎汤。临床一般用常山代替。
土瓜根为植物葫芦科王瓜 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的根[1]。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等地。北方少见。 见于《伤寒》蜜煎导方及《金匮》金匮土瓜根散。近年被广泛用于去痘美容,但有用天花粉假冒者,土瓜根味极苦,可以鉴别。
连轺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的根[1]。见于《伤寒》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临床多用连翘代替。
生梓白皮为紫葳科植物梓Catalpaouata G.Don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1]。 见于《伤寒》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北方没有,可用桑白皮代替。
猪肤即猪皮。见于《伤寒》猪肤汤。原方用其汤与白蜜米粉混合后服用,个人认为 如在冬季可买皮冻代替。
白粉即大米磨的粉。见于《伤寒》猪肤汤及《金匮》金匮甘草粉蜜汤。也有人认为是铅粉,如清黄元御《长沙药解》。曹颖甫《金匮发微》中也有医案用甘草粉蜜汤治蛔厥,用铅粉2钱。但一般多用米粉。
苦酒即米醋。见于《伤寒》苦酒汤及《金匮》金匮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葳蕤即玉竹,是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var.pluriflorum (Miq.) Ohwi的根茎[1]。见于《伤寒》麻黄升麻汤方。
乌扇即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的根茎[1]。见于《金匮》鳖甲煎丸。
鼠妇为鼠妇科动物平甲虫Armadillidiumvulgare(Latreille)的干燥全体[1],又名潮虫,地虱。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对光、触碰等刺激会产生运动或蜷曲成球的反应。多在瓮器底及土坎中。即北方老百姓常说的鞋底虫。见于《金匮》鳖甲煎丸。
赤硝《长沙药解》认为赤硝是皮硝之赤者。另一种观点认为就是硝石。目前以后一种观点为准,国内生产的成药鳖甲煎丸,用的都是硝石。从成分上讲前者为硫酸钠,后者为硝酸钾。见于《金匮》鳖甲煎丸。
硝石又名火硝,成份为硝酸钾。见于《金匮》硝矾散。
矾石见于《金匮》硝矾散,矾石汤。前者所用为黑矾(绿矾),即含7个结晶水的硫酸亚铁(FeSO4·7H2O ),常用作花肥。后者为白矾,主要化学成分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天雄为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见于《金匮》天雄散。张锡纯认为:种后不旁生附子,唯原种之本长大,若蒜之独头无瓣者,名曰天雄。临床常用附子代替。
虫又名土元,地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鳖 (Steleophaga plancyi ) 的雌虫干燥体。见于《金匮》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下淤血汤,土瓜根散。
干漆又名漆渣,为漆树科植物漆树Rhus verniciflua Stokes 0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1]。见于《金匮》大黄蛰虫丸。
紫参见于《金匮》泽漆汤,紫参汤。泽漆汤中的紫参按照《千金要方》的记载应为紫菀。而紫参汤中的紫参究为何物,大学本科教材中云不可考。目前虽有唇形科石见穿,蓼科拳参,茜草科大理茜草等均有紫参之名,但其植物形态与《本草纲目》中记载:五葩连萼,状如飞禽羽举。均无对应。只能存疑待问,质之高明。
泽漆又名猫儿眼睛草。为大戟科植物泽漆 Euphorbia helioscopia L.的全草[1]。 见于《金匮》泽漆汤。
甘李根皮为蔷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根皮的韧皮部[1]。见于《金匮》奔豚汤。由于不易得,可用桑白皮与川楝子代替。也有人认为此方中不用亦可。
白酒为糯米酿造的酒,度数较低。见于《金匮》金匮瓜蒌薤白白酒汤与瓜蒌薤白半夏汤。《长沙药解》认为 :今之烧酒,与此证甚宜,用以代之,效更捷也。现可用普通白酒或黄酒减量使用。
清酒见于《伤寒》炙甘草汤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据郝万山先生考证,《周礼·天官·酒正》记载了当时有三酒。这三种酒都是用米加上酒曲酿造的,都是米酒。第一种叫事酒,醪糟。第二种酒叫白酒,也叫久白酒。第三种酒叫清酒,清酒是冬酿夏成。现可用普通白酒或黄酒减量使用。
狼牙见于《金匮》九痛丸,狼牙汤。九痛丸中狼牙据《备急千金要方》应为狼毒。狼牙汤中之狼牙,应是仙鹤草芽。
粳米即好大米。见于《金匮》附子粳米汤,《伤寒》桃花汤。白虎汤,人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
新绛为用越南产一种猩猩血染得丝绸。现代临床用茜草或红花代替。见于《金匮》旋覆花汤。
文蛤为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的贝壳[1]。见于《伤寒》文蛤散 文蛤汤。
白鱼即蠹虫。常见于书籍中。见于《金匮》滑石白鱼散 。
戎盐主产青海盐湖中,其他如陕西、山东、安徽、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亦产。又名大青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见于《金匮》茯苓戎盐汤。
葵子即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L.的种子[1]。 见于《金匮》葵子茯苓散,
红蓝花
即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 花[1]。别名草红花。见于《金匮》红蓝花酒。
鬼臼别名八角莲、八角乌。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cllis(Hance)M.Cheng的根茎[1]。见于《金匮》紫石寒食散方。
蒴藋又名接骨木,接骨草,落得打。为忍冬科植物蒴藋Sambucus javanica Reinw.的全草或根[1]。见于《金匮》王不留行散。
紫葳又名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紫薇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Loisel.的花[1]。 见于《金匮》鳖甲煎丸。
薯蓣即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Thunb.的根茎,见于《金匮》薯蓣丸。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
诃黎勒即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果实[1]。见于《金匮》诃黎勒散。
马通即马尿。 见《金匮》柏叶汤。可用童便代替。
麻仁麻仁有三种,一为胡麻仁,即黑芝麻,一为亚麻子,又叫壁虱胡麻,有些地方也当胡麻仁用,但两者功用不同。其三为火麻仁,也叫大麻仁,麻子仁。见于《伤寒》麻仁丸,炙甘草汤。
上述39种药品,约占仲景全部用药的23%,笔者从来源、文献传承,原文出处,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之进行了一一考证,使之一目了然,简明易懂,让后来学仲景者不至于望文茫然,歧义丛生。如此,则笔者之大愿也。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570, 2486 ,309, 1114, 1988 ,551, 1883, 2499, 72 ,1464, 1105, 495, 765, 992, 1691, 2455, 1914, 1174.
[2]成有仁 .伤寒论讲义[M]. 西安: 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印,1957 :85.
[3]熊曼琪,王庆国,关庆增.伤寒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65 ,132.
[4]清.吴谦.医宗金鉴第一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总111.
(收稿 2015-10-09 ;修回2015-10-21)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
R286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10.076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西安7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