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精神纽带的代际传承
——《散步》解读与教学设计
2016-04-08于保东
于保东
(东营市实验中学,山东东营 25709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涵泳本文的语言美。
2.揣摩体会本文的亲情美、人性美、生命美。
3.通过写作体悟生命精神纽带的含义。
【教材分析】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着亲情、人性等生命中的真善美,其内涵丰富蕴藉,格调秀美隽永。对本文的主题的解读,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表现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是表现中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三是在尊老爱幼的主旨下包含中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应该说,这三种解读都抓住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本课从“生命精神纽带的代际传承”作为本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立体式“读”——“悟”——“写”三个紧密关联的学习过程和载体,引领学生涵泳本文的语言美,体悟本文的主旨美,表达自己对生命精神纽带的思考。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四个人不是简单的孩子、中年人、老年人的喻示和象征,也不是简单的血脉传承的联系。孩子向前发展便是中年人,中年人向前发展便是老年人,这是一个家庭中生命发展的轨迹,是每一个社会人生命发展的轨迹。维系社会这个最小细胞幸福的纽带不只是血脉的呈递,更重要的还有仁、慈、孝、贤等这些家庭的精神纽带。
【重点难点】
本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文章,学习本文的重点,一是要引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涵泳体会文本的外在语言美;二是要通过教师的引领走进文本的内容,进一步揣摩、体会本文蕴含的精神纽带的深刻含义。而这一点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要基于反复的朗读体会,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是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的第一篇叙事散文。学生对叙事散文的理解难点更多的可能是对文章主旨深层次的理解,还有缺乏与生活的链接。从这点来说,本节课的学习既要集中突破文本,又要巧妙地指导学生链接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活
师:家风话题的讨论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新年第一天,央视推出了街头采访第一问: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全国由此掀起了一股谈家风热。紧随着这股热潮,“家风”这个看似有些陈旧泛黄的词语也开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那么,现在谈家风,有何意义?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家风?家庭如何培养和传承优良的家风?
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走进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来学习体会一下“家风”在一家人中是如何体现的。
二、初读课文,概括·质疑
1.读课文
活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然后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事件,并提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
展示:请4个同学展示朗读,每个同学读2段。
学生表现预测:一是朗读得流利快速,但缺少情感投入;二是读得平稳舒缓,但缺少重音的强调。
教师通过范例指导朗读。朗读要读出本文的语言美。
例一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应该把“我”“我的”重读,意在强调。
例二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应该用舒缓、厚重的语气来读,把“慢慢地”“稳稳地”“整个世界”加以重读。
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概括事件:我们在田野上散步
学生表现预测:一是学生能迅速抓住题目和文章的第一句话来概括;二是学生可能添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如“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本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概括事件是很简单的,但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两个答案进行比较,进一步思考“一家人”的重要性。
3.提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交流展示
学生表现预测:一是提不出什么问题;二是对“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不够透彻;三是对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有自己的认识。
意蕴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阅读能力的高下表现在理解的深度上。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通过学生阅读调查学生的学情,基于学情,教师为本课的深入教学做好准备。学生的阅读初感,是教学的宝贵资源,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领学生超越自己的“初感”,进入文本,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层次。
三、再读课文,探究·提炼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读课文,分别用例子说说你从本文的景物描写、“我”“妻子”“儿子”“母亲”身上及“一家人在春天的田野散步”中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表现预测:
1.景物描写:生命,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是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的热爱……
有了这些景物描写,这篇小文章便显得厚重了,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烘托了一家人散步幸福的心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多元的主题……
如:绿色就是生命的象征。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总结点拨:连母亲对美好春景都是“留恋”与“希望”的。“望”既是实实在在的行为,更是心灵的企望!母亲视线留恋的地方,更是她期盼的境界!这些描写传达着母亲对生命的热爱,对活力的渴望!留恋的不仅仅是美好的春景,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我:孝顺、责任感强、会教育孩子、顾全大局、爱家里所有的人……
如:散步过程中出现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关头,我想不出两全齐美的办法,但想到陪伴母亲的时日已短,便决定委屈儿子而照顾母亲走大路。
走小路时遇到了老人和孩子都不容易走过的地方,我们背起了他们。我们走得“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我”和妻子都知道“我们”背上的是生命,一个是年老的生命,一个是成长中的生命,只有这生命才是整个世界,才是整个世界的全部要义!
总结点拨:这是一个儿子、丈夫、父亲应该具有的品质。
3.妻子:贤惠、温柔、支持丈夫……
如:“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总结点拨:妇女也是半边天,也是撑起家庭的支柱。
4.儿子:听话、聪慧、有灵气、善于观察、善于提炼……
如: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总结点拨:在这样幸福的家庭中,一双慧眼对爱的观察必将奠定孩子的慧根。
5.母亲:慈爱、善解人意、开明、热爱生活……
如: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深化点拨:母慈,儿聪,妻贤,我作为中年人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我是建设者,是传承者,承担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与使命,是中轴。母亲是我的生命源头,母亲开启了爱的源头,爱之河源远流长,儿子是我的生命延续,妻子是我的生命伴侣,这三个人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6.我们一家人生活的温馨、快乐、美好、幸福、和谐,家庭的重要性,家庭中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顶天立地的男人的重要性……
引领点拨:生命的精神纽带才是真正让家庭生活温馨、快乐、美好、幸福、和谐的根本。通过三代之间爱、责任的传承,生命的精神纽带必将更加牢固。
四、思维引领,深化·表达
活动:就每个家庭来说,优良的家风是在日常生活中、在点滴的家事中培养的,是在父母的唠叨中、在亲人的沟通中形成的,是在言传身教中得以传承的。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写成的,请你站在“妻子”“儿子”或“母亲”的角度,对其他三个人说几句心里话。
如:儿子对父亲说:爸爸,你的肩膀好宽厚呀!真稳当!
儿子对妈妈说:
儿子对奶奶说:
活动预测:一是学生的语言不符合人物特征。二是理性太强,缺乏亲切感。对以上问题教师要适时适势进行指导。三是学生表现符合人物特点。
点拨:生活中,当我们变换角度,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时就会豁然开朗,你就会理解别人做事、待人时的想法。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每个人都应学会换位思考,多点理解,多点宽容,多点乐观,生活中就会多点快乐和幸福。
五、梳理总结,深化·传承
师: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收获或感悟。
学生展示、教师梳理总结:
总之,家风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体现在为人父母者的一言一行中,它浸润于后人的血液,并一代一代传承,而其总和,就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规范,是我们家庭幸福、生活美好的根基,是生命精神纽带的最好传承。
【教学反思】
一、章法节律,彰显语言美
《散步》是美文,本文作者叙述了一件平凡的小事,文辞冲淡却处处彰显着语言美。作者精心遣词造句,灵活地使用词语和句式,创造出一种平易朴实而又舒缓冲淡的特殊的文调,彰显出作者独特的个性和语言美质,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特殊的审美效应。大量的对称语句,彰显了传统的对称美:“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平实精炼的词语表现出匀称、平衡又参差变化之美:“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舒缓的音调与变化的句式相辅相成,描摹出一幅闲适而又生机盎然的、美到极致的图画。
二、图景形象,合成意境美
意境是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艺术形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境界,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意识相融的产物,是情与景和谐的统一。莫怀戚先生通过极具个性化的叙述方式,描写了自己眼里的景和物,人和事,使图景、形象和情感合成了完美的意境。文中景物着墨不多,但无处不昭示生命的可贵与美好,“新绿随意地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鱼塘”“走去”,这些不着修饰的词语描景、绘形,创造了温暖、闲适、和谐、优美的意境。我们在春色盎然的田野上其乐融融地享受着天伦之乐,尽情地享受散步带给一家人的欢乐,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生活画面,至真至纯,闲适、和谐、优美、温馨、幸福。形象鲜明,如在目前,富有诗意而不肤浅;字句之外,包含着更深刻、更令人神往的意蕴,达到了“韵外之致”的极高意境。
三、寓趣寓理,表现理趣美
散文的“理趣”“理性”不是枯燥乏味的宣讲与说教,而是用“形象”来呈现,用语言来渲染,寓趣寓理于人、事、景、物。
写人各具特点,充满理性与情趣。
孩子活泼天真、充满童趣,对生活、生命的观察和认识充满智慧。这样聪慧的孩子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中,就会用他善于发现的慧眼,从第一任老师身上学到关爱家庭、关爱他人。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逐渐熏陶和培养了孩子对“爱”的行为自觉、自愿与自发。
妻子“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尽管妻子一句话也没说,但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对丈夫理解、尊重、支持,对儿子疼爱,对婆婆尊重。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疼爱小孙子。
“我”是建设者,是传承者,承担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与使命。母亲是生我的生命源头,儿子是我的生命延续,妻子是伴我一生的,这三个人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既要尊老,又要爱幼,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使我觉得“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写事简单曲折,充满矛盾与和谐。
我们一家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看似生活中极为简单平常的事情,却使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经历了一段矛盾心路历程的选择,怎么解决呢?当然是由“我”这个家庭的中流砥柱来解决。这不是严肃的道德洗礼,而是在用矛盾中的和谐展示“我”及家人独特的心路历程和价值选择,是亲情、人性、生命价值的完美升华。
四、情思精魂,传承生命美
《散步》是作者“因为发一种生命的感慨”而作,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处处折射着作者对生命情思与民族精魂的理性审视。
莫怀戚先生在谈到《散步》的写作契机时,曾说本文的切入角度是“强化生命,淡化伦理”。文章开篇一一介绍散步的四个人,把“我”放在首位,意在突出“我”在家中的重要位置。生命于我,不仅是责任与使命;家庭于我,也不仅仅是爱与亲情,更在于我是家庭生命、精神传承的中轴、纽带。贤、孝、亲、慈等是家庭滋养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因子,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得以传承的精神纽带。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的体现。
一颗种子经过细雨的滋润,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这样的传承中,生命历经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无不积淀着对家庭最肯切的认识与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从而成为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的精神基因,需要在日常生活的长河中不断延续与发展,成为维系家庭、民族成员的精神纽带,成为家庭幸福、民族和谐的力量源泉,成为家庭、民族延绵不绝的精神支柱。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根基,这是一条生命的长河,有时尽管曲折,但却生生不息;这是生活的密码,有时虽然难以把握,但却代代相传;这是人类的历史,因为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命才绵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