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则的自由: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模式
2016-04-08吴海勤
吴海勤
(淮阴实验小学,江苏淮安 223300)
新课改给小学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扬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规则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课堂。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自律能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看法,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呈现出两种极端的局面:一条路走向规则分明,另一条路走向极端自由。
一、从两极跳跃到融合趋中
一些语文课上,孩子们毕恭毕敬地坐着,写字读书举手姿势整齐划一。在持续35分钟的课堂中,如稍有不端正,便以“某位同学坐得像棵小松树!”或“一二三,坐好了!大眼睛,看老师,小嘴巴,闭紧了!”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坐端正,时刻听老师指挥。纵观整节课,学生大多数是小脚不离地面,小手不离桌面,臀部不离凳面,如此的“三面”课堂,教师把学生当成木偶,时刻按规则去做,控制其一言一行,格式化学生。整节课,要求孩子这样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不能违反规则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会越来越沉默。那么,语文课堂中,规则是什么?规则应该在于强调孩子语文课上的正确行为方式,基于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是保证儿童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环境中学习的需要,而不是束缚孩子的手段。[1]
走向规则的另一面——自由,是目前备受推崇的教育理念,受到很多教师和家长的追捧。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语文课堂中,尤其是学习浅显的内容,如刚入学的a、o、e教学,孩子们熟悉教学内容,课堂上,学生们有的玩橡皮,有的喝水,有的看课外书,还有的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老师对此进行说服教育,但往往好景不长,过一会儿又恢复原状,以至于每逢开学,不少老师喊哑嗓子,孩子们还是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对于此种现象,有些老师以给学生自由的名义,不闻不问。如此课堂,学生看似有充分的自由,空间上可以随意,思想、言论可以随意,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自由,这种自由的课堂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涣散,以至于班级成了一盘散沙。自由是相对的,是建立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基础之上的,是有规则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是在落实规则时的灵活与变通,理解与尊重,给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自由学习、思想、表达或行动。
二、从非此即彼到即此即彼
世界是矛盾的集合体,规则和自由这对矛盾,共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并贯穿始终。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走在规则和自由的极端,非此即彼,都是不可取的,规则和自由同样需要,应该是即此即彼。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需要规矩,需要一定的纪律来维护和约束。但纪律不是教师控制学生的手段,而是为了维护集体共同的利益。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而忽略了关注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2]而自由是学生个体精神、心理健康成长的核心条件。一个没有自由生活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主、自控。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于成人,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这会产生一种后果,即儿童的胆怯[3]。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失去自由,不能成人。”
语文课上,一方面要给孩子们自由,另一方面也要要求他们遵守班级规矩,在两者之间寻找支撑点确实存在困难,因为规矩会使儿童产生焦虑,他们会因为怕“犯错”而不主动、自觉地按自己意愿学习;反之,规则太少,管理松懈,学生就可能因为混乱而严重影响学习。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权衡利弊,探寻适宜的中间道路。在学生不影响他人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即有规则的自由。冯建军教授在《生命化教育》一书中指出:生命化课堂是在维护集体共同利益、遵守规矩的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尊重学生内在需求、情感,始终把学生当成“发展中不完善的人”,以平常、宽容和充满爱的心关怀学生的成长,相信学生的自律能力,承认并尊重学生自我管理中与教师、与规矩相违背的现象,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支持。[2]
三、精心组织教学,享受生命化语文
在教学实践中,低年级学生自控力差,加上智力、遗传、所受教育、个性、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维持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学习知识,并非一件易事。教学中,时有学生不守纪律,扰乱课堂秩序。这就需要课前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理念、教学个性、教学特点、教学风格、强项与不足了然于心;认真备课,并掌握所教班级学生知识结构、主观经验、个性特点、年龄特点等,确保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是适合学生的;充分把握学生学力,预设学生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遇到困难,哪些学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前知己知彼,课堂方能相得益彰。针对违纪者,一方面制止其违纪行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游刃有余地把违纪者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中,构建有规则与自由并存的学习氛围,享受生命化语文。[4]
心理学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同时研究表明,5~7岁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是平均15分钟左右,7~10岁是20分钟左右,10~12岁是25分钟左右。可见,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遵循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的特点和规律组织教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合理分配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让其交替发生,以起、承、转、合这四环节,吸引经常不守规矩的学生,把他们多余的精力引导到课堂学习中[2]。笔者以苏教版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为例,简论如何灵活组织教学,给学生有规则的自由,享受生命化语文。
1.“起”。正如一首歌的起句,起到破题,引领全篇的作用。如何“起”,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从有趣的课间活动,进入课堂,这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时,全国模范教师许嫣娜老师用小游戏导入:比一比谁的大耳朵最灵?用乌鸦反哺的故事,让学生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说话: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乌鸦妈妈老了,小乌鸦捉虫子给她吃。这样用比赛和故事的开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无意注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创设富有童趣和深度的生命化课堂奠定基础,吸引学生入情入境。
2.“承”。“承”是对“起”的延伸,是一节课中的重难点。对于这部分,强调不能以教师一人支配教学,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组在竞争、游戏、表演、谜语等丰富的活动中学习课文,并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中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起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不断交替。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引领学生走向自由。这种自由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自由,还包括自由地阅读、思维、讨论、发表、发现。这种自由有内在的规则,不是混乱或放任,其源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建与分享,至少包括课堂教学公共规则与学科规则。[5]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古诗《草》时,通过画图,理解“离离”,利用实践生活,理解“岁”,围绕“岁”字,再次画出一年四季的草,形象鲜明地描绘了“一岁一枯荣”的情境。通过“草根”,引导学生理解“野火烧不尽”,感悟小草顽强不屈的精神。
在于老师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组织下,课堂呈现出自由开放,充满活力的生命化课堂。在老师巧妙地图画引导下,孩子们自由地阅读古诗,自由地体验感悟,理解“离离、枯荣、尽”等词句意思,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再如第五届苏教版小语课堂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徐州市鼓楼小学张茜老师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时,学习词串,理解由“包”组成的词语意思,发现“包”字家族里字音、字义、字形的秘密,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学习“火炮”时,师生竞赛朗读,突出老师的“炮”字响亮,借“比一比谁的火炮威力猛”这个小游戏,读出字义。以同桌为单位,通过查字典,比一比哪对同桌找到的“包”字家族成员最多。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之后,孩子们产生短时间的疲劳,老师穿插的猜猜古文字、有节奏地拍手朗读儿歌等环节,一次又一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中,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们不由自主地相互督促,互相提醒,共同遵守课堂纪律,在自由中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中的组织形式力求多样,避免单调地反复地练习,否则会让学生精神上的兴奋逐渐变成精神抑制,出现不听课的现象。此外,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自由,不能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闻不问,甚至大声呵斥其不遵守课堂规则。
如一节常态的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在已经持续了十几分钟的学习中,学习有困难的小何虽然举了几次手,但都没有被老师关注到。此时,他的小手已经一会儿放在桌子下面摆弄小玩具,一会儿悄悄地拉拉前排同学的辫子,一会儿东张西望,和同桌窃窃私语。不巧,被老师看到了,“闭嘴!不许讲废话!坐正!把手拿出来!”老师大声的呵斥把小何吓懵了。老师只关注小何没有学习,只看到小何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没有洞察他真实的内心发展状况。剩下的半节课,他在胆战心惊中度过,思维的自由、发言的自由无从谈起。
3.“转”。“转”相当于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此时的教学组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此环节,一般是在课堂教学已经进行20分钟以后才开展的,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远远不如上课伊始,恰当地组织好“转”,可以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燃烧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如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组织学生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多数同学认为这是一棵骄傲自大的小松树;也有同学认为小松树说得对,因为站得高,就能看得远;这是一棵知错就改的小松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多元解读小松树。给学生思想、言论的自由,学生的思维得以绽放,境界得以提升,才是享受生命化课堂的宗旨。再如《乌鸦喝水》中的小实验,当孩子和老师一起做的时候,后面的学生竟然兴奋地站起来,但是全班鸦雀无声,小朋友目不转睛地看着实验。此时,学生看似不守规则,却在自由中被课堂深深地吸引。
4.“合”。“合”即课堂小结,是课堂学习的精华,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总结课文。在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组织教学中,老师既要组织比赛、考验等活动,给学生造成紧张的气氛,又要运用游戏、奖赏、活动和有趣的实验等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通过张与弛的互相错落,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韵味美。[2]189
课后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时间的自主选择,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追求返璞归真,创建以“展示与分享”为核心思想的作业生活方式,追求和建构高尚的作业文化。[6]
一马平川的课堂,会让儿童索然无味,没有新奇的刺激吸引他们,让他们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是件很困难的事。反之,机关重重的课堂又会导致学生的思维高度紧张。因此,组织层次、形式不同的课堂互动,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内在需求、情感,始终把学生当成“发展中不完善的人”,以平常、宽容和充满爱的心关怀学生的成长,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调控教学节奏,让学生在规则和自由中享受语文。
结 语
规则和自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种表现形式,真正的自由是有规则的自由,真正的规则是体现自由的规则。生命化语文课堂中规则的运作、执行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和策略。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注意力不可能都在同一状态,在规则与自由之间,重在组织好“起承转合”的课堂,在自由中构建张弛有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感悟生命价值。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由中发展、成长,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语文老师应有的责任。
[1] 珍妮特·凯.曲文洁,译.爱与责任——教学助理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 蒙台梭利.任代文,等,译.蒙台梭利幼儿园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 周彬.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莫国夫.游戏精神与小语课堂[J].小学语文教师,2015(5).
[6] 刘春生.让学生爱上作业——小学作业布置、查收和批改的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