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师培养的误区与对策

2016-04-08刘风云刘秀云

名师在线 2016年3期
关键词:误区学校老师

刘风云,刘秀云

(1.山东省沂水县第三实验小学,山东临沂 276400;2.山东省沂水县沂城街道中心小学,山东临沂 276400)

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笔者接受了农村和县直学校的培养,后来又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教师培养指导工作,对教师培养工作有一些思考。经与各校同行交流,笔者发现,目前,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对教师培养工作存在认识误区和行动偏差,造成教师群体成长缓慢,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于教师培养问题,多年以前,陶行知在《新学制与师范教育》提出:“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我们需要什么教员就须培养什么教员。”这是对师范学校的教学目标而言的。这些观点对于学校的教师培养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学校的教师培养工作,更要遵从“需要什么教员就培养什么教员”的原则。但是,据笔者观察,学校教师培养工作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一目标,还存在许多误区与不足。为此,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观察与梳理,使教师培养工作的误区明晰化,并提出五项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前教师培养工作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重短期效果,轻长远发展

首先是对教师培养工作的意义定位不准。教师个体作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仅有从业前的概括性、理论性的就业指导是远远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岗位中实践、碰壁、破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这样的锻炼提高仅仅依靠教师的自觉是缓慢的,对良莠不齐的庞大教师队伍来说,想依靠自觉实现整体提高更是蜗行牛步。学校教师培养工作的目的就是推进教师全面成长,这一工作对教师个人、学校整体的长足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有决定性作用。很多学校对这项工作显然不够重视,指导人员要么严重不足,要么由教师在承担足额教学工作量的前提下兼任工作,他们因过于繁忙分身乏术,也只能应付公事,计划总结都是复制粘贴,敷衍塞责,既没有针对性的培养需求研究,也没有相应的培养策略,更没有适当的活动支撑。

有些学校很重视这项工作,但又在工作目标上定位不准,把教师培养工作重心落在抓成绩和迎接检查、参加比赛获奖上。凡以上几项活动,必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使学校赢得肯定或获得佳绩,以这些工作为“实”;而在教师全员培训等活动中走过场,搞形式,以这些工作为“虚”,造成学校教师培养工作花开墙外而对实际教学工作和学校持续发展并无多大推动。

误区二:重教授之术,轻全面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择其要点即是“教书育人”,教师培育的不是答题的机器,是适应社会,能够参与社会做出自己贡献的人。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仍然尊崇陶行知的思想:“生活即教育”。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的影响者,言行的领路人。教师应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渊博的学识、平和的心态和可为人师表的言行。很多学校鼓励老师扑在工作上,钻进教材里,所有的学习培养都是怎样用教材、教教材,甚至规范到把上课的四十分钟切块,每个时段做什么。不过一段时间就推出一种教学新策略,紧跟着大量的讲座、听评课、学习总结反思等活动,说到底都是围绕教授之术展开的,甚至读书活动也限定必须读教育专著。这样一味地泡在教材里学习的培养路子,如果过度反而会导致老师厌倦。原本可以用于亲近人生大师、提升思想境界、培养兴趣特长的时间“被学习”,使教师一技长而数技短,出现社会自我认同度低等问题,从而质疑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大小事都应付,不能投入到学生中去做正确引领,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误区三:重实践练兵,轻理论研究

教师对于教学工作,应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既要知道怎么做,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现在的状况是,有互联网做后盾,大多数的老师不愁讲公开课,而是愁评课,三言两语套话,就无从说了。更难的是研究课题、写论文,这两项工作能避则避。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看上去游刃有余,非常顺畅,自己觉得满意,却不知道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就已经有了偏差。音乐教师一节课教学生学会了一首歌,并不懂得这首歌只是个例子,在学会这首歌的同时还应该有更多培养音乐素养的活动;美术老师教学生学会了捏一种泥人,却没有激起学生对美术创造的兴趣,学生的手工活动仅止于课堂,而不会在课下进行更多探索。这些现象,无一不在说明教师培养工作轻理论研究的危害。教师对学科理论的匮乏,甚至连课程的目标都没有领会,更无法在教学中全面实现课程的价值。语文课上学生学会了做阅读题,写习作,生活中却不会说话,也没有读书的兴趣,或者拿起一篇文章来读得味同嚼蜡,这就是缺少理论研究的语文老师教出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我们有很多老师正在凭着自己的简单理解进行着学科教学。考试考什么,就强化什么,至于考不到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影响深远而不易考核的东西,可抓可不抓。

每门课程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这才是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奠基的东西。教师培养工作中缺少了理论的深入研究,就会使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所教学科,教学实践片面、单薄,使学生失去了更多学科实践的机会,从而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误区四:重优师扬长,轻众师补短

排列队伍总有先后,对某一项本领来说,一群人总有高下,教师也自然有先进和后进。对教师的培养应面向全体,让每一位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很多学校在教师培养工作中过于“偏心”,只重视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把外出学习或者课堂交流等机会集中到这部分优秀教师身上,出现吃饱的还吃、饿肚子的还饿肚子这样的现象。举例来说,学科教学研讨会基本是熟人见面会,好几年过去,还是那部分人来参加会议。讲课比赛,明明某老师不担任这个学科,但就被安排去参加讲课比赛,因为他综合素质好,容易胜出。这样的安排,对讲课教师来说是一次挑战,一次锻炼,对学校来说能得到理想的成绩,但对本学科的教师成长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大肥大水导致优秀教师外出的时间太多,无法安心本职工作,兢兢业业的老师又得不到学习充电和磨练提高的机会,使教师群体出现两极分化。

误区五:重强帮力扶,轻培根固本

即使对优秀教师的培养,也出现培养方法不当的问题。某些县区,为了在市讲课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把本县最优秀的学科骨干集中起来,形成磨课团队,从备课开始捉刀,课件的制作、课堂语言的锤炼,甚至举手投足的体态语设计都由团队完成,上课教师只需听从并落到实处就行了。以至于有些教师拿了好成绩回家,却教不了自己班里的学生;也有教师因和团队专家意见相左而不得已生硬上阵,连好成绩也取不到。这样的强帮力扶,也并非没有好处,众人是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一定有出众的地方,但毕竟不是授课教师个人的思考结果,对授课教师来说,一场磨课如同是众人七手八脚打扮,卸了妆容回到自己,也学到了些打扮的招式,但却成长不了多少。

二、对教师培养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误区,笔者提出以下学校教师培养工作的几条建议:

1.思想上重视,组织上支持

学校宜明确教师培养工作对教师成长、学生素质提升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自古道“名师出高徒”,学生进入学校,由教师培养,不可能每位老师都是“名师”,但可以每位老师都是“明师”,“明师”亦能出“高徒”。学校教师培养工作就是努力让老师都能成为明师,明白课程意义,掌握课程落实之法,懂得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视学习为有意义的事,并能够与老师共学共进,全面发展自己。学生成才,会带动学校持续发展,会使教师有成就感并更愿意投身工作。因此,教师培养工作应该首要落实,而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

教师培养工作,应该由懂教育,懂学科教学,并有教育理想的人来主持,并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提供所需场所、人员、资金保障等,使教师培养能够得到正确的“望闻问切”,有的放矢地进行。

2.注重教师阅读,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在学科教学研究之外,拿出部分时间鼓励教师发展兴趣特长,博览群书,包括影视艺术作品,并提供平台进行交流,开阔教师视野,使教师的思想能紧跟时代甚至有超前的眼光。书刊与媒体上的文章资讯,是生活的反映,又超越生活,融有作者的人生智慧。阅读的过程就是自我对照反思的过程,交流又对书中内容筛选取优,内化于心,外化于言,来自不同角度的知识技能与人生思考,一可以使老师们增智开慧,发展兴趣爱好;二可以使老师们趋贤向善,自觉实现人生价值,并看淡得失;三可以使老师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开明的思想,能使教师悦纳自己,并会言传身教给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内外兼修,理论与实践并重

“培”意为“在根基部分加土等意思”,为的是固其根基。“培养”引申意为“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训练,使其成长”。从词语的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培养绝不是授之以鱼,给以皮毛,而是从根本上增强,以求根深叶茂。所以,教师培养如果只注重如何导入、如何评价、如何做课件,显然有舍本逐末的意味,需从教学理论入手,让老师们明白要教什么,要面对的学生喜欢怎么教,教到最后学生能达到怎样的进步,而且要学会反思课堂,这里精彩为什么精彩,那里失败为什么失败。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了如指掌的老师,会用灵活的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绝不会困在固定的教学策略中难以腾挪。教师有了理论基础,对他人的指点自会分辨是否可行,而不会受制于强帮硬扶,做课堂的演员。

4.树立为常态教学服务思想,实现教师全员提升

教师培养工作是为日常教学服务的,绝不可以将其功能缩小至磨几节参赛课。教师培养不能忽视每一位教师。因为每位教师都会面对学生,让某些自己还不明白的老师去糊弄某个班级的学生,这真的是教育的不公平。所以,教师培养的保底工作目标要落到对学科及学科教学的正确认识上,要考虑到每一个人,活动设计要兼顾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要让自我发展愿望强烈、学习主动性强的老师起带头与指导作用;让靠别人带动、被动参与学习的老师进行展示与磨练;要在活动中格外关注极少数不理解学习意义、不愿意参与学习的人,先解决思想上的故步自封,再运用评价制度使其参与到学习提高中来。

5.重启发点拨,帮助教师自我成长

在教师培养工作中,指导教师要端正态度:每位教师都是可塑之才,工作的目的是“激其志,长其才”,使他们获得成长的动力,树立自信,挖掘自己的潜力。假如指导老师看不到这一点,就会“鞠躬尽瘁”而“事倍功半”,把自己的观点过多地强加到被指导老师身上,造成自己过于劳累,被指导的老师依赖指导老师,很难实现自我突破。所以,优秀的指导老师是教人扎根,而不是涂脂抹粉。活动组织不仅要有听讲的内容,还要设计思考和交流,抛出问题,鼓励教师积极思考,想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与他人坦诚交流,在多角度的思维碰撞中发现长短,判断择优。指导教师注意组织,在活动过程中起好点拨、启发、肯定、鼓励的作用。这样教师才能养成思考问题、尝试自行解决问题的习惯,变为自我成长的研究型教师。

结 语

“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就是要发挥学校的组织作用,使教师明白社会需求,并依据需求全面发展自己,为学生成长服务。学校教师培养工作要使教师既明白学科的意义与教学规律,又要明白学生发展的方向;既能给学生授业解惑,又能给学生热爱生活的熏陶。因此,学校教师培养工作应走出误区,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教师,要使教师通过各项有效的活动,“明确师责,树立师志,提升师智,强化师能、践行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 刘洪翔,黄海雁.乡村中学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工作的误区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3,06:108-112.

[2] 姚计海.教师教案检查的误区与学校管理对策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02:40-42.

[3] 肖玲君.“双师型”教师理论研究的误区[D].中南大学,2008.

[4] 高顺利.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误区学校老师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学校推介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