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6-04-08程俊
程 俊
(东至县大渡口镇中心小学,安徽池州 247210)
汉字因其特殊的字形特点和构造原理,使得其形象性特征明显,表义清晰。在识字阅读和习作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爱上祖国语言文字。在黄亢美教授、王秀亚等一批教育前辈的引导下,字理知识在语文课堂的识字、阅读和习作教学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结其中的教学规律,更好地服务师生,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力图用课堂教学的相关事例,结合有关教学理论,对字理教学运用做一个系统的阐述。
一、字理的定义
字理就是依据汉字的字形构造方式来推断汉字造字的理据,通过还原汉字的原始状态,让汉字的字形意义直观呈现出来。随着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和一线教师的努力实践,目前字理在识字、阅读和习作环节都展现出不同凡响的魅力。
字理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古老是因为它研究的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字形字义;新鲜是因为它的构字原理正逐步被运用到识字、阅读和习作的环节中,让语文课堂多姿多彩。我们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如果能够渗透一些字理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定能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更加有自信地进行言语表达。
二、字理让识字有理有据
识字教学最大的难度就是巩固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往往认识后,再次学习却容易忘记汉字的字形字义,而字理识字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字理教学有道理依据,是基于汉字造字的理据而言的,具有准确性和直观性的特点。通过汉字的原始创造依据,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汉字的初始状态,在直观呈现的同时,准确把握每一个汉字的含义。
1.图文对照,提高书写效率
从识字到写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笔顺。我们可以借助口诀,借助图画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掌握笔顺。如弓,古代是拉开弓架的象形(甲骨文[1]),无弦(也指太细太远看不见)。针对字形字义可以记作:有架无弦是弯弓。书写笔顺时,可以口诀带路:别看弓字拐弯多,只有三笔记心窝。先写横折加一横,竖折折钩一笔过。
这样的口诀记忆,学生读起来顺口,写起来顺手,不容易忘记。其实黄亢美老师在《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里有许多经典的字理口诀,我们可以借鉴使用。[2]
识记汉字字形的方式很多,如联想法,通过联想汉字的原始样子,记忆汉字字形。如“男”,可以拆成“田”和“力”——(力,体力)是古代的劳动工具,多为男性操作,这一结合即表示在田间出力做事的雄性劳动者。图示法,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如山泉的“泉”,甲骨文,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演示法,即教师利用动作做演示,让学生理解意思,想出字形,如用手遮在眼睛上表示看,就可以很好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猜谜法,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描述,让学生猜测,如:头戴兔耳帽,身穿弓字衣。身板站得直,一脚向前踢。(谜底:弟)可以运用“转转盘”的方式,如:有马能行天下,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谜底:也)还可以一半描述字形,一半描述字义,如: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谜底:臭)这种猜谜法,能够让学生趣味识记,而且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2.识一个带一串,加快识字效率
我们可以借助相同的偏旁部件,通过解决一个带出一串的方法,加深对生字的理解,提高识字效率。例如:
教师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识字7》,本节课要学会文中关于动物的名称:孔雀、雄鹰、老虎、百灵、锦鸡、雁群、黄鹂、熊猫,会认会读还要会写,难度很大。我们来看看浙江张幼琴老师如何借助字理突破难点的。
环节一:
师:(边在黑板板画两个小屋子边说)拿出作业纸,来做第一题:我为动物找找家。这是兽类的家,这是鸟类的家,请把序号填进不同的家里面去。谁到上面来给它们找找家?
生:上台贴写有动物名称的磁块。
师:你为什么这么分?
生1:鸟类都是有翅膀的。兽类基本上都是在地上跑的。
生2:一般的鸟类都是2只脚,兽类一般都是4只脚。
环节二:
师:找出了两个分类标准,非常好。其实呀鸟类的名字,也藏着它们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生1:都有鸟字旁,如黄鹂、锦鸡、雄鹰。
生2:它们的名字都很好听。
师:老师提醒一下,在这些鸟类的名字里你有什么发现?(出示:雄、雀、雁、鹰)
生:里面都有一撇一竖,然后右边“主”多一横。
师:大家发现了吗?老师告诉你这个部件,它不读“zhǔ”,也不读“zhù”,它读“zhuī”。可是“隹”字里哪里有小鸟呢?我们看一看古时候人写的样子吧,大家看一看。(出示“隹”的金文,生观察)
生1:它上面像小鸟的头。(师:是的,尖尖的嘴,小鸟的头被你发现了。)
生2:它后面的几撇像小鸟的翅膀。(师:嗯,像羽毛。)
生3:它最下面的两竖好像鸟的脚。
师:对,古时候的“隹”呀,就是一种短尾巴鸟,后来就变成了,再后来就变成了今天的“隹”。大家跟着老师写一下。(生: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师:你看,这四横就是小鸟的羽毛了。
师(出示生字“雄”):这个字读什么?
生:xióng。
师:这个字右边一个“隹”,左边一个“公”表示鸟爸爸。
师(出示“雀”):这个字“隹”上面是什么?
生:“小”字少个勾。
师:是的,“雀”就是小鸟的意思。
师(出示“雁”):这个字里面为什么有个单立人?
生:大雁飞时排人字形。
师:对,人们就是根据它们飞行的样子造出这个字的。
师(出示“鹰”):看,上面一只鸟,下面也有一只鸟。
师(将“雄”“雀”“雁”“鹰”分别贴在“隹”的四周):小朋友们,我们以后可以按一个部件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3]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张老师先给动物分类,询问学生分类依据,考查学生对于字理的掌握程度。环节一中,学生的学习属于一种常识性的认知,没有涉及语文知识学习。而在环节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名称字形上的特征——“鸟”旁,引出相同部件“隹”。为什么这个部件和鸟有关呢?教师展示古人的写法,让学生观察,发现这原来就是一种短尾鸟,再通过过渡演变成今天的“隹”字形状,一下子让学生发现了生字中的秘密。教师同时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右边“四横就是鸟的羽毛”,从认到写一气呵成。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字理识字中常用的策略:据形识字,图文观照,以一个带一串。相信,以后学生在学习有“隹”字部件的汉字时就会容易多了。
3.利用字理,巩固实效
一个生字的识记,除了认识字形了解字义外,更主要的是记住字形理解运用。教师可以利用听写,加强识字效果。如说“东看看西看看”,让学生写一个四字词语(东张西望);做出推门敲门动作,让学生写“推敲”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细致观察,比较形近字异同。例如“盲”,是目底,和眼睛有关,表示目已亡;膏肓的“肓”,以月为底,亡声,表示身体的内里,如病入膏肓。又如祭,是手拿肉摆在台子上,祭拜祖先;登,是左右手往高台阶上攀爬。通过仔细观察,说清字理,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形近字的区分方法。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表述字理,训练记忆。例如罚,教师听写以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字理:罚分为“网”“言”“刀”三个部件。上面“网”,意指触犯法网,情节轻者受斥责,情节重者将被用刀处以极刑。这样说一说字理,既容易记住字形,又能够理解字义,便于组词和说话。
三、字理促进阅读的有效
阅读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重点词语的解释,往往一个词语的理解程度就决定了学生对于文章句子的理解深度,而字理析词则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丑石》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作品,被选入了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文章通过美丑比较,让我们了解了丑石身上坚忍的品质,感受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那么教师如何顺学而导,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陕西王林波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先抓住文章的前五段,从伯父、奶奶、石匠、我们孩子的角度来数落丑石,点出丑石的丑;从外形、作用、质地等多角度去暗讽其无用;从人物语言、态度上去针对丑石,训练表达。这样的环节教学结束后,教师话锋一转:“可是,老师读到第三自然段时,发现丑石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身上也有闪光之处。大家找一找哪一句话打动了老师?”学生品读第三自然段,很快发现了一句话“它静静地卧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任凭荒草繁衍、枝蔓上下,任凭锈上绿苔黑斑、众人厌恶。[4]
教师带着学生先品读“卧”,首先出示了该字的古体样子,接着诠释了其含义:金文,左边是“臣”,眼朝下;右边是“人”。造字本义:躺下休息,无所关注,有匍匐顺从之意。在文句中,就意味着丑石面对着外界的嘲讽诋毁,总是默默忍受,从不抱怨。让学生走进丑石内心,它会想些什么?学生一下子经历了对丑石外表和内在的认知,宽容之美跃上心头。而“卧”的形态也深深刻进学生心灵。这不得不归功于字理。字理能够把字义之内涵形象化地呈现,达到直指人心的目的。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教学片段。一位教师在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先组织学生认识了怎样的徐霞客,点出一个“奇”字,课文就是从“奇人”“奇书”两方面介绍徐霞客的;接着抓住词句,读书理解,感受人物特点。这里教师就有一个字理解读文本的环节。
师:文中作者怎样写徐霞客的?
生: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记录下当日见闻。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涉危涧”吗?
生:就是从山涧之间过去。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涉”字。
教师出示: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涉”,指出“涉”表示徒步穿行河流的意思,中间一条河,左右两边是两个脚印,意味着从河的一边蹚 到另一边。
师: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河?徐霞客在徒步穿行河流时又会遇到什么情况?
生1:这是一条很深的河,徐霞客过河时,脚下一滑,整个人都掉了下去,浑身湿透了。
生2:这条河里,河水湍急,涌浪不断地冲击着徐霞客,他没站稳,被河水冲向下游。
生3:河里有许多礁石,因为看不见,他的脚被割破了,鲜血直流。
……
师:是的,这就是“涉危涧”,短短的三个字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啊!那么“攀险峰”的背后呢?
师生继续想象交流,对徐霞客的这种锲而不舍、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有了更加感性的了解。
这个教学环节,教师紧扣文中关键词组,通过字理析词的方式,呈现“涉”字字理,采取慢动作放映的方式,让学生将文字读出画面,读出人物精神。那弯曲的河流变得更直观,那两只脚印也更有了一种进取的力量。这种形象直观性和发散性的特点恰恰是字理教学的一大特色。简洁之中更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所以赵世民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5]
四、字理培养学生言语能力
学生的言语训练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关注重点。其实,字理教学的过程往往能够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字理加大学生的言语训练力度,拓宽学生习作范围,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小语教师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训练方式。
1.利用图话训练,促进表达生成
图话训练主要是针对低段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表达欲望强烈,可是又缺乏有效的引导。我们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借助绘画写句的方式达到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
例如学到“山”这个生字,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画出大山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在旁边写词写句子,对于不会的生字允许学生使用拼音。因为生字和图形相互对照,学生不但容易记住字形,而且在认字的同时,加深了对生字词的理解运用,提高了表达能力。
2.借助相互找错,强化修改能力
语文教师常常苦恼学生习作的修改,耗时费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通常采取小组互改的方式,这就涉及修改的成效,尤其是一些形近词语的比较。其实,只要我们交给了学生鉴别生字的理据,那么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寇”与“冠”字形相近,学生常写错,只要我们能够从字理角度出发,就能让学生获得准确的区别的依据。
“寇”与“冠”字形相近,怎么区分呢?运用字理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二者的区分。冠,有个“冖”,表示头戴帽子,“寇”有个“宀”头,表示房子;而“寸”是由“又”字变来的,表示手;“攴”是以手持物,表示敲击。这样通过部件的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二者的区分:“寇”表示有人手持棍棒等侵入房舍,敲击主人的头部(“元”表示的是“头”的意思),所以“寇”指外来的强盗、敌寇、寇仇;“冠”的构形理据是手持帽子加戴于人的头上,所以“冠”指帽子,也指戴帽子的行为。我经常对学生强调,修改必须要以理服人,也就是为什么这样改,必须要交代清楚。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汉字的细微差别有了深刻认识,相信以后运用词语时会更加谨慎。
再如:“即”和“既”的区分。“即”的甲骨文,表示一个人跪坐在食物前,表示即将进食;“既”的甲骨文,表示已经进食,回头观望。这样的理解,就能很好地区分二者的使用,如即将,表示没有开始的意思,肯定是“即”;“既然”表示事情已经完成状态,当然是“既”了。
学生通过这样的相互鉴别,指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相互辨识中,除了对于字词的使用印象深刻外,还对于字词的理据有了接触。长年累月,学生必然能够准确运用形近的词语。
3.加强素材整合训练,拓宽学生表达思路
(1)话说字理,训练表述
利用汉字字理让学生学习说话,为学生写话打开话题。如:名,由“夕”字和“口”字组成,“夕”代表着月牙儿,意指天黑下来了,面对面相遇,前面的人看不清楚了;“口”字,意指张口问话。回答对方,就需要报自己的名字,于是“名”这个字就诞生了。教师针对小学生形象性强的特点,利用“名”字的文化内涵,像讲故事一样,引导学生开口叙述,就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并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师从开始的扶,到后来的放,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来揣摩汉字字理,如让学生自己拆分汉字字形,能说出其中意思,写出来。例如“眨眼”的“眨”,学生说“眼睛疲乏了需要快速地闭一下再睁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话:“什么时候眨眼睛?你在哪儿眨眼睛?”学生说话时考虑的范围就广了,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
学生可以自己来介绍学习过的某个生字,也可以介绍预习中了解的某个字理。这样的训练当然能加强学生生字巩固效果,还能够为学生口语表达打开一扇窗户。
(2)猜谜竞赛,课堂生成
教师利用猜谜游戏,让学生在字谜中发现其中的原因,找到发现的乐趣,而这种经历的过程就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在习作课堂上指导,也可以成为学生课余的游戏方式,最终它们会走进学生的文本中,为习作增加素材。如:贫,钱被分光;闷,敞开心门自然舒畅。这样的小小猜谜游戏,学生乐于参与,而且直接和文字对话,直接记述关于文字的活动,不仅能够发散思维,更能够拓宽习作素材。
(3)节日素材,娓娓道来
寻找节日素材,如过年,让学生查找“年”的本义,再展开年俗的研究,写出关于“年”的文化。这相当于一次语文综合实践了。学生提交的作品可以是对联研究——对联中的对仗、平仄等;可以是守岁、拜年的习俗考察……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学生参与的过程恰恰就是搜集整理过程,有综合语用能力的考量。
结 语
字理正在语文课堂展示着强大的活力,许多名师的课堂也都在运用着字理的知识,如山西王林波老师的《燕子专列》、浙江张幼琴老师的《识字7》、张茜老师的《识字8》、薛法根老师的《卧薪尝胆》等。他们丰富了字理教学的手段,也展现了字理教学的强大生命力。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讲解每个汉字的形义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识记,这也是提高识字效率、增强阅读实效、开辟表达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了解字理知识,学会运用字理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将我们汉字的魅力展示出来。
[1] 文中使用的字理图片均选自于《象形字网》.网址: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3796
[2] 黄亢美.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10.
[3] 张幼琴.识字7.[EB/OL].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wMDI0NjMyMA==.html,2016年4月20日.
[4] 王林波.丑石[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4227d210102waf4.html,2016年4月5日.
[5] 赵世民.汉字:中国文化的基因—世民解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