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占鳌头,实践语用观
——以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为例

2016-04-08周莹斌

名师在线 2016年3期
关键词:鱼游金鱼王老师

周莹斌

(枞阳县老洲中心学校,安徽铜陵 246720)

课改数十年,新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应该以阅读教学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为抓手,全面提升听说读写悟等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语用”观念要扎根到所有一线语文老师的大脑里,力求阅读与表达并重,改变随意、无序与经验化的教学程式。接下来,我结合王崧舟老师《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实录,浅谈以读为主线,实践语用观之四大策略。

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是基本

一线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努力在整个年级段分步实现课程目标。2011版新课标关于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王老师在指导学生初读《鱼游到了纸上》时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二是找一找,这篇课文当中有多少带有“游”字的句子。读准读通是基础,这个基础肩负着两大任务:扫清字词障碍,梳理主要内容。王老师提出的两个要求也正是围绕这个基础任务而来。实现这个目标,要让学生做到“嘴巴读着前半句,眼睛看着后半句”,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匀读,声音有高低,停顿有节奏。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时,也是从课程目标出发,让学生抓住七个带“游”的句子,先找读,再让学生对个别句子做到“读顺口”,然后通过“师领读,生传话筒接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至此,读通读顺已首战告捷。

二、精读课文,促进思考是关键

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部分,它不是从头到尾、一段一段地阅读与分析,而是要重新解读文本、取舍文本、整合文本,重新构建既突出重点又适合学生认知需要与生命成长的新框架。

【片断一简要】1.王老师领读带“游”字的七句话后问学生:当你听到传来的惊叫声时,第一时间的反应如何?学生争相说出好几种不同的反应。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模拟当时场景。

王老师在领读带“游”字的七句话后,停在了“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句话上,自然过渡到“精读课文”的主体部分。他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与“鱼游到心里”两句话勾领全文,娓娓道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进入‘鱼在心上、心在鱼上’”的忘我境界。王老师可谓三步一回头,首先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为联结点创设情境,“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叫,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通过“挤过去”“说感觉”“想象画面”反复穿行于文本内外,继而让学生走出画面,从文本中细读“画鱼”的段落,由静到动再到静,通过反复品味,“鱼游到心里”的境界一气呵成。

只有让学生充分朗读,才会有思考与感悟。王老师设计的朗读有层次、有梯度、有思想,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也不是串讲过后走过场的程式化环节。事实证明,以读代讲远胜于串讲,远胜于以悟代悟、以体验代体验,这也验证了《中国教师报》副主编李炳亭老师倡导的“体验不可替代”的观点。

【片断二简要】1.通过学生的眼,描绘看到金鱼呈现的三种动态。2.把“吹泡泡”等词填到句子中,再完整地读一读。

增改文本也不失为理解课文内涵的好方法。王老师让学生把“吐泡泡”“甩尾巴”“吃东西”添加到“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 )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中,让学生充分理解聋哑青年“胸中有鱼”才能“纸上游鱼”。这种方法既让学生积累了语言,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同时又避免死板地重复文本,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

三、回读课文,感情体验是提升

王老师在这个环节两次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体验情感。一是自己扮演聋哑青年,让学生对着自己发问,然后把学生的多个问题整合成“如此高超的画技,他是怎么练出来的?”这一个问题。接着,他让学生做标注,又向学生发问:你到公园里面看金鱼跟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把学生的走马观花、三心二意与聋哑青年屏息凝神、全神贯注作对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情。二是以“一个( )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看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次穿行于字里行间。“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那位青年就这样静静地看,呆呆地看,中断过吗?他放弃过吗?这叫怎样的看?”接二连三地追问,让学生又从文本中超越出来,生成新的精神境界。

很多老师把朗读指导仅局限于“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知识本位思想在作祟,它让学生读出的感情是虚假的、造作的,甚至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这种浮于文本之外的“感情朗读”不要也罢。只有基于文本自身的,基于学生情感需要的、生命成长的“感情朗读”才是解读文本内涵、提升人生境界的自觉行动。

感情体验是听说读写后的升华,是与语言文字碰撞后的思想火花,是水到渠成的情感积累,也是心灵交融的自然流露。

四、品读课文,生命成长是本源

阅读课文的最高境界是促进生命成长。吴忠豪教授在《现代语境下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讲座中提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读同一篇文章,感悟与体验不一样,因为他们的成长需求不一样。他以《海的女儿》为例,分别以儿童、青年、中年与老年四种不同的视角,获得的是四种不同的人生认知。作为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以学生的生命视野,参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触动学生成长之弦。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的最后环节,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与学习能力,王老师关注到单元教学专题——认准目标,不懈努力,通过感受人物形象,既突破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又让学生受到“心静自然成”的心灵启示。

纵观王崧舟老师教学《鱼游到了纸上》的全过程,先从题眼“游”字切入,通过领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接着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句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具体的情景中,一咏三叹,分层次推进朗读的深度,继而通过创设情境,使朗读更具画面感,最后突破单元专题,关照学生的生命视野,文本的深刻内涵已悄然融入学生的成长轨迹。整节课以读贯穿,完美实现阶梯式阅读,不断变换形式与手段,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反复穿行,纵身飞跃,有效推动学生与老师、与文本、与作者的多重对话,引领学生沉入文本情境,领悟文本深刻内涵,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获得生命成长的启示。

学习的过程要充分体现思想与人文,学习的结果也要充分展示工具与实用。既注重过程,又关注结果,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感受语文的曼妙。在语用的框架下,巧妙运用阅读策略,真正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1] 钱克章.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20:55+57.

[2] [2]陈延.基于语用的小学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09:116-117.

[3] 王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加强语用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3:62.

猜你喜欢

鱼游金鱼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可爱的小金鱼
春天的安排
有趣的动物
罗平记
鱼的背后
27《鱼游到纸上》
小金鱼
小金鱼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