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族舞蹈长鼓的运用——以舞剧《长鼓舞》为例

2016-04-08郭春敏

齐鲁艺苑 2016年3期
关键词:朝鲜族舞者节奏

郭春敏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朝鲜族舞蹈长鼓的运用
——以舞剧《长鼓舞》为例

郭春敏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作为朝鲜族的特色舞蹈,长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长鼓舞的音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变化,独特乐器长鼓的使用更是锦上添花。

《长鼓舞》;朝鲜族舞蹈;长鼓

引言

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朝鲜族在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表现,其中,最能体现其民族艺术特色的是长鼓舞,这个发源于古印度的舞蹈,如今已经成为朝鲜族重要的艺术特色。长鼓舞的音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变化,独特乐器长鼓的使用更是锦上添花。因此,本文对朝鲜族舞蹈中的长鼓的运用特色进行研究,这对提升对朝鲜族长鼓舞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长鼓的起源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长鼓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度,可以看作是细腰鼓的一种演变。到了中国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延伸,长鼓舞也慢慢地传入了我国的内地。直到今天,我们在一些史料和历史遗迹中仍可看到有关长鼓舞的记载,例如,在敦煌的石窟中就可以看到当时称为“杖鼓”的画像。隋唐时期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已完备。长鼓至清代以后,中原就无迹可寻了,但其在朝鲜族民间中仍流传较为广泛,并根据其形有了新的名称——长鼓,成为朝鲜族乐器中音色最美并特色独具的乐器之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连年的灾荒与日军的野蛮侵袭使朝鲜半岛民不聊生,饱受摧残的民众从朝鲜半岛大批涌入我国东北地区,并定居于此,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长鼓舞作为朝鲜族道具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深受群众喜爱。20世纪60年代崔喜善首次演出了舞剧《长鼓舞》,而后又多次编排,成为了经典之作。

二、长鼓的形态结构

古代的长鼓为两面,左面由鼓皮獐皮制成,较厚;右面略薄的鼓皮为狗皮所制,由此决定了长鼓两端的音高不同。鼓筒多以木材或多层纸、薄铁等为主要材料。现在我们在《长鼓舞》中所见的长鼓鼓身呈圆筒形,用一段椿木、桦木或杨木多块木料拼合而成。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别,可发出两种不同音色,粗端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为清脆明亮的高音。左手执鼓棰敲击细端鼓面,鼓棰用细竹条做成,长40厘米左右,棰头稍大;右手执鼓鞭,鼓鞭则是用细竹条做成。

三、《长鼓舞》的风韵

长鼓舞中的舞蹈动作以长鼓击打的长短为基础,在舞蹈动作中体现长短的特征。随着历史的演变,长鼓舞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舞蹈表演形式。舞剧《长鼓舞》是20世纪60年代初崔美善首次演出的,是根据传统民间舞改编而来,整支舞蹈表现出朝鲜族女性的贤惠,舞蹈中将长鼓与技术技巧相结合,节奏有快有慢,舞者运用自如。慢节奏时细腻委婉、蓄放有度,快节奏时热情豪放、潇洒飘逸。这样不仅为舞剧增添了光彩,而且还将舞蹈的风格、特点、生活方式以及对美的追求,展示得淋漓尽致。

(一)《长鼓舞》的表演形式

经历代艺人改进,长鼓舞成为独立的舞蹈形式。延边歌舞团在崔喜善所跳女子独舞《长鼓舞》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创作,编排出群舞。舞者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抒发内心的情感,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整体表演中,《长鼓舞》主要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突出女性的形态之美为主,女性舞者在举手抬足之间,彰显其独有的女性魅力。同时,在妩媚中又平添几分刚强,在含蓄中绽放自然的洒脱,将朝鲜族女性所特有的艺术气质,表达得淋漓极致。在舞蹈表演的第二个阶段,则借助欢快的节奏与不断变化的步伐,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这种感觉扑面而来,在喜庆与欢快中将舞蹈的艺术张力与表现力推向一个小高潮。舞蹈的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舞蹈的尾声阶段,风格陡变,现场的气氛到达沸点,棒槌飞速击打长鼓,舞者身影快速旋转,各种高难度技巧一一呈现,让人回味无穷。

(二)《长鼓舞》的击打技法及节奏

一种是舞者刚入场时,舞者将鼓槌(长约尺许,击鼓的一端为扁圆头的木槌)插于鼓上,左手持鼓鞭(一般为一尺左右,饰有彩穗的细长竹鞭),与指掌配合来击鼓,随音乐舞动,此种打法适合慢板节奏。另一种是舞至快板时,抽出鼓槌表演技巧,鼓鞭与鼓槌兼用敲击鼓面,节奏错落有致。身体运动不一定就是舞蹈动作,因为要使身体运动成优美的舞蹈动作,就必须使节奏成为身体运动的内在基础。那么,何为节奏抑扬?它不是来自普通拍子的强弱,是按着节奏构成的特点而产生的强弱,换句话说,节奏抑扬在本质上是由情绪所需而产生的独特的有致错落。由于有了节奏的强弱,才使得舞蹈具有了自身固有的“味道”,如果只体现有拍子本身形成的强弱,就不能体现朝鲜族舞蹈的韵味。当然,在表演长鼓舞时,如果想充分体现舞蹈的特点,除了正确地把握和理解每个长短的节奏抑扬外,更需要将舞蹈的节律特点化解于舞蹈动作中,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舞蹈所固有的独特韵味。

长鼓在崔美善的敲击下,演奏技巧丰富,左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和闷鼓点四种,右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滚奏、震奏等多种变化。长鼓击打的轻重缓急与舞姿的完美配合,实际指鼓声与舞韵的完美融合,击打的长短是鼓与舞的重要衔接和内涵。舞蹈时,上肢需在暂不击打鼓面时才能体现出优美的线条,做各种手部动作,摆出舒展的舞姿,并且由于作品结构、情绪发展变化等原因,舞蹈的固有节奏型在表演时就有了变化。

(三)《长鼓舞》的动作特点及风格特征

《长鼓舞》中舞者身穿白色短衣,红色长裙以示清洁、淡雅、朴素、大方,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在动态上有“甩、抻、弹、推”。舞蹈节奏或明朗欢快,或舒缓稳重,舞姿端庄娴雅、轻盈柔美,动作看似简单,实则韵味十足。呼吸也是舞蹈动作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舞蹈动作的呼吸,要与长短的韵律摆动密切结合,才能保障律动性,达到表现舞蹈作品形象的要求,其缘由在于舞蹈的呼吸是舞蹈动作的基础,因此,舞蹈动作呼吸的处理,只有为顺利完成舞蹈动作而进行的自身的呼吸和作为塑造形象的长短呼吸相一致,才称得上是高水准的呼吸处理。所谓长短的呼吸,即指在充分体现长短的律动性和强弱、速度变化的同时,为表示一个长短或长短内部中呈现的段落而用的呼吸,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情绪的变化而进行的呼吸。在舞蹈的呼吸中,通常有长呼吸和短呼吸,但也可按作品的需求,划分为内在呼吸(即静呼吸)、外在呼吸(即抻呼吸)、心理性呼吸(即感觉呼吸)等。

(四)《长鼓舞》与技术技巧的融合

《长鼓舞》与技术技巧的融合过程,是对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一种美感的享受与欣赏的过程。从文化的视角,阐释《长鼓舞》在艺术审美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点,尤其是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舞蹈艺术中的表现,则效果更佳。例如,“单抗手点转”接“原地转”,后又接“连续变化的舞姿转”,手中的鼓棰和鼓鞭随着旋转而动,舞姿丰富多彩,绚烂夺目。最后的“垫步圈平转”,舞者旋转的次数越来越多,旋转的频率越来越快,却丝毫没有受到鼓的阻力的影响,舞者的重心平稳,手臂与身体协调配合,舞动时淡定从容,依然保持着柔美飘逸的身姿。旋转给人以“圆”的视觉效果,五彩斑斓的旋转技巧将朝鲜族舞蹈“圆”的韵律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舞蹈更加有魅力。在舞者旋转时要始终保持垂直体态,身体与鼓相统一,平稳地旋转,双肩下落,躯干直立,气息下沉,旋转要均匀、快速。在转的基础上加入鼓的打击,对于舞蹈演员的技艺要求更高,只有将鼓与身结合到一起,才能鼓身相得,益彰携舞。除此之外,还有“翻身”和“跳跃”,在《长鼓舞》中也有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剧目更加得到了升华。在整个表演中,气氛的营造、色彩的搭配、技法的灵活运用,都让其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魅力。

《长鼓舞》能够成为经典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包含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的元素。从这个层面上来进行分析《长鼓舞》的技法与审美,不能仅仅局限在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动作与技巧上,应该更深层次地挖掘作品背后所要表达的意境及所要传递的思想。因为,任何一种艺术审美,都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与民族思想的使命。将自身的舞蹈艺术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展现出蕴含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所以,在《长鼓舞》技术技巧的运用上,不能简单地拘泥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应该将审美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其所要表达的文化思想内涵上。

四、《长鼓舞》的表现内容

作为一种朝鲜族自娱的表演形式,《长鼓舞》在20世纪60年代被搬上舞台,成为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这个舞蹈中,舞者将长鼓舞的艺术创作特色与舞者人物的自然美感融为一体,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了音乐与人物形体之美的完美配合。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虽然《长鼓舞》在艺术的表现上是通过不同的载体与形式来进行表现的,但是,舞蹈中所传达的自然与人的和谐与美感,却很好地阐释了《长鼓舞》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要传递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长鼓舞》是朝鲜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与呈现,舞蹈艺术在表现形式层面的精益求精,将这种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更是推上一层楼。在时代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长鼓舞》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将会呈现出更加多样的艺术特色,但是无论其在艺术形式方面做出何种变化。一个最终的落脚点与归宿就是,将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的审美进行很好的对接,这种对艺术美感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长鼓舞》艺术能够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艺术光彩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长鼓舞》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随着各个民族之间文化及经济方面交流的不断深入,更好地认知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民族交流中的一个重要诉求。《长鼓舞》,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朝鲜民族文化的机会。在《长鼓舞》中,表演者的舞蹈动作,将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的喜怒哀乐进行了很好的传递与诠释,它所表现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

《长鼓舞》所表现的是朝鲜族的精神风貌,在载歌载舞中,给人以热情洋溢的美感。随着《长鼓舞》艺术审美魅力的不断提升,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与美感价值也将更加凸显。在朝鲜族长鼓舞的发展和推广中,应该在继承其原有的艺术传统特色的同时,进一步从其表演的张力出发,进一步提高其视觉、听觉效果。弘扬朝鲜民族的艺术特色,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大家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在少数民族不断的发展与变迁中,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民族文化,在艺术的表达形式方面呈现出了自己的发展特色。《长鼓舞》是朝鲜族舞蹈的代表作,也是其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本文主要分析了长鼓舞的起源及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长鼓在舞蹈艺术表达中的运用特色。最后,分析了长鼓舞的打击技法、动作特色、艺术表现风格及表现内容。对朝鲜族长鼓舞的艺术特色加以研究,对长鼓舞的进一步发展必有裨益。

(责任编辑:郑铁民)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3.007

2016-03-04

郭春敏,女,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

J732.2

A

1002-2236(2016)03-0038-03

猜你喜欢

朝鲜族舞者节奏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KORE A TOWN
YOUNG·节奏
刀尖上的『舞者』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