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路径创新

2016-04-08任文林

食品与机械 2016年9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应用型素质

任文林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路径创新

任文林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伴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食品专业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时代挑战。检视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建议立足于提高对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基础上,确保食品英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前沿性,构建情景式学习模式,引进多重考核体系,掌握行业信息与专业文献的获取途径与方法,从而切实提高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实现培养食品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旨趣。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情景式学习

食品专业英语是中国高校专门为食品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融合了对大学英语和食品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轻工及农林院校培养契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之有效途径[1]。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是实现高校学生由基础英语能力提升迈向应用技能提升的关键环节。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也直接关乎食品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2]。基于此,检视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探析该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寻求一条切实有效的、重视应用性、时代性与交际性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创新路径,对提升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推动高质量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指导方针,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方式,并集中体现了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3]。合理划分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要素,是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与基础。

1.1 知识结构要素

依据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知识专业性和通识性,将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要素解析为以下四大类,分别是:① 专业基础知识,表现为学生对该学科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是学生日后从事专业活动所必备的根基,对于应用型人才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尤为重要的奠基作用。② 专业发展知识,则体现为学生对该学科专业方向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并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的前置性要件。③ 工具性知识,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发展知识等的方法论。④ 综合性知识,意在帮助学生培养公共能力、掌握操作性知识及通用素质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等。

1.2 素质结构要素

依据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必须兼顾通用性和鉴别性的特征,将素质结构要素划分成: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情意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及综合素质这4类[4]。

(1) 基础通用素质表现为对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数字运算能力及书写能力等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发现解决问题、学习掌握新技术、获取新想法、发现新规律等为表现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2) 专业情意素质指主体在从事专业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倾向性特征,比如专业动机、专业兴趣、专业信念、专业情感、专业使命感、专业承诺及专业责任感等。

(3) 专业智能素质,指主体在运用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时,得以将这些知识和能力逐步内化,并形成具有专业特征之素质。

(4) 综合素质正是将上述三种素质加以融合、提升、优化而成的全面性素质。

1.3 能力结构要素

依据斯皮尔曼提出的“一般因素——群因素理论”[5],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具备的能力结构要素包括:专业能力、公共能力与发展能力这三类。首先,专业能力意指主体在从事本学科专业领域活动应具备的基本实践活动,是学生日后从事职业发展之基础。而公共能力是主体从事任一活动皆不可或缺的能力具体包括思考能力、沟通能力、价值判断的能力、调适身心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等。何谓发展能力?其指的是立基于专业能力基础上,学生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的强化而逐步形成的迁移、转换能力。

2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2.1 对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

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与大学英语课程相比,高校与师生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虽然20世纪80年代后,为保障学生在日后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获得长足发展,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其中包括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但依然缺乏应有的重视。食品专业英语的学习立基于食品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食品专业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涵盖营养与卫生、机械设备、生物化学、微生物等多领域知识,称得上是知识体系庞杂。然而,多数高校对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安排普遍偏少。有限的时间要求学生掌握海量的食品专业词汇,其难度显然较大,更遑论显著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此外,不少高校将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学年,此时学生课业任务相对更为繁重,加上考研、就业等各种现实问题的压力,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食品专业英语的学习质量,学习效果不理想自不待言。

2.2 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与系统性

目前的食品专业英语教材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内容陈旧,教学信息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知识覆盖面较窄,因而难以展现食品领域的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这与高校普遍强调的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思想相背离。二是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实践性,表现为教学内容安排只有阅读内容,欠缺专门的听说内容。不少高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对学生的听说训练相对较少,这必然制约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水平,长此以往,也无以谈及达到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3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情境教学

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一般采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或纯翻译的方式,较少予以听说训练,教学重点依然是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方式欠缺趣味性,缺乏情境教学,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对食品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加上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不受重视,也不利于学生开展建构式学习。另外,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通常很少借助视频、音频及其他网络资源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总的来说,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情景教学的缺失,降低了学生对食品英语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制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2.4 考核方式单一,脱离实际应用

传统的食品专业英语学习仅限于以阅读、翻译英语作为指标,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势必导致学生只关注提高单词词汇量及语法的学习,对其他方面的能力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学习模式脱离了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难以谈及全面提升食品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

3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优化路径

3.1 提高学生对食品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认识

食品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伴随食品行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食品专业英语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的影响,高校留给该课程的课时极为有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体现在学习目标上仅限于掌握专业术语及词汇,对于专业文章的特点、文章组织脉络等更深层次内容的领略[6]。鉴于此,学校一方面应当适当增加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学生对该课程多层次内容的学习,并且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体会食品专业英语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外资或合资食品工厂、学习国外食品法规、观看外文食品加工的视频等。

3.2 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前沿性

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员运用英语进行行业交流所需,对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作为一门强调应用性的语言课程,实践中要求具备多层次的专业文献阅读和翻译能力。因此,在食品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学生的语料输入,逐步提高专业英语的语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确保食品英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前沿性[7],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基于原有的专业术语、翻译及阅读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口语与听力教学训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形式不应过于拘泥,可采取小组讨论、复述等多种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借助多媒体与网络信息资源,例如开设网上公开课,观看食品加工、人物传记、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外语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英语语境,对其英语标准发音也有助益,还可让学生熟悉地道的行业用语、学术用语,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为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发展皆有所裨益,而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诉求。

第二,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前沿性,表现为应当持续追踪近年来食品专业的最新进展及热点问题,及时更新、整合教学内容。具体可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增添、整合3个教学重点,分别是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与新资源食品。除精选以及保留原有的基础阅读课程之外,建议选取展现研究前沿、研究热点的英文视频与原文资料,定期组织学生予以学习讨论。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本科学习阶段学生的专业水平,应注意所选取素材的难度不可过高。具体可选一些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的评论文章,既涉及专业知识,相对于研究论文,难度又较小,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也可提高其专业英语的水平。

3.3 构建情景式学习模式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境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有助于其将学习内容有机地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得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工具达致学习目标,加上教师的帮助支持,最终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发展能力,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之体现。

基于上述观点,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与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构建良好的情景式学习模式,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食品英语教学中,充分借助视频课件、图片动画资源、PPT软件等教学手段,拓展资源的应用。

第二,创设学习小组,针对特定主体开展课堂教学讨论,讨论主题由教师提前安排,讨论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并由教师适当引导。课堂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更突出协作学习。实践证明,组织课堂讨论的学习模式得以全面跳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学有启发,还有利于巩固专业英语知识,潜移默化提高其英语交流能力,这也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专业智能素质。

此外,还可借助食品英语学习视频,开展针对视频的自主讨论、小组讨论,并由教师与学生对每种讨论结果予以分析。还可由教师设定开放式话题,经小组讨论后总结汇报。比如,可以就近年来食品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作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予以探讨。如从专业知识的视角来剖析安全风险因子,讨论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还可以从企业、管理者、消费者、研究人员等多个角度,分析如何预防这些事件等。另外,可以鼓励学生以PPT的形式来展现、讲述各自的观点,借助这样的协作方式来拓展其视野,强化其团队意识,还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学习体系。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前面讨论的这些方法之外,最根本的是,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将主动性还给学生,教师所起的角色更多应该是督促和鼓励。

3.4 引进多重考核体系

建构主义评价观侧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其核心主张是建构全面、复合性的知识考核体系,即不能单方面地看某一方面的指标,亦不可将评价标准简单化、机械化[8]。建议引入建构主义的评价观,改革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现有的考核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从重视知识的识别、记住迈向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态度的综合考察,不再停留于过去单纯考核词汇量的模式,建议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其实际操作能力。于此可以解决多数学生重视英文翻译阅读而淡化听说能力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同时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运用能力。在评价方法上,除却传统的考试方式,应更加重视多元的参照系评价。比如可作如下安排:课堂发言占比10%,小组自主选题与英文展示占20%,小组讨论翻译专业论文占比10%,期末考占比60%,等等。在评价主体上,从单纯倚重教师评价,还可邀请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以此构建全面、综合的考核指标。

3.5 学习获取行业信息与专业文献的途径和方法

食品专业是一个知识更迭迅猛的专业,这必然要求学生掌握获取新技术、新手段的能力。食品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其中一项基本技能是,如何快速、高效获取行业信息与专业文献[9]。因此,食品专业学生学习获取行业信息与专业文献的途径与方法,则显得非常重要。对此,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应知道学生登录国内外食品专业的英文网站与学术期刊库,学习如何检索外文期刊,如何获取食品行业最新进展信息与科技成果,充分借助这些网络数据库与图书馆,为日后毕业论文阶段及未来的从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专业技能的提高对其专业学习与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可见一斑。

4 结语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应当立足于提高对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之基础上,确保食品英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前沿性,构建情景式学习模式,引进多重考核体系,学习获取行业信息与专业文献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切实提高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食品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宗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重在论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食品英语专业教学的完善对策,然而考虑到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优化路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还需要以制度与文化、学习环境及教师队伍等作为保障,具体如何实现这些保障,从而进一步助推食品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留待下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1] 石慧, 阚建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初探[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6): 216-220.

[2] 杨吉霞, 杜木英, 贺稚非.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8): 164-169.

[3] 刘登勇, 盖圣美, 史秋峰. 农业院校食品机械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食品与机械, 2011, 27(6): 197-198.

[4] 吕世彦, 郭德红.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讨[J]. 中国高校科技, 2015(4): 87-90.

[5] 王亚南, 刘昌. 斯皮尔曼: 从智力二因素论的创立到方法论上的突破[J].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6): 95-101.

[6] 戚颖欣, 李皓.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J]. 农产品加工: 学刊, 2010(9): 101-103.

[7] 赫道合.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途径——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1): 2-3.

[8] 周志刚, 杨彩菊. 教育评价范式特征演变的向度分析[J]. 江苏高教, 2014(4): 18-20.

[9] 吴中江, 黄成亮.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66-70.

Innovative path on scientific English teaching to food science student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REN Wen-lin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3, China)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scientific English teaching to food science students is facing the new challenge of our ages.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English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The author suggests to improv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n the profession, ensure systematicness and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construct the learning mode of the scene type, introduce the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 as well as grasp the way and method of obtaining industry information and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in scientific English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n food industry.

food specialty; English teaching; applied talents; study based on scenes

任文林(1979—),男,汉族,新乡医学院外国语言学系讲师,硕士。E-mail:wenlinren66@126.com

2016-06-12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应用型素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