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水利实践的几点思考

2016-04-08中共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艺华

山东水利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胶东水利水资源

中共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艺华

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水利实践的几点思考

中共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艺华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人多地少水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省基本省情,也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立足这一基本省情水情,着眼于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始终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加强水利建设,深化水利改革,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山东实际的治水兴水之路。

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进入了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新阶段,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辐射全省的“T”型现代水网骨干框架初步建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水资源配置效率、水资源供给能力和水灾害防御能力有效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支撑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水短缺、水污染、水焦虑、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日趋突出,水安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水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我省从大到强战略性转变进程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也是必须下大气力着力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且越早越主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山东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治水问题摆在优先位置、更加突出位置,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调整完善治水思路,坚持以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为主线,把水利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适度扩大总需求的重要潜力和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投向,强力推进“绿色水利战略”,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供给、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

一、治水思路大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需要全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需要探索创新适合山东特点的现代治水理念。

为此,要系统总结过去治水经验教训,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节约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保护水资源转变,从单一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加快补齐水短板。当务之急是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真正转变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紧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向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的路子,做到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无论是城镇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还是园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考虑自然水循环完整性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其次考虑水资源支撑产业集群和水保障能力,突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

二、资源配置大举措

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地区主要依靠调引黄河水、长江水来解决缺水问题。黄河水作为我省主要客水,年径流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580亿立方米减至目前535亿立方米,到2020年将减至520亿立方米,我省干流年引黄量也会从“8.7”分水方案65.03亿立方米实际减至60亿立方米以下。我省长江水年调引量约14.67亿立方米,而且距离远。所以各地要从根本上破解水问题,首要的是实现空间均衡,必须通过进一步制定完善全省现代水网建设总体规划和区域水网建设规划,依托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等水资源调配骨干工程,加快规划建设以蓄水、调水、输水和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为重点,兼具供水、防洪、生态功能的现代水网体系,有效提升水资源配置效能。这几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省部分地区降水持续明显偏少,特别是胶东各地用水十分紧张,压力很大,稍微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大的影响,这也表明我省除了资源性缺水外,还工程性缺水。

基于以上情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必须统筹谋划、加快论证、着力推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雨洪资源利用工程

在全面完成一期工程(2014-2016年)基础上,加快实施二期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千方百计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涵养水源,改善水循环,储备地下水资源,努力实现丰蓄枯用。

(二)东平湖防洪综合治理工程

按照“维持功能,缩减范围;增建工程,提高标准;化减影响,除弊兴利;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要求,规划实施二级湖堤加高、金山坝加高加固、黄河分洪入湖通道(分洪渠)、新湖区分区运用、安全设施建设、影响处理、管理设施建设等工程,规划总投资36.72亿元。目前,我省已委托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黄河东平湖滞洪区防洪综合治理规划》,并以省政府文件报黄委审查。

(三)胶东地区相关调水工程

一是引黄济青(胶东调水)抗旱应急调水临时工程。坚持“能增加一个流量是一个流量、能多调一方水是一方水”的原则,采取临时应急工程提升引黄济青供水能力。二是黄水东调应急工程。自东营市境内曹店、麻湾引黄口门取水,利用广南水库调蓄,引水到潍坊第二平原水库,铺设两根直径2.6米管道,管道总长64公里,设计流量15立方米/秒,年引水3.15亿立方米。三是引黄济青复线工程。着眼胶东地区长远发展,在加快实施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和引黄济青(胶东调水)抗旱应急调水临时工程基础上,兼顾胶东四市同时引江引黄的思路,在不影响向胶东四市送水的前提下,在引黄济青工程一侧新建一条输水管道,新增输水规模约22立方米/秒,输水线路总长160.5公里,匡算投资70亿元。

(四)沂沭河洪水资源利用工程

沂沭河多年平均(1961~2007年)实际出省水量为26.38亿立方米,为充分利用沂沭河洪水资源,规划北线、西线和东线三条调水线路,向省内缺水地区调水,形成“沂水西调、沭水东调、高水北调”的沂沭河洪水资源利用格局,年平均总调水量为6.52亿立方米,匡算总投资近200亿元。一是北线工程。从沂河上游岸堤水库、跋山水库取水采用隧洞输水向东,经青峰岭水库、小仕阳水库调入墙夼水库,再向北入峡山水库后进入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向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供水。北线工程调水流量为3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3.01亿立方米。二是西线工程。从沂河小埠东橡胶坝拦蓄工程设取水口采用明渠输水向西调入南四湖上级湖,利用南水北调输水线路,向鲁北和胶东地区供水,新建双侯水库、糖稀湖平原水库、车庄橡胶坝3座专用洪水调蓄工程。西线工程调水流量为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2.23亿立方米。三是东线工程。从沭河上游青峰岭、小仕阳水库放水洞放水入沭河,在沭河建橡胶坝拦蓄后通过明渠和隧洞输水,进入付疃河,由付疃河流入日照水库,向日照市供水。东线工程调水流量为20.4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1.28亿立方米。

(五)南水北调东线二三期工程

山东省供水范围包括16个市、98个县、市、区,需要调江水量37.56亿立方米,境内输水线路全长1789公里,其中鲁南段326公里、鲁北段634公里、胶东段929公里,永久占地149485亩,匡算总投资677.18亿元。

(六)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加快泗河、洙赵新河、德惠新河、小清河、潍河、胶莱河、大沽河、大沽夹河等骨干河道治理,依托部分河道规划建设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调洪区),既能调蓄洪水,又能补充地下水资源,还能改善水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景观。

(七)利用好东平湖和南四湖

东平湖和南四湖是我省最重要的“大水缸”,是鲁中、鲁西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水支撑,同时还承担着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重要调蓄作用,这“两缸水”能不能用好、用活、用足,事关山东长远发展大计,我们要超前研究、超前规划,努力把这“两缸水”盘活、用好、用足。

(八)利用好峡山水库

通过对现有工程科学分析,胶东地区供水用水可以峡山水库为重要调蓄水源,进行统筹调配,这是我省两个大一型水库之一,总库容1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亿多立方米,对这个工程要加强研究,提出对策,为省委、省政府当好参谋。

三、水利管理大提升

水利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必须同步跟上大管理。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7月中办、国办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2015年4月国务院制定《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这一系列文件、制度、规定对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等重要指标考核实行党政同责、终身追责,这标志着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追责越来越严格。

为此,要把水问题治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该管的要管严管好管到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具体管理者,要树立依法管理和统筹管理的理念,既要管水资源,又要管水工程;既要管地表水、地下水,也要管外调水、非常规水,切实做好辖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区域外调入水和再生水、淡化海水等各类水资源的统一调度配置,依法制订和完善河道、水库、湖泊水量分配方案、水资源调度配置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要坚持科学用水和依法管水,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确定各类水资源开发利用顺序,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依法管理各类水资源及涉水事务,切实发挥“三条红线”的硬约束作用,尽快建立“两控双促”(通过控制用水消耗总量、强度,促进用水方式、发展方式转变)倒逼机制。特别要加强相关规划水资源论证和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工作,坚持因水制宜、量水而行,根据当地水资源禀赋条件、水环境承载能力来安排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引导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经济结构、发展方式能够与之相适应,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五化、五到位”思路,“五化”即城乡水系一体化、河湖库渠生态化、生态保护优先化、综合治理系统化、规范管理长效化,“五到位”即体制创新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执法监管到位、督导考核到位、宣传监督到位,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切实维护好河湖健康生命。

四、治水兴水大统筹

山东美不美,关键在于水。牢固树立山水田林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研究探索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和模式,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采取人工防治与自然修复并举的防治措施,对山水田林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统一治理。

坚持以流域为基本治理单元,打破行政界限,治沟与治坡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多管齐下、协同发力,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对河道治理,要统筹规划,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城市乡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一治一流域、一治一条河,抓紧改变一段河道一段河道治理的做法,避免投资浪费。要按照生态河道的要求,保留河道的蜿蜒性、连续性、透水性和生物多样性,避免河道渠道化、过度硬化。要积极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按照“滞、蓄、渗、用、排”的要求,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家园”和“海绵城市”。按照“一河清水、两岸绿色、情景交融、人水和谐”和“截、疏、整、建”的推进思路,下决心抓好乡村河道、坑塘、沟渠等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开展千河万塘综合整治行动,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再是奢望。要强化地下水保护与超采区治理,加快落实《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采取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转换、修复补源等措施,积极推动实施亚行贷款项目鲁中地区地下水超采区、鲁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积极开展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河道源头区生态自然修复和预防保护,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

五、水利改革大突破

解决复杂的水问题,不仅要靠坚实的工程基础、先进的科技支撑,更要靠健全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和社会持续转型,水利体制机制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水资源要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水价在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中的杠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全社会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力还需要进一步激发,有效保护水生态水环境的社会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农业经营方式变化还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花更多功夫、下更大气力进行改革攻坚,建立健全有利于增强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水利社会管理水平、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一要强化稳定增长投入机制。水利投入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既要坚持政府引导,健全公共财政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又要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敞开大门办水利,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更多投入水利。适应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调整,改进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对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项目,逐步将责任、权力、资金、任务落实到市、县。

二要健全水权制度和水价机制。科学高效配置水资源,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开展水权交易,鼓励和引导地区间、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以设区市为单位抓紧推进区域综合水价改革,无论是长江水、黄河水还是当地水等各类供水水源同一价格,促进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促进节约用水。

三要完善工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按照公益性工程政府保障、经营性工程推向市场、准公益性工程民办公助的思路,在完成对水利工程分类定性的基础上,修订水利工程维修保障标准,落实各级政府对公益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的保障政策。同时,巩固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总结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经验,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维修养护工程,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试点。

(责任编辑 王大勇)

猜你喜欢

胶东水利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胶东面塑——花饽饽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