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水利建设成效及解决水问题对策
2016-04-08周岩董振礼
周岩,董振礼
(潍坊市水利局,山东潍坊 261061)
潍坊市水利建设成效及解决水问题对策
周岩,董振礼
(潍坊市水利局,山东潍坊 261061)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潍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潍坊水利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覆盖全市的大水利体系得到健全完善。本文系统总结了潍坊市水利建设成效,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阶段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对策。
潍坊市;水利建设;水问题
近年来,潍坊市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略,抓住改革机遇,推动从粗放型用水向节约用水、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逐步建立完善了覆盖全市的大水利体系,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1 潍坊市水利建设情况
1.1 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近年来,潍坊市按照“库河串联、水系联网”的思路,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网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26座大中型和57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基本解决水库安全问题的同时,增加蓄水能力2亿m3;实施了峡山水库增容、昌乐南寨水库扩容(在建)、新建高密孟家沟水库和滨海第二平原水库等一批水源开发利用工程,水资源存蓄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了潍河、弥河、白浪河、胶河、汶河等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对河道进行了疏浚整治,累计治理河道700多公里;实施了昌邑辛安庄闸、安丘卧龙闸、青州弥河闸等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河道行洪、输蓄水能力显著提升;建设了引黄入峡、引黄入白、白浪河水系联网、四河串联、诸城引墙入吴、高密五河三库串联等26处跨流域调水工程。“省、市、县水网互联互通,客水、本地水、非常规水优化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统筹兼顾”的水网格局基本形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潍坊市已通过水网工程调水4.7亿m3,其中调引黄河水、长江水3.7亿m3,抵御住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3年连旱,保障了全市供水的稳定。
1.2 完善运行机制,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逐步建立完善了具有潍坊特色的“规模化工程体系、公司化运营体系、便民化服务体系、规范化监管体系”的农村饮水安全长效运行机制,全面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千吨万人以上的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达到50处,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4.7%。对无法实现规模化集中供水的698个山区村庄,建成了联村集中供水工程32处,受益村庄96个,单村供水工程602处,全部安装了消毒或水处理设备,有效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1.3 构建了农田灌排体系,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以小农水重点县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11个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全部入围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发展喷灌、微灌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经过多年建设,已新增灌溉面积3.87万hm2,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67万hm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53万hm2,年新增节水能力2亿m3。先后对峡山、高崖、牟山、墙夼、冶源等5个大型灌区和王吴、尚庄、于家河、嵩山、青墩5个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造完善田间末级渠系,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33万hm2。建立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突出节水灌溉,编制了《潍坊市农业节水灌溉规划》,探索开展了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已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49.33万hm2,节水灌溉面积29.33万hm2,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1.4 构建水系生态体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潍坊市划分三大水生态功能区域,从“点、线、面”上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在“点”上围绕水库、水利工程等开展生态修复,建设环型生态防护隔离带,恢复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在“线”上突出抓了河流生态治理。对穿城绕城的河道进行了高标准治理,对城外河道按照打造郊野风光的标准进行治理,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开展了以清理河道垃圾、清除行洪障碍、绿化河道水系为主要内容的水域环境专项整治和“386”环保行动河道生态修复战役,河道及周边环境大为改善。在“面”上重点抓了水土流失治理、地下水漏斗区、海水入侵区治理。近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073 km2;开展了自备井整治战役,关闭自备井1 667眼;制定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已压采地下水3 450万m3,利用亚行贷款启动实施了寿光、昌乐、高密、青州地下水漏斗区综合治理项目,地下水漏斗区面积逐渐缩减;在入海河口及重点地段修筑防潮堤、挡潮闸、拦河闸坝、地下水库、生态湿地等,阻挡海水南侵、蓄淡补源。
通过系统治理,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依托水库除险加固和河道综合治理等,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5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8处,实现了人水和谐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了水生态建设成果。
1.5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把“三条红线”
加强用水总量控制,把好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关口,年度实际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加强用水效率控制,对全市非农业直接取水单位和公共管网内年用水量超过5万m3的用水单位全部下达了用水计划,并严格执行超计划(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制定了《潍坊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开展了节约用水集中行动,力争2020年前节水工作达到国内先进行列。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强化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和入河排污口核查监测,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管理长效机制。目前,全市1个国家级和36个省级集中供水水源地全部划定了水源地保护区。提高了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能力,实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周报和“零”报告制度,全市37处集中供水水源地全部制定了突发性应急预案。
1.6 统筹推进水利改革,构建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
开展了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出台了《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的实施意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落实管护责任,建立了“两证一书一台账”制度,已颁发产权证书6 285份。开展了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现了安全责任、管理主体、管理范围、专业队伍、管护经费“五到位”和管护标准、协调调度、绩效考核“三统一”,建立起管理有人员、维护有队伍、经费有保障和专职化管理、专业化维修、物业化养护、信息化监管“三有四化”新机制。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核发了农业水权证,建立了水权交易制度;建立了农业节水精确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在节水、节能、节地、省工、增收方面效益明显。开展了区域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制定了配套制度文件,统一执行原水综合水价,统一结算各类地表水原水水费。
2 问题分析
2.1 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
潍坊市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可利用量不足。全市正常年份缺水2亿m3,特枯年份问题更为突出。资源性缺水仍是今后很长时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全市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661 8,虽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的0.7~0.8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与国内先进水平、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2.2 管理体制机制尚未根本理顺
改革滞后仍然是水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较为薄弱,良性运行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公平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形成,水资源稀缺程度和实际价格不匹配。
3 应对措施及下一步改革发展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潍坊市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水治理体制机制。
3.1 完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实施水库扩容、新建、除险加固,“十三五”末增加蓄水能力1.2亿m3。增加非常规水利用,再生水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施诸城引墙入三、高密引潍入马、潍城引高入符等22项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巩固提升供水保证率。
3.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实施大中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增加节水灌溉面积。积极发展“五小水利”工程,改善南部山丘地区的农业灌溉条件。
3.3 加强水生态建设
实施水功能区保护,“十三五”末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82.8%。实施重点小流域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0 km2。实施河道治理,进一步提高河道行洪排涝标准,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实施海堤综合整治,为北部沿海地区生态改善提供安全屏障。加强地下水保护,压采浅层地下水6 381万m3,实施地下水漏斗区综合治理项目,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3.4 建设节水型社会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三五”末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4亿m3以内。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大幅度提高工业用水效率,积极开展生活节水,“十三五”末万元GDP取水量降到23 m3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到10 m3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3.5 深化水利改革创新
力争在水行政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生态文明、水利工程建管制度、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公共服务体制等6个方面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形成有利于增强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
(责任编辑 赵其芬)
F426.91
B
1009-6159(2016)-12-0001-02
2016-10-27
周岩(1971—),男,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