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功夫片的藤球比赛
2016-04-08李澄波
文/李澄波
犹如功夫片的藤球比赛
文/李澄波
作为非奥项目,藤球却是很多场上值得关注的比赛。有人说足球场上令人叫绝的“倒挂金钩”只是藤球运动员的基本功,由此可见,藤球运动的确是一项颇具观赏性的运动。
现代藤球的产生仅有5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藤球运动中网的使用为标志的。泰国前教育部长科•乔哈利对推广藤球运动做出了一定贡献,被认为是“现代藤球运动之父”。乔•哈利经过努力,使藤球于1965年被正式列为两年一度的东南亚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开始在东南亚国家中流行起来。1982年藤球作为表演项目进入亚运会,并被列入1990年北京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藤球运动发展较为缓慢。1987年底,亚洲藤协率队来华访问表演,精彩的表演赛令众多中国观众大饱眼福。这次访问对我国的藤球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此中国也开始这方面的练习,并开始介绍并推广这项健体强身的竞技运动。
认识藤球
藤球场地长13.4米,宽6.1米,场地上空8米内不得有障碍物。球场中线处有球网。球为圆形,用天然藤条或塑料条编成,球重170克-180克(女子为150克-160克)。比赛中运动员可以用脚、腿、肩、头等部位控制球,但不能用手。
藤球运动是两队隔网竞赛的运动,是一项观赏性、竞技性很强的项目。藤球的体积小、重量轻,要用脚去支配和控制球,但技术动作比足球更加精确、高难。藤球是流行于东南亚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运用自己的脚腕、膝关节等同时夹、顶球,不让球落地,类似我国民间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赛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以脚代手,所以又叫“脚踢的排球”。
藤球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运动,在“传”球时要运用特殊的技术。藤球是在一块手织机编织铺就的场地内进行。每支球队上场2-3人。击球过网,并使球落到对方场地内,或使对方球员接球出界。藤球的基本动作——踢球,通常需要将脚踢到半空齐肩的高度。在马来语中,踢球称为“sepak”,运球称为“takraw”。藤球运动员不许用手触球。在比赛中,他们可以用脚、腿、肩膀和头来触球。为了使球保持在空中飞行,运动员需要使用停球、各种杂技式的动作或踢球等方法。
从无人问津到带来惊喜
作为现任中国藤球队女队主教练,张永斌连续第3次带队征战亚运。而以往在亚运赛场的经历,留给张永斌更多的是愉快的回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以前我们这个项目几乎是无人问津,但就是在不受重视的情况下,我们在亚运会上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张永斌介绍,中国队在2002年和2006年两届亚运会上都取得了超过赛前预定指标的成绩。尤其是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当时的队员结构和球队的整体水平应该是中国藤球历史上最好的阶段。
回顾2002年时的备战训练,张永斌说:“那时候训练条件很艰苦,我们依靠的是对这个项目的热爱,是一种信念在坚持。或许就是这种精神的存在,使得这个集体格外团结,凝聚力特别强。当时大家都想着,越是不受重视,我们越要表现好一点,给中国队创造一份惊喜。”后来的事实证明,藤球队的成绩的确给中国代表团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因为项目的普及率较低,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藤球项目的生存环境并不容易,不过,和以前相比,备战广州亚运会的中国队无论是训练环境还是后勤保障,都有了很多的改善。
会打足篮球者上手很快
对于藤球运动的起步和藤球选手的选材,张永斌认为:“藤球其实和足球、篮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之所以说藤球要发展并不困难,因为凡是会踢足球,会打篮球的人都可以很快学会藤球。在中国的藤球运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我们也是在拥有足球和篮球基础的人群中选拔。”张永斌强调:“藤球对运动员的身体要求除了身高腿长外,还要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另外,还要有很强的爆发力。如果具备这些要求,一名藤球运动员只需要3年左右的专业训练,就能达到参加国际比赛的水平。”
随着中国藤球项目的发展,目前在浙江、沈阳、山西等地方已经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藤球选手。据张永斌介绍,第一批中国藤球队的队员退役后,大部分分流到这些省市,他们在选择从事藤球教练工作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藤球运动发展。虽然目前从事藤球项目的年轻选手人数不多,但相信随着中国藤球水平的提高,这项运动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张永斌告诉记者,和那些有足球、篮球项目基础的藤球选手相比,没有从事过专业体育训练的孩子,在10岁左右参与藤球运动都不算晚。如果有一定的运动天赋,到了十五六岁时就能达到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