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护生与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研究
2016-04-08徐雅利肖媛媛梁晓燕李亚珂林蓓蕾
徐雅利,肖媛媛,梁晓燕,李亚珂,刘 冈,林蓓蕾
Study on status quo of sense of life meaning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medical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Xu Yali,Xiao Yuanyuan,Liang Xiaoyan,et al
(Nursing Schoo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 450001 China)
某大学护生与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研究
徐雅利,肖媛媛,梁晓燕,李亚珂,刘冈,林蓓蕾
Study on status quo of sense of life meaning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medical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Xu Yali,Xiao Yuanyuan,Liang Xiaoyan,et al
(Nursing Schoo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 450001 China)
摘要:[目的]了解某大学护理专业学生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方法]选取某高校395名护生及1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生命意义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某高校护生对生活目标的认知水平最高(3.83分±0.60分),生活质量得分最低(3.55分±0.83分);医学生对生活目标的认知水平得分最高(3.78分±0.63分),生活自由最低(3.56分±0.88分);护生与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在生活质量、生活目标及生活自由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生命价值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32)。[结论]护生和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总体较好,对生活目标的掌握度与实践感均较强,护生在生活质量方面欠缺,护生和医学生在个人自主性方面都有待提高。
关键词:护理学生;医学生;生命意义;认知
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1]。大学生的自杀率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始终居高不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生命意义感的缺失[2]。近年来,大学生因生命意识淡薄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的生命与死亡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医学专业的学生未来承担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对生命与死亡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行为的效果,其生死观教育尤为重要[3]。有研究表明,护生生命教育的缺乏会导致其对病人各方面临床照护的欠缺[4]。冯小君等[5]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生命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护生的生命意义感普遍偏低。罗丽萍等[6]对757名医学生进行生命意义感的研究,结果发现近三成(25.9%)的医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本研究通过对护理专业和医学专业的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全面了解护理学生和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感知和态度,为在校期间是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按照条目的5倍~10倍确定样本量,再根据郑州大学护理专业学生与医学专业学生为4∶1,所以选取某大学在校护生和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护生395人,男生17人,女生378人,城镇户口81人,农村户口314人;医学生100人,其中男生57人,女生43人,城镇户口36人,农村户口64人。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月收入、有无宗教信仰及自评健康状况;此外,还有临终相关经历,包括是否有患严重疾病史、危重症病人接触史、处置病人死亡经历及参加葬礼经历。
1.2.2生命意义量表由何纪莹(1994年)依据宋秋蓉(1992年)在原生命意义量表(由Crumbaugh和Maholic在1964年依据Frankl的意义治疗理论所编制)的基础上修订而成[7]。该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90。包括正向、反向条目20项,分为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生活目标和生活自由4个维度。生活质量主要指目前的感受,包括条目1,2,5,10,19:生命价值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价值的肯定,包括条目4,6,11,12,16,20;生活目标是指个人对生活目标的掌握度与实践感,包括条目3,7,8,9,13,15,17;生活自由是指个人的自主性,包括条目14,18。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各条目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表示生命意义感越强。
1.3调查方法采用自填无记名式问卷调查,统一培训5名护理本科生为调查员,由其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及意义,当场发放问卷并现场收回。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护生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95份,有效回收率为99.75%;医学生发放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2.59%。
1.4统计分析方法将调查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部分条目缺失者按照缺失值处理或删除该条数据。用频率、百分比、均数及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样本t检验比较护生与医学生之间的差异。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共调查护生395人、医学生100人,护生年龄20.30岁±0.92岁,医学生年龄20.78岁±2.91岁。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某大学护生及医学生一般资料情况 人
2.2某大学护理专业学生和医学专业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水平
2.2.1护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水平对于生命意义认知水平,护生对生活目标的认知水平最高,得分为3.83分±0.60分,生活质量得分3.55分±0.83分,生命价值得分3.73分±0.71分,生活自由得分3.65分±0.93分。在对生活自由的认知水平上,70.4%的人认为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人有选择的自由”这个观点,只有58.8%的人认可,得分仅为3.46分±1.23分。
2.2.2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水平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水平,其中对生活目标的认知水平得分最高,得分3.78分±0.63分,而生活自由得分3.56分±0.88分,尤其是在对于“人有选择的自由”这个观点得分最低,只有3.25分±1.13分,比护生的还要低;生活质量得分3.61分±0.81分,生命价值得分3.62分±0.59分,表明医学生对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认知水平尚可,两者的平均得分相近。
2.2.3护生与医学生生命意义认知水平比较比较护生与医学生生命意义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学生生命意义感在生活质量、生活目标及生活自由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命价值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32)。进一步分析各条目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护生在生活目标维度中“如果不上学,我会”条目的得分高于医学生,而在“当我空闲时,我觉得”条目的得分医学生高于护生。此外,在生活质量维度中的“我觉得周围世界”条目的得分医学生高于护生(P<0.05)。详见表2。
表2 某大学护生及医学生生命意义感认知水平比较±s) 分
3讨论
3.1护生的生命意义感总体较好,对生活目标的掌握度与实践感较强,但在生活质量方面有待提高生命意义感指个人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目的的觉知与感受的程度。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未来所从事的是一项与生命相关的职业。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生必须学会正确认知和面对生命[8]。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护生的生命意义感总体情况比较好。生活目标是指个人对生活目标的掌握度与实践感,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生活目标的认知水平最高,得分3.83分±0.60分。条目“如果不上学”,73.2%的护生认为他们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护生对自己的生活有目标,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本研究还显示护生对生命价值和生活自由的认知水平尚可。在条目“我觉得我的生命……”中护生认知水平得分3.85分±1.14分,有70.4%的护生认为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说明护生在实现生活目标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还有待提高。当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使每个学生都产生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为了使自己不落后,可以在毕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得到理想的报酬,更好地适应社会,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着。毛静等[9]对医学院400名在校生进行了有关生命意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的价值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但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动力不足,不过大部分还是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
本研究还显示护生在生活质量方面还有欠缺,这与冯小君等[5]在对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意义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相似。生活质量主要指目前的感受,护生在生活质量方面得分偏低,分析其原因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今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好,大多数大学生生活得都很安逸,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感觉生活枯燥无味,找不到精神寄托,使许多学生变得茫然和无所适从。除此之外,导致护生目前感受较差的原因还可能与孤独感有关,部分护生较为内向羞怯,人际角色被动,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在交往过程中容易遭受挫折和困难,在遇到挫折后容易退缩、逃避,害怕与人交往,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长期深陷于人际交往的困惑中,孤独感油然而生[10]。同时受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校教育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精神、人格等生命本身的关爱和呵护。因此,对在校护生进行生命教育,提高其生命意义感非常必要,无论对其走入社会还是进入临床工作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2医学生对生命意义感的认知情况亦较好,但在自主性方面有待提高对于医学生来说,对生命意义的认知较其他专业学生应该更为深刻,因为未来职业要求医学生不仅要珍惜和敬畏自己的生命,更要珍惜和敬畏病人的生命,此外,医学生学业繁重,就业压力大,在未来的工作中要经常面对死亡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本研究显示医学生对生命意义感的认知情况总体较好,对生活目标的掌握度与实践感维度平均得分最高,有87.8%的医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说明大部分医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有责任感,对生活充满希望,76.0%的医学生觉得自己有寻找生命的意义、目标或任务的能力,说明大部分医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但也有25.6%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在达成生活目标方面毫无进展,19.0%的医学生对达成自己生活目标方面没有意见,说明医学生在达成自己生活目标方面比较迷茫,缺乏自信,有的甚至找不到自己的生活目标。本研究还显示医学生对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认知水平尚可。但医学生在生活自由维度的平均得分较低,说明医学生的个人自主性较差,对自己生活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此结果与金玲玲等[11]在北京地区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3所医科类高校所研究的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的教育模式与高中不同,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各方面都处于放松状态,使他们产生了心理真空感,暂时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导致自主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在大学开始的阶段,开设生命意义课程,协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意义,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活在此时此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面对生活的挫折、关怀他人并且创造出属于自己人生的意义与未来方向,将来有助于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个人生活哲学的建立,使人生具有方向与目标,特别对于医学生来说更需要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协助病人用健康的心态面对死亡。
3.3护生在生命价值和生活目标维度的认知水平较医学生高,两者在自主性方面都有待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和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在生活质量、生活目标、生活自由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生命价值维度的得分护生高于医学生(P<0.05)。在“我觉得周围世界”这一方面,医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护生,说明护生目前对周围世界的感受比医学生差,原因可能是受社会舆论及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国护士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可度和医生相比并不高,甚至有些人认为从事护理不是很体面,这使护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了疑虑,有的大学生甚至不愿意告诉他人自己是从事护理专业的。在“如果不上学,我会”方面,有93.5%的护生认为自己有自己的事做,而医学生只有73.0%的人认为自己会有事做,护生和医学生都有生活目标,但护生的平均得分比医学生高,说明护生对生活目标的掌握度与实践感较医学生强。在“当我空闲时”这一方面,有54.2%的护生认为自己生活的有意义,68.0%的医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医学生得分比护生高,进一步说明护生的目前感受比医学生差。
生命价值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价值的肯定,本研究显示护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感较医学生高,尤其是在“我的一生”条目,护生得分明显高于医学生,在临床上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就是护士,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大多数护生在学习完与护理有关的一些专业知识后,逐渐了解了护理工作的意义和自己未来所要承担的责任,这使他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对护理专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孙红梅等[12]对医学生生命意义与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个体人格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命意义感的强弱,如果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较高,那么他会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心理健康水平良好。而医学生在步入大学以后逐渐学习有关的医学专业课程,课程多,压力较大,考试的要求也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学生的负担。部分高年级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后,看到的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够通过诊治恢复健康,因此会感到生命的脆弱和自身能力的有限,对未来职业的成就感产生怀疑,产生对自身生命意义感的消极影响。虽然部分医学生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及一定的生活目标,但他们没有去寻找自己人生的价值或者说有部分人根本找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大学生感受到了求职和学习的压力,这无疑会使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关键期的他们产生焦虑和压抑感,再加上学校对生命意义感方面教育的缺乏,使医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生活价值的肯定度低。这与刘明娟等[13]在山西大同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和长治医学院做的有关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和抑郁情绪的关系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显示,护生和医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目标,但在实现生活目标上缺乏一定的自主性,一定的生活目标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通过设定正确的生活目标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坚定的学习信心和较强的学习动力。反之,如果缺乏意志,则会让大学生在学习中容易选择消极和逃避的态度,不能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压力,在遇到困难时缺乏信心,甚至消极颓废。我们可以把生活自主理解为对生活把握和掌握的能力,因此它对深层学习动机有正向预测[13]。
4小结
某大学护生和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整体较高,说明护生和医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大部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目标,但在生活自主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动力不足,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虽然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但在实现过程中缺乏动力和自主性。因此,有必要对在校护生和医学生加强生命意义的教育,既能增强其生活的自主性,也能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有利于未来在工作中对自己职业角色的确立,引导学生建立未来职业应具备的生命价值观,使大学生有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积极地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对生命意义有正确的认知,在未来进入临床工作后也能珍惜他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楮惠萍.从大学生自杀现象看高校的生命教育[J].江苏高教,2007(1):148-150.
[2]高原.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4.
[3]林楠,陈嘉熙,李春梅,等.医学生生死观调查研究[J].医学人文教育,2013,34(10A):80-83.
[4]刘常清,李晓玲,王艳,等.高校护理本科生生命态度的调查研究[J].医院管理与教学,2014,29(2):348-352.
[5]冯小君,王丽,张龙禄,等.护理专业学生生命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教育,2009,6(4):150-152.
[6]罗丽萍,谢云天.757名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研究[J].科技向导,2011(33):99-100.
[7]Alfredadie Adie.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M].周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16.
[8]李月华.长春市不同层次护生生命态度的调查与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68.
[9]毛静,马莉.探讨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1):198-200.
[10]占春旺,胡光丽.护理本科生孤独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4A):69-72.
[11]金玲玲,李芳,刘芳,等.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其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6(3):22-25.
[12]孙红梅,王雷.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18-19.
[13]刘明娟,李然,肖海雁,等.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和抑郁情绪的关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2,28(6):37-39.
(本文编辑李亚琴)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凡属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中的析出文献以及电子报刊的析出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分别按“文后参考文献表”中4条、2条、1条和3条中的有关规则处理。除此而外的电子文献根据下述规则处理。
著录格式如下。
[标引项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a.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1]PACS-L.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DB/OL].Houston Tex: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1989[1995-05-17].Listeserv@uhpvml.uh.edu.
b.网上电子公告(EB/OL)。
[2]Online Computer Library,Inc.History of OCLC[EB/OL].[2000-01-08].http//www.oclc.org/oclc/menu/htstory.htm.
(收稿日期:2015-04-16;修回日期:2016-02-20)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7.032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3A-0874-04
作者简介徐雅利,本科,单位:45000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肖媛媛、梁晓燕、李亚珂、刘冈、林蓓蕾(通讯作者)单位:45000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