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创新促发展 团结拼搏铸辉煌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十二五”成就回眸

2016-04-08郝艳霞杨雅娟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十二五军工军民

□ 郝艳霞 杨雅娟



改革创新促发展 团结拼搏铸辉煌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十二五”成就回眸

□ 郝艳霞 杨雅娟

“十二五”期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1.83%,利润年均增长7.3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8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6%,全系统民品产值年均增长15.55%,全系统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大成就

陕西研制生产的一批重点武器装备列装部队,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显著提升,陕西省内军品配套创历史新高。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阅兵中,陕西军工抓总研制生产或参与配套研制生产的多项重要武器装备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些装备的精彩亮相,壮了国威、振了军威。在大型飞机研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陕西军工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家单位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丰硕成果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以来,陕西国防科技工业以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增强创新,军民融合,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以重点型号研制和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以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大大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全系统累计申请专利近3万项,获得授权近1万项。

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十二五”以来,全系统转化开发民用产品2000余种,其中300多种产品形成产业规模。新舟60、600系列飞机已取得270余架市场订单,新舟700飞机获185架订单,新舟飞机新增人工增雨功能,使用新一代无毒、无污染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长征六号火箭实现首飞,高分卫星和北斗导航在陕西全面推广应用,“水下机器人”开拓了开架式水下航行器新技术领域,全球首套AP1000核电站柴油发电机组填补了三代核电柴油发电机组国产化的空白,斯特林太阳能发电机发电成功。

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以来,陕西把军民结合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初步形成了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统筹。省政府成立了军民融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出台了贯彻国发3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省军民融合工作大会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明确了建设军工强省和军民融合大省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和落实国家中长期航空工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等,指导和推动全省军民结合产业和航空产业的发展。

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双百工程”。省政府设立每年1亿元的省级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持续实施“重点扶持100个军民结合企业和重点支持100个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的“双百工程”,加大对军民结合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共支持军民融合产业项目200余个,财政扶持资金数亿元,带动投资200多亿元。

加强军地合作,推进“央企进陕”。省政府先后与中航工业、航天科技、兵器工业、中船重工、中核工业、中国电科等军工集团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2012年“央企进陕”活动中与五大军工集团公司签订了共同推进总投资上千亿元的近百项军民结合重点项目建设协议书,已有几十个项目落地建设。在2015年新一轮“央企进陕”活动中,再次签订了“十三五”共同推进总投资上千亿元的数十项重点项目建设协议书。

省市合力,共推军民融合。西安市建立了军民融合基金,高新区制定了2013-2017年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宝鸡市把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工业发展规划,汉中市制定了航空智慧新城产业发展规划,渭南市出台了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

深化战略合作,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深化与中航工业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舟700飞机、国家民机试飞基地等重大项目和西安阎良航空新城、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建设。成立了注册资金30亿元的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组建了10亿元规模的西安渭北航空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航空产业发展。

统筹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场等技术转移中心、交易中心、孵化中心和转化平台,推动了高新区及更大范围的军转民和民参军;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加快了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截至目前西北工研院已实施军工民用技术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项目23个,新成立企业19家,累计实现工业产值44亿元。

加强指导服务,积极引导“民参军”。加强对民口单位政策指导服务,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单位参与国防建设,支持地方企业承接军工能力扩散。对民口单位的军品配套科研生产条件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军工配套科研和军贸任务项目给予科研补助。

通过上述措施,军民融合创新企业快速成长。“十二五”以来,全省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发展至500余家。5家龙头单位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在陕军工单位投资或参股的各类民品企业达300多家,其中总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5亿元的企业12家,过亿元的企业50多家。

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陕西军民融合基地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依托军工实力形成的航空、航天、兵器三大产业基地和航空智慧新城、船舶科技、军工电子、通用航空、航空装备制造、航空维修服务、军民用新材料等七园区,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配套条件完善、集群效应凸显的发展态势。西安航空产业基地形成了以整机制造为主,机载装备、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为分支,航空改装维修、零部件加工、飞行培训、航空旅游为配套的全产业链体系;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形成了以航天运载动力、卫星应用和航天特种技术产业为主的国内最大的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产业基地以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与新能源为主的产业构架初步形成。

“民参军”企业发展迅猛。配套产品涉及各军兵种,配套单位涉及十大军工集团。截至目前,陕西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持证单位已达200多家,民参军的企事业单位数量已超过中央在陕军工单位,其中民营参军企业60多家,民营参军企业上市15家。

民爆行业安全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以来,全省民爆行业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和政策,不断深化行业整合,生产、销售、爆破服务一体化逐步实现;积极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新建、改建工业炸药生产线18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两化融合”取得阶段成果,17条工业炸药生产线和4条工业雷管生产线接入了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生产基础和管理水平得到巩固和提升;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行业管理体系,组建了民爆行业专家库,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完善了政府、企业两级应急救援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连续5年得到省政府的表彰。预计到2015年底,全省民爆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54亿元、销售收入20.40亿元、利润总额3.00亿元,行业整体规模和经营效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军工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以来,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军工人才战略,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围绕军工科研生产中心任务,积极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军工强省和军民融合大省提供了坚强的智力保证。

人才工作领导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省国防科工办坚持把加强人才工作作为重要环节,常抓常议,定期分析研究工作形势,指导企事业单位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议事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全系统人才工作领导机制逐步完善。

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形成制度。省国防科工办组成军工人才招聘团,连续6年组织军工企事业和民口单位,赴北京、重庆、哈尔滨、南京、成都、兰州、武汉、大连等地18所重点高校举办军工人才专场招聘会,招聘军工建设发展领域亟需人才,企事业单位采取校企合作、远程教育、依托继续教育基地委培等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能力培训,促进知识更新。

人才选拔和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以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千百万领军人才、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陕西省首席技师等重大人才项目评选为契机,陕西省国防科工办严密组织,层层把关选拔,调动全系统各单位推动人才工作发展的积极性,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高端人才数据库,实现了对各类人才的专业分类、培养目标、保障机制科学化管理,为统筹使用人才、阶梯式培养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工文化建设异彩纷呈

“十二五”以来,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陕西军工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组织开展“军工文化月”活动、军工文化建设工作交流和示范单位评估认定工作,鼓励并支持各单位创作、打造反映军工精神的精品力作,积极参与陕西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推动军工文化建设深入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三个陕西”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各军工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军工核心价值观,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构建特色文化体系,扎实开展军工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行业特色的军工文化,在凝神聚力,统一思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全系统有5家单位被评为“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6家单位被评为“军工文化教育基地”,4家单位的艺术团被命名为“军工文化艺术团”;西飞公司创作的大型多场次话剧《追梦》被评为“2013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分别荣获陕西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第二届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作者单位为陕西省国防科工办)

猜你喜欢

十二五军工军民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