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军工“十二五”经济总量居行业前列

2016-04-08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十二五国防科技军工



四川军工“十二五”经济总量居行业前列

经过五年的建设,四川国防科技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单位数量、从业队伍、经济总量等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

四川省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是国家核工业、航天、航空、兵器、军事电子等军工产业的重要战略基地。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总体部署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始终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为目标,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力推动行业经济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力保障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顺利推进,实现了经济规模增长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为国家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业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下,四川深入研究解决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确保行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从“十一五”末到“十二五”末实现显著增长。

同时,积极引导支持民口单位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帮助民口企业争取并协调落实军品免征增值税等政策,取得保密资格的单位从近100家增长到近400家,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单位大幅增加,全省军品配套及装备动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加速涉军单位改革重组,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务实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改革重组,不断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实施股份制改造单位近50家,上市企业达到十余家。加速推进军民结合型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累计培育超500亿大企业1家,100亿以上企业2家,30亿以上企业4家。

重大专项科研生产任务成果丰硕

“十二五”期间,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围绕军工核心任务,坚持军品优先,重点工程和重点武器装备研制实现重大突破,有力推进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大型飞机、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实施。战机、发动机研制取得重大成果;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机头部段成功下线,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配套任务顺利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取得重要进展;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等重大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一大批新型装备交付部队,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把军民融合产业定位为“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力量,四川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将《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列入四川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支撑、工作推进、规划实施方面制定保障措施,坚定不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加大开放发展力度,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部分央属军工集团就共同推动四川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达成共识,先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了电子、航空、核技术等领域一大批军民结合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

充分发挥军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在川军工单位和“民参军”企业积极参加西博会、科博会等活动,与多个省市开展跨区域的项目技术交流,促进了资源互通、优势互补。

加强统筹管理,在7个市设立国防科技工业管理机构,形成省市两级政府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设立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通过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对军民结合项目予以支持。

据统计,从2012年至今,省级财政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资金显著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军民结合重点项目,带动了投资规模的扩大。坚持把军民结合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纳入“绿色通道”保障范围,切实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协调高效、保障有力”,为全省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发展保驾护航。

实施集聚发展,围绕航空、航天、核能与核技术运用、军工电子、机电装备、材料和化工、民爆七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绵阳、德阳、乐山、广元、泸州、宜宾等地区已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区,具备了较强的产业承载能力和基础配套能力,“军民融合、良性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

“十二五”期间,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技攻关,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研制生产进展顺利,承担国家、部委、军队及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丰硕,科技创新显著进步,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重大科技创新和推进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大力实施和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在航空产业领域、航天产业领域、核能与核技术应用产业领域、军工电子领域设立10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有力促进了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推进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一批产业带动性强、专业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目前已构建以军工企业为牵头单位的省级产学研联盟12个,以项目为纽带的产学研联盟355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各军工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点,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科研创新、管理创新力度,在多个领域中取得技术突破。

5年来,四川国防科技工业获得有关部委奖200余项。在四川专利奖评选中,四川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全省军民结合产业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稳步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授权国家和国防专利数量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产生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行业监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国防科工办按照“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的要求,认真履行国防科工局和省政府赋予的职能,不断提高行业监管服务水平。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做好行政审批项目、前置条件、年检年审事项和审批流程信息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加强军工质量、计量监管,制定《军工产品重大质量事故判定标准》,建立重大质量事故举报制度,完善质量文化活动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创新活动,为军工科研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做好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单位的许可年检、现场审查、变更核查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程序标准化、整改精细化”。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检查,开展军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评审工作,促进军工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人才队伍建设呈现蓬勃生机

“十二五”期间,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坚持以军工高层次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紧贴产业发展、紧贴企业发展,切实加强军工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呈现出结构优化、素质提高、实力增强、趋势良好的发展格局。

深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人才发展的事业平台,完善人才支持的政策体系,汇聚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先后有11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支持军工单位与地方院校、园区、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和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经过多年努力,全行业已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2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近百家,14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人才队伍。这些宝贵的人才资源为推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回顾“十二五”的发展,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的规划蓝图正在徐徐打开。

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发展机遇,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着力实现“两个跨越”。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推动四川省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为载体,以实施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为支撑,以促进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抓手,以政策措施体系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协同创新为源泉,以开放合作为助力,着力建设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带动力强的四川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体系,推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再续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十二五国防科技军工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