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拂开面纱,“山脚”风光亦精彩

2016-04-07傅婷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山脚刘备诸葛亮

傅婷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第一课时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让好的开端成为奠基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一篇新的课文,能否拨动学生学习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全副心思投入学习,至关重要。在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战火纷飞,天下大乱。可就是这样一个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课堂伊始,我就充分根据《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文本特点创设对话情境,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这部小说刻画了很多人物,也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说说看,你最喜欢谁,哪个故事又让你印象深刻。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刘皇叔三请诸葛亮》《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诸葛亮草船借曹箭》《烧赤壁周郎胜曹兵》《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苦肉计周瑜打黄盖》《赵子龙孤胆救黄忠》……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从孩子们的口中说出,跃然于眼前,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走近英雄,走近名著。

二、让字词与文意同构共生

在教学时我一共出示了三组字词:

拜访、辅助、形势、策略

诚心诚意、恭恭敬敬、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不同类型的文章能够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同样的,不同类型的词语能给学生理解词语提供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1.借助部首明词义

理解“恭恭敬敬”这个词语的意思时,我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恭”字的下半部分字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恭”字下半部分右边是并列的两点,这时我再出示“恭”字的汉字演变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它的意思同“心”,我们内心的“心”。这时再来问学生,你是怎么理解这“恭恭敬敬”的呢?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所谓“恭恭敬敬”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可谓是水到渠成。

2.借助背景悟词义

理解“群雄纷争”时,我一边出示一幅地图,一边介绍当时的故事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孙权、刘备对这天下都是虎视眈眈,势在必得。于是,群雄逐鹿中原,战乱极其频繁。学生看着,听着,立刻就对“群雄纷争”的意思了然于心,它指的不就是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去争夺天下吗!

3.结合语境解词义

学习积累生字词的知识目标一定要细化,它不是简单的认识、会读、会写,而是要能够根据不同字词的表达、应用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这些字词所处的语句的含义,做到点石成金,从而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在教学时我出示的最后一组词都是写景的,写的都是隆中的景色,隆中就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诸葛亮还有个外号,人称“卧龙先生”。以此为契机,我让学生立刻找出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最后结合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蜿蜒起伏”。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蜿蜒”都是“虫”字旁,“蜿蜒”就是像虫子一样弯弯曲曲的样子。再看“秀丽宜人”的“宜”又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课前预习查词典,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宜”的意思是“适宜、适合”,“秀丽宜人”指的就是景色迷人,适合人的心意。这么美丽的景色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不就是从那“蜿蜒起伏的山冈、疏疏朗朗的松林、清澈见底的溪流、青翠欲滴的竹林”中吗?在借助语境理解词语、读好词语的同时,学生也读通了第三自然段的这一处环境描写的语句。

撇去机械、枯燥的认读,给生字词的教学注入一点点活力,让学生借助不同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境加以理解,再用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这样的字词教学定会更扎实有效。

三、让朗读与会意和谐统一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在《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中,它们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1.揭示人物

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通过初读课文,学生一下就能说出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刘备和诸葛亮,关羽、张飞和童子在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因此他们都是次要人物。

2.把握情节

鉴赏小说要理清小说的线索,立足整体,明确情节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通过对课题的理解,学生知道课文写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那么这三次拜访的过程都是详细描写的吗?非也!第一自然段略写了刘备前两次拜访的经过,接着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的过程。我分别请三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朗读边思考,试着用简洁的话来概括这三小节的内容。在学生朗读、交流后,我概括如下。

第二自然段:上路前,责备张飞。

第三自然段:到隆中,耐心等候。

第四自然段:见面后,茅塞顿开。

第五自然段则是写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友情。

这样引导学生对每一自然段的段意进行疏通、概括,学生一下子就理清了这个故事的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3.分析环境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这段环境描写出现在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这里是诸葛亮住的地方。蜿蜒起伏的山冈在人们的眼中,就像是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像谁?诸葛亮。等待着谁让他腾飞?刘备。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仍然时时关心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国出力,他在我们眼中就像是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卧龙先生”的美称也是由此而来的。

在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揭示人物,把握情节,分析环境,体会“小说三要素”的独特魅力所在。

四、让教学在重点处留悬念

小说往往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和角度去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性格。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诸葛亮都是佩服至极。学生印象中的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足智多谋……一个个极尽赞美之意的词语出现在学生的口中,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呢?请学生找出描写诸葛亮的相关段落,加以细细品读。

1.直接描写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2.侧面烘托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3.环境烘托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我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着用文中一个词语来回答刘备的态度——诚心诚意。而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方法写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的呢?留作下节课研究。

第一课时,在品读完诸葛亮这个人物后,在此基础上适时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在重点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达到了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

虽然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每篇课文的题材不一样,课时目标也不一样,但是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却是我们探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伸手拂开那一层面纱,明确课时观,用心驻足在这里——第一课时,我们同样可以带领学生领略到无限的风光。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山脚刘备诸葛亮
坐佛
读懂刘备
我是云
刘备与徐州
抵达山脚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
刘备别具特色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