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培养方案探讨
2016-04-07李慧
李慧
摘 要: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但就业率却不甚令人满意。本文将以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为例,以问卷的形式调研商学院在校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从高校的角度出发,以完善职业价值观培养方案作为切入点。争取在大学阶段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企业需要的,拥有完善、科学职业价值观的大学生。改善商学专业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培养方案
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概念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所言;“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可能赋予其‘高贵、‘尊严,但同时,也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计划并使他陷入不幸。”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对待职业、择业的一种态度、认知和信念,是其对于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表现为其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与否的内心尺度,集中反映了大学生在职业需要和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
2 我校商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问题分析
本文选取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金融、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的各年级学生作为问卷对象,调研内容涉及职业价值观养成影响因素,及15种职业价值观在商学专业大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排序等问题。
排序结果依次为:经济的报酬、有管理的权力、独立性、工作环境、安全感、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上司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声望、成就感、创意的追求、智慧的激发、美的追求、变化性、利他性。数据显示,商学院专业学生择业时最为看重的是经济的报酬、有管理的权力,独立性。最不看重的是美的追求、变化性及利他性。并同时呈现出如下特点:
1.职业价值观维度调查中‘薪酬、‘管理权力备受推崇。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对于物质和权力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金融、会计等专业的学生,近距离接触经济形势,对金钱的掌控欲更加强烈。当被问及理想的月收入时,61.3%的学生勾选10000元以上,32.7%的人勾选5000元以上,5.5%的人勾选4000-5000元。而4000元以下的选项则无人问津。然而大部分学生缺乏对于自身的客观评价及对社会的客观认识,以至于出现就业困难,及就业后的不适应。
2.职业价值观维度调查中‘稳定受到认可,‘变化受到排斥。
学生对于工作环境的追求加深,希望更加稳定的工作环境,而变化性则被排斥。当被问及‘职业劳动强度较高,但待遇很理想,是否愿意从事时60.5%的学生选择‘愿意,15.6%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能找到工作就行,另外还有23.9%的学生选择‘不愿意。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青年学生对安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日趋强烈,而这必然造成一种拼搏向上精神的缺乏,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尤其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3.职业价值观维度调查中‘利他性位于最末位。
‘利他性被排序为15种职业价值观维度中的最后一位。近些年招入的学生多为90后,95后大学生,家中独生子女的占多数,在集体生活中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體荣誉感及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价值观出现个体倾向,可以理解,但若完全指向个人倾向,则从小处说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始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从大处着眼则不利于整个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同时对于社会的进步也有一定的阻碍。
4.职业价值观维度调查显示大学生欠缺对美的追求。
对‘美的追求排位倒数第三。事实上美学教育由来已久,民国时期蔡元培老先生就提出了国民美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美也是幸福工作,幸福生活的内在动力,缺乏对美的追求,必然会欠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造成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方案探讨
本文将针对问卷调研出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出现的问题,从高校的角度出发,以完善职业价值观培养方案作为切入点。争取在大学阶段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企业需要的,拥有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大学生。
1.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观为目标
应试教育模式,使得我们的大学生从小将几乎所有的经历都投入到了学习上,而进入高校后,更是强调专业课的学习。从而忽视了观念上的引导,有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消极心态,如:自大、自私、依赖、侥幸、自卑等等。因此,在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过程中,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都是必不可少的。
2.以了解学生需求为前提
马斯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以后,个人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更高层的需求。这些需求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成为我们的价值观,体现在择业的过程中,就成为我们的职业价值观,并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对于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对于薪酬的需求十分强烈;有的学生在姥姥、姥爷跟前长大,没有父母的关爱,缺乏安全感,对于安全的需求特别强烈,针对不同学生,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分类指导,避免学生形成过于偏激的职业价值观。
3.以职业体验为依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检验职业价值观的最好途径,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学校活动、社会活动中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的接触,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因此,将职业体验作为这样一种实践机会,提供给大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从而了解职业要求、确立职业目标、调整职业规划、强化职业意识,最后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商学院的一些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实习愿望,但对于社会资源欠缺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得到的实习、实践机会是有限的。此时,校企联合、信息畅通无疑是帮助大学生获得职业体验的重要途径。所谓校企联合,并不应只局限于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专业课教师无疑在相关学术领域有着权威性的地位,由于科研,调研的需要,与很多企业也有很好的联系。若能将适合的职业体验机会多多提供给学生,必将强化大学生对于就业相关的正确认识。
4.以文化理念引导为辅助
文化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著名的职业辅导理论家高特弗莱德森提出了职业选择上的“限制与妥协”理论。她认为:人们在遇到环境限制时,在职业选择上通常最先放弃的是兴趣,其次是社会地位,最后是性别角色(即人们传统上认为适合男性或女性担任的职业,例如,男性从事护理专业,幼师专业的人员很少)。这体现的是社会群体的职业价值观。由于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所以文化价值观很容易为个人所采纳,从而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无论在日常的教学还是学生事务管理中,都应对学生进行正向的文化理念引导,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中去,进行适当的美学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善于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