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中存在问题
2016-04-07刘丽君
刘丽君
摘 要:教学方法的选用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从调查中可以初步了解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有关教学方法选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可以为更好的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选用提供策略依据。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问题
自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综合性科学课程的开设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阶段,小学科学课程取代了自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实现,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施成效,进而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从调查中可以初步了解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有关教学方法选用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1 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内化程度不够
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在教学实践和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同时教育者内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执行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联系。由于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施行的时间还不长,从《自然》向《科学》的转变过程中,不仅内容组成上发生了变化,而且教育目标、教育宗旨以及教育方式等上位理念也在发生着重大改变,然而就教师问卷中有关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职业流动现象比较严重,学科专业性比较低。科学教师队伍的规范性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理念自上而下在教学中的实施。
在对科学教育培养目标认识的调查中,科学教师普遍认为科学教育最应该注重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这点上看,当前教师的观念是與素质教育核心思想相吻合的,说明近几年对于教育思想在理论上的推广还是比较到位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己经发生了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基本上只停留在表层意识上,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与之相关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并没有成为大部分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教育理念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统筹整个教学的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能够理解当前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而且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履行相关的思想,也就是要实现教学理念与教育执行之间的一致性。而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措施和方式,为了防止教育目标的偏离,在方法的选择上必须要考虑其对教育理念的执行情况。由此可见,教师对教育理念的内化程度上的不足无疑会影响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合理选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必须要加强教师教育理念的内化程度。
2 教师对教学方法系统的认识不足
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包括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属性、运用范围、实现效果的全面认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常会根据教材的建议以及自身的教学惯性来选择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对教学方法作为一个方法系统最本质的认识。因此,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对教学方法的认识”纳入到影响教学方法有效选择的因素中去,但是根据对生命科学部分内容下教学方法的选择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达成效果之间的匹配性问题还是存在理解性差异。而且由于科学教师对于培养目标中关于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科学情感的培养等方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对教学方法的认识通常停留在它的直观操作上对认知发展的作用,而很少挖掘其中可能蕴含的情感因素。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正视自身的认识结构中对教学方法的认识问题。
3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落实不到位
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实施程序,因此对于选用的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的认识基本上很难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一般很少会考虑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是否有利于教学方法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师问卷中关于“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的调查中很少有教师认为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会对其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影响。而在教学实施上,对教学方法在操作程序上的不同的处理会让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感知也发生变化,在对被调查的六所小学的师生关于课堂教学方法方法使用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师生对于教学方法的感知存在差异,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上还存在问题,从而使相应教学方法的落实情况出现偏差。通过前期师生问卷中有关科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可以反映出在教学方法实际执行上教师针对不同年级的教育对象参与度的把控、小组合作方式的有效开展、教学方法的随堂调控以及教师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和认识,这些有关实际操作上问题势必会影响教学方法使用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在操作程序存在的问题有一个一般化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教学方法选择和使用的有效进行。
4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上存在不足
在当前教育转型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教育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学方法的创新属于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时需要根据其对象和学科的特殊性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适应性调整,这样的调整既可以是要素调整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组合,但是由于教师普遍反应在教学方法选用上自身最需要提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就是“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能力”以及“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因此,教师对于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普遍缺失,往往会使科学课程教学方法趋向于刻板化和传统性。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性运用的局限就会限制教学方法选用范围,从而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就目前科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将会长期成为影响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补偿性因素。
5 大多数小学的客观办学条件欠佳
小学科学课程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一系列自然科学知识,小学科学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自己的认识水平上实现科学的再发现,这也就决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属性。作为一门实践性质较强的学科,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设施支持,学校的教学设施是保障科学教学高效顺利幵展的必要条件,多元的教学设施可以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更为广阔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便利。在前期的调查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学校都配有实验室,大部分学校也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室,而对于那些能够拓宽科学知识获取渠道以及营造校园科学普及氛围的设施就相对较少,甚至有少部分教师反映,由于学校的教室不够,一些实验室已挪作教室使用。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与科学教育需求之前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学校整体办学条件有限”已经成为影响大部分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法选择的限制性因素。面对这样的客观现象,一方面学校方面应该尽量完善教学需要的设施,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要善于挖掘有利于科学课程教学的资源,寻找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新形式或新途径。
总之,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方法的选用已经开始趋向于多元化,但由于缺乏相关研究的理论指导以及外部环境的支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仍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调查中发现其影响因素涉及教学观念内化程度、教学方法的系统认识、教学方法的操作实效、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以及客观条件和规模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用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教育理念的影响也有教育实施和创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苑芳.《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
[2]黄平.《浅谈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J].赤子(上中旬),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