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的几点思考

2016-04-07彭燕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高校英语思考

彭燕

摘 要:目前在我国高校内英语教育中具有广泛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较多高校教师及学校均无都对外输出、宣传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及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导致我国整个教学过程无法达到良好的质量及效果。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讨此现象出现的因素,并提出其对策,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英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思考

由于我国英语教育体制及教学理念为了适应发展,在不断地推行改革措施,所以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渐加入大量多元文化教学方法,通过有关教育部门的有效支持与配合,使得学生在语言文化学习方面得到明显充实。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单需要高校英语老师将语言中的相关语法特征教与学生,还应该将此语言具有的英语文化内涵及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知识教于学生,由此使得学生跨文化语言学习能力及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得到增强。但是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文化教学很少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而且此教育方法通常不会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跨文化教学的载体,由此使得较多学习英语的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被动”成了单纯进行信息传递的一方,成为了“哑巴英语”的受害者[1],而在我国英语教育界将此类现象称作“中国文化失语症”,而此种在跨文化英语学习与交际过程中,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出现明显缺失,由此使得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难以得到弘扬,无法全方位的正確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了解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合理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文化失语症概念

文化失语症(Aphasia),开始作为医学术语存在,是指因受伤或疾病而导致大脑受到损伤从而使得思想表达能力、口语、书面语理解力出现部分或整体性缺失。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很多文学评论家对西方文学思想不断入侵,且中国古代文学思想逐渐流失予以了明确批判,所以产生了“中国文学失语症”这一说法。“中国文化失语症”此说法最早是南京大学从丛教授(2000)提出的,通过《光明日报》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而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大量外语教学专家均对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予以了较为系统性的研究,但却未形成比较权威且得到公认的定义。通过对“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总结概括,笔者认为较为合理的概念为:中国文化失语症指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无法以准确流利的目标语适时完成主动地、有效地、对等地往外输出,在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形成交流能力缺失的现象[2]。

2 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背景

我国教学部对高校英语专业相关教学模式及备课方式予以了比较详细的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则对大学英语课程予以明确规定,高校应将西方文化有关课程设为选修课,而且应开设涉及到中国文化的专业性课程,便于学生能够掌握大量中国传统文相关内容,便于学生在了解外国文化历史时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更为深入的学习与了解。由于受到全球经济范围的影响,使得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性。在《剑桥英语语言百科全书》内提到[3],超过一半国家将英语纳至本国语言中,且很多国际组织将英语作为通用言,由此使得英语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政治一体化发展更为快速,使得“单极化”模式逐步形成,但是我国高校英语在教学方面正处在发展的时间段内,学生进行跨国文化交际时能力还比较薄弱,无法使得本国文化通过英语进行表述,导致“中国文化失语”进一步加重。高校英语具体教学时应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广泛传播及弘扬,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增强。有调查报告分析,有的高等院校中学生将自己较为熟悉的内容能够进行清晰叙述,但学生自己并未涉猎过的东西却通常较少进行了解。由此可知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文化予以了过度重视,却使得中国文化未进行系统传承,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发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若单纯注重语言,而忘记其承载的文化意义,那么语言会同样难以维系自身存在的价值,无法保持语言原本的寓意。所以学习英语文化并非单纯对语言进行相应的理解及感悟,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完成相互间的交流。而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处理时,若有问题也往往会对本土文化产生影响。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其文化所呈现的不合理现象,导致高校学生对中国文化缺乏认同感[4]。

3 针对中国文化失语教学的策略

3.1 明确中国文化教学“官方”意义

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大纲中,针对英语教学教材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制度,但其中的细节问题并未予以定性定量规定,其管理理念存在明显隐秘性及分散性,并且对整体教学目标并无较为完整客观且系统性的套路,由此使得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会根据个人喜好及习惯来开展教学,在将中国文化知识进行融入时显得过于随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并无较为整体性的感知,由此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有关教育部门需针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大纲进行明确细致化规定,以便为培养跨语言文化知识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3.2 培养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生活于一定文化历史范围内的人,对其文化往往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自知之明,且对此文化的发展均会形成一定的认知感。在对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找准自

己的位置,并且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英语相互结合,由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播,发挥对外弘扬的作用,通过英语创新有效反映中国文化,使得高校学生可以有效传承中国文化。对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丰富涉及中国文化的相关元素。通过对我国目前现行大学英语教材进行观察发现,涉及到中国文化的课文及词汇比较少,因此高校在对外语教材进行制定时需对中国文化加以重视,将可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特色的内容加入,例如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经典书籍进行翻译,包括《论语》、《道德经》等,或是加入一些深谙中西文化的著名学者的作品,例如林语堂等。如此可以使得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而且能够使得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得到提升,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之能够在颂扬和宣传中华民族文化方面保持较高的热情。

3.3 加强高效英语教学课程的兼容性

在欧美一些国家例,开展外语教育时,有的学校会推行更具有兼容性的教材课程,开展外语教育时,会设置一些较为独立的课程,由此可以促使本国文化知识更好的融入,也使得本土语言文化知识能够更好地得到传播。

3.4 加强教师中国文化素养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作为语言及文化的直接传播者存在的,教师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及其对文化教学的认知程度对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态度往往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中国文化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理念,以便在教学中将中国文化合理融入及渗透,对学生正确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引导,提高学生正确鉴别西方文化的能力,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5]。

3.5 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对教学质量体系实施专业评估能够可反映高校所具有的教学质量以及达到的教学效果,可以较为全面地、客观地、科学地显示学生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应用水平。对高校英语独立课程设置情况实施合理测试可以促使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具有科学监督作用。

4 总结

英语教学中,应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予以合理关注,根据情况情况选用正确的英语教材,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教学有效引导,使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避免“中国文化失语”。

参考文献

[1]周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121-124

[2]翁燕文,徐永军.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100-103

[3]王德易.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3):16-17

[4]黄秋畅.国内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述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1):40-42

[5]介家虹.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科教文汇,2014,(8):90-91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失语高校英语思考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因分析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