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优化情境创设的策略
2016-04-07范霞
范霞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引发学生一定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但是,我们透过一些课堂现象,清醒地认识到:创设情境的方法尽管很多,若不关注文本特点,忽视学生学情,不进行有效整合,则无法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误区一】一味追求表面热闹,剥夺了学生品味语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但若只是一味追求表面热闹,教学就会走入“有境无情”“高耗低效”的怪圈。
【策略】变“虚”为“实”,创设“对话”情境,凸显阅读教学本质
“对话”是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展示,是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变“虚”为“实”,精心创设“对话”情境,促使学生去和同伴、老师、文本对话,发展思维,获得发展。
笔者在执教《花木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一课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你们现在就是木兰的家人,你们为什么不同意木兰从军?”学生从多角度换位思考,说出了自己对木兰从军的担忧之情。“自古以来,打仗都是男人的事。女子的力气没有男子大。”“要是木兰被发现是女子,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满门抄斩啊!”“一旦上了战场,就可能战死,再也回不来了!”笔者继续启发:“家人非常担心木兰的安危,百般劝阻,如果你就是花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说得十分精彩。“父亲,您年老多病,恐怕连骏马都跨不上去。弟弟小,连枪都拿不动。我去最合适。”“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情况很紧急,我自小习武,身强力壮,就让我去吧!”“我会女扮男装,不会让人发现我是女子的!”像这样采用角色体验法,创设了多个对话情境,建立了具有活力的“对话场”,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形象。可见,变“虚”为“实”,创设“对话”情境,能触及到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发挥巨大的魅力。
【误区二】被动选择学习方式,偏离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轨道
在创设情境时,有些老师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忽视了阅读教学是“为学生发展服务”这一最本质的目标。无数种教学方式频繁交替出现,课堂上无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使课堂几乎成了教师展示教学方式的舞台,而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无法与文本产生共鸣,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的教学形态已经严重偏离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轨道。
【策略】由“表”及“里”,抓住“关键”词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教师只有充分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让他们学会理解和运用语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笔者在执教《木兰从军》(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时,从学生生活出发,采用了抓“关键词”的方法创设了一个个连环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自由读第二小节后,指导学生找到朝廷下达征兵文书后,木兰的心情是——“焦急万分”,先让学生简单说出自己对“焦急万分”一词的理解,再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 “焦急万分”的生活体验。随即联系课文:“木兰又为什么会‘焦急万分?”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介绍文本背景,引领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体会面临家忧时,木兰焦急万分。面临国忧时,木兰更加焦急万分。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朗读表现出了木兰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情。“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选择关键词句,由“表”及“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深入文本的情境之中,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误区三】忽视课型文本特点,淡化了教师课堂引领的作用
低年级阅读课型丰富,有些文本适合配乐美读,情感的激发特别重要;有些文本适合展开想象,思维的空间比较广阔;有些文本离学生生活十分遥远,需要“搭梯子”降低理解难度;有些文本比较浅显,只需提供图片,学生就能理解和感悟。如果教师忽视了课型和文本的特点,放弃了教学引领,就无法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无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情感。
【策略】“同”中求“异”,把握“课型”特点,整合最佳教学方式
教学虽有固定的模式,但教无定法,我们可以“同”中求“异”,根据课型和文本特点适当整合情境创设的方法,辅之以饱满的热情、适宜的语调及和谐的教学方式。
笔者在执教《小河与青草》(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时,考虑到这篇寓言故事是以小河与青草的对话展开的,重点之一是帮助学生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文中“小河对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这一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情境创设法,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先采用有趣的表演法让同桌两人动起来,“紧紧抱住”对方,感受词语的含义,再思考课文中是谁“紧紧抱住”谁。转换角色说话——“我就是一棵棵的小草,我是这样抱住泥土的——”教师启发思考:“如果小草没有把泥土紧紧抱住,会发生什么事?”在学生略显疑惑的眼神中,老师采用现场演示“小魔术”的方法,让学生亲眼看到泥土会让清水变得“浑浊”,从而形象地感受到小草的“抱”对于小河来说功劳的确很大,值得感谢。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角色朗读激发学生情感,使其领悟到生活中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把握“课型”特点,做到“同”中求“异”,才能整合出最佳的教学方式,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深奥的道理,最大限度地寻求到语文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