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动单导学模式下低年级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
2016-04-07刘小燕
刘小燕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起源于如皋在全国基础教育界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活动,并以“活动单”作为导学的载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活动单导学模式”可以有效激活其天然的爱动脑、爱活动的特点,成为学习的有效动力,因而是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低年级课外阅读也就有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此视角去梳理、研究课外阅读的现状,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思考。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展开了课题研究。
一、低年级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需要有益视角
活动单中显示的是学生的活动轨迹(这是活动单设计的重要思路之一),对于阅读情况而言,重在通过活动导学的视角,去观察并研究学生的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的过程告诉我们,这其中需要三个关键点:其一,对于低年级学生这一特定的对象而言,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活动,其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参与,即通常所说的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则体现为学生的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其二,对于课外阅读这一特定的活动方式而言,要从“课外阅读”变成“课外有效的阅读活动”,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引导(而不是机械的指导);其三,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主客观合一的学习行为而言,要想把握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建立活动单导学视角下的合理认知,即不纯粹是经验性解读,更多的应当是活动导学思想下的主客体对照。
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观照下的课外阅读现状
基于以上的认识,课题组全体成员都建立起了以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为背景、以活动导学为核心思想的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的工具,从而保证了对课外阅读现状把握的客观统一性。在这种客观统一性的认知过程当中,对于课题组的研究对象而言,他们的课外阅读现状基本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限于篇幅,本文仅阐述现状中的对立面,对其他方面暂不赘述)。
第一,学生的阅读需要与学校开列的书目之间脱节。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需要更多的基于自身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常常受到学生的天性影响,如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与动画片相关的阅读,喜欢一些玄幻类的书籍,而这些书籍是不可能出现在学校开列的书单之上的,一些经典的阅读书目包括《森林报》这样的世界经典,很难成为低年级学生直觉作用下的阅读兴趣点。用活动单导学中活动导学的思想来观照,这其实反映了低年级学生的活动需要与活动要求不匹配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方向另一方的完全妥协,而应当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能够推进课外阅读的活动,通过基于学生需要的活动的引导,来让学生的兴趣点发生迁移,从而实现学生与课外读物之间的无缝对接。
第二,学生的阅读动力与教师的阅读要求之间存在距离。从天性的角度来看,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以自由的身体活动作为课外活动的首选方式,因此课外阅读客观上是缺少直接动力的(至少宏观上如此),因此寄希望于学生能够一下子喜欢上课外阅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不少同行对学生的批评恰恰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活动单导学强调活动导学,当将课外阅读理解为“学”时,应当发现这一活动是需要以“活动”来“导”的。在课题研究中也发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导读”,即在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需要与教师的课外阅读要求之间,搭建一个活动的桥梁,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体验文本中的某个细节,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从而拉近与教师阅读要求之间的距离。
三、基于活动单导学模式谈低年级课外阅读导学
研究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这是一个起点与终点的关系,教师在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中,需要充当的角色是“活动的设计者”。基于以上现状的分析,这里主要谈谈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导学。
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课外阅读的“导学”,更多的应当是依据学生的天性因势利导,通过对学生阅读现状的把握,去设计有效的“导”的途径。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同样发现,基于所教学生的具体特征,去开列一些具有校本甚至是班本特征的课外阅读书单,尤其是让学生参与到书单的开列过程中来,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与高效课外阅读的距离,而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正在于发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阅读材料选择的自主性,或者说将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本身就当成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又可以让学生迅速地直接参与。类似于这样的一些活动的设计,客观上保证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活动存在的高水平价值。
总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及活动导学思想,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可以发挥工具性的作用,对课外阅读的导学可以提供有益的指导,两者之间这种相得益彰的关系值得持续思考。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