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存在感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
2016-04-07郑秋艳王亚男岳爱菊
郑秋艳 王亚男 岳爱菊
摘 要:目前高职学生存在感危机正侵袭着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成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极大障碍,也成为职业教育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调研了高职学生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空间的存在感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现实存在感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存在感;原因;对策
存在感是指个体被他人特别注意而产生的感觉。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概括性的话语:存在即被感知。意思是,被另外一个心灵所看见才能证明某事存在。所以,存在感并不是自己的动作,也不是言语的发出,而是外界的有效回应。其体现在:首先,人需要有群体归属感,在群体中能感受到安全,感觉到被人需要,被人信任;其次,要有社会认同感,包括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对个人的关注、认同和尊重;另外,还要对社会有贡献,表现为个人对其社会价值的自我肯定。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存在感是爱和归属的需要中的一部分,学生有足够的存在感才有向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的可能。研究存在感,对学生成长成才、对高职教育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分析高职学生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空间的存在感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职学生现实存在感的一些对策。
1 高职学生存在感现状
目前,受诸多新媒体的影响,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发展旺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老师们普遍反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找不到感觉了,学习兴趣下降,上课时无精打采,而在网络中倒是游刃有余,活跃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根据对个别学生访谈得知他们中大多数并非对网络有多大兴趣,只是觉得空虚无聊去网络中打发时间,或者是带着现实中的一些困惑到网络中去找安慰。为了解具体情况,我们特意编写了调查问卷,从个人感觉和社会评价两个角度对学生在现实与虚拟空间中的存在感进行调查,问卷采取六点计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存在感越高,当各题均分处于3.O~4.0分之间时,表明存在感处于中等水平,均分低于3.0分,表明存在感水平较低,均分高于4.0,表明存在感水平较高。结果据统计发现高职学生在现实中的存在感普遍较低,个人取向的自我存在感只有2.6分,社会评价有3.1分;而在虚拟空间中学生个人取向的存在感和社会评价的存在感都在4.0分以上。
这些数据表明高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普遍比较自卑,感到自己不被认可,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掌声,生活平淡、乏味,学习生活对高职学生失去了吸引力,于是很多学生才怀着对前途的困惑和存在价值的怀疑无所事事地游荡在网络上,盯朋友圈、刷空间、逛贴吧、混脸熟,在虚拟空间里“刷”高存在感。上课人在心不在,下课手机不离手,晚上玩通宵的学生越来越多,造成学校的管理难度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动力。
2 高职学生现实存在感缺失原因分析
影响高职学生存在感的因素有很多,外界社会环境和学生自身主体共同导致了存在感的缺失。社会、学校和家庭从不同层面共同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认知和行为。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认知方式和心理感悟方式。市场经济的最大利润原则,滋生了学生的拜金主义思想,金钱成了魔术棒,造成学习兴趣下降;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造成了学生的物质享乐主义思潮,不少学生崇尚“及时行乐”;另外,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面对面近距离的接触机会少了,导致个体与共同体的相分离,个体就容易产生空虚感。另外,社会的偏见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的原因之一。
(二)高职教育的不足
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不好,但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一般较强,这也正是高职教育培养职业化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所以高职教育本身实践性教学应该较多,但因硬件建设条件的不足,使学生难以达到学了会干,干能干好的效果,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转化成产品。再加上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第五学期基本安排学生开始顶岗实习,学校的直接教育管理弱化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处于自由散漫阶段,造成半年多的时间因就业单位不确定,学生处于“放羊”状态,找不到在就业和学校之间过渡的存在感。
(三)家庭教育的偏差
高职学生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自我认同和存在感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过于严格的要求或过高的期望会增加子女的心理压力,剥夺子女应有的接触自己兴趣的权利,致使子女产生厌学、孤僻,甚至完全叛逆,或是一旦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就归因为自己无能,并借此逃避责任、逃避现实;溺爱和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又会使子女已经习惯于父母做好决定,到需要他们做决定的时候就迷茫了;而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让子女缺乏父母的关爱,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的塑造,让孩子无归属感、无安全感、更无责任感。
(四)高职学生的特点
处于青春期晚期阶段的高职学生是个特殊敏感的群体,学历低使他们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惘,使他们感到“己成人”的“我”在现实生活面前仍是那么无能为力;他们想摆脱对父母、长辈、老师的依赖,放弃权威,追求独立人格,但又缺乏辩证思维和独立能力,其人生价值的理性认识与行为选择经常出现脱节;另外,高职学生总体心理素质不高,缺乏恒心、毅力和抗挫折能力,会使他们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还有考试不及格、竞选失利、就业困难、失恋等生活中总会发生的客观事件,总能让高职学生夸大后果的严重性,稍有不顺就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极其密切,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自我存在感危机正严重侵袭着高职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成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极大障碍,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我们如何才能将学生的视线从网络“拉”到现实中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归属感、社会认同感和社会价值感呢?
3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现实存在感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信息资源,理性使用网络。
21世纪,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正以其无与伦比的速度更换着,互联网不可避免地走进了高职学生的生活圈。正是社交网络的广泛性、隐蔽性、平等性、简便性使得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感较低的高职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当下杜绝已然不可能,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我们认为一是学校要充分开发校园网络资源,丰富网页内容,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建立绿色网络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上网的机会;二是可以开设网络素质教育课程,专门讲述网络知识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教他们掌握如何制作网页,如何参加网络会议,如何在网上交流信息,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创业等技术,使网络为学生的学业服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网上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三是可以开展上网的心理辅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使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做到适时但不沉溺于网络,处理好学习与上网的关系。
(二)提高高职学生的归属感,理性面对现实。
在高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对学校的不认同、归属感的缺失也会导致学生存在感的不足,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学院的长远建设和发展。为此,我们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使学生全面了解就读的高职院校,增强爱校情节。在日常管理中提高服务质量,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以学生的前途为目标,想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校归属感;要发挥各社团和部门的作用,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和团体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集体的力量,感觉到自己需要别人和被别人需要,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归属感;同时,还要邀请一些优秀的毕业生来母校和学生座谈,并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网页、QQ、微信和论坛等向在校学生们展示校友在各行各业良好的发展情况,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们清楚、直接的认识到,只要我们今天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将来踏入社会,我们一样有美好的未来,让学生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三)通过社会实践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同度。
在社会实践中,高职学生不再是课堂里被动学习的客体,而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施展才干,大显身手,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聪明才智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用自己的努力既能赢得社会和他人的支持、肯定和认可,又能在摸爬滚打中锻炼意志品质,找准自己位置,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可以加强学习的动机。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可使高职学生自身在心态和能力各方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在毕业时就能找到与自身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相匹配的工作,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
(四)接纳自我,增强参与意识,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理论水平不够深厚,但往往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各项活动,尤其是能够发挥他们特长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自信心,认知自己的性格特征,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够促进他们发挥自己优势和强项,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认识到即使学历不高同样也会被需要,也能对社会做贡献,在社会上也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和接纳。
参考文献
[1]【韩】白智娟 著,黎颖瑜 译,《存在感——如何证明你来过,活过,爱过》,中信出版社,2013.07
[2]存在之发现(罗洛·梅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9
[3]周永康,高职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陈世兰,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