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博士江宇虹:辞了高管当“农妇”
2016-04-07张临军
张临军
“云端仙女”成“农妇”
江宇虹出生于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成绩优异的她拿到了英国伯明翰大学MBA与市场学双硕士、剑桥大学管理学博士。留学回国后,她进入IT行业,曾担任戴尔大中华区高管,后来又在北京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云服务公司。
2010年,江宇虹怀孕了,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环境、最安全的食品,她和丈夫把家从北京市中心搬到顺义郊区。她租了20亩地,设计图纸,建房子,打水井,安装太阳能设施。吃的东西几乎都是自己动手,自己养鸡、养羊、种小麦、种菜、栽果树,院子就是一个袖珍农场。
谈及种地的初衷,江宇虹说:“小时候,我在乡下待过,在菜地里撒欢的日子,太美了。我不想让儿子从小连菜地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刚开始的时候还要忙云服务公司的事情,由于可以远程上班,只要有网线,时间、地点都不是障碍。周末的时候,公司不少同事都喜欢到江宇虹的私家菜园里种菜、锄地,吃农家大餐,尤其一些外籍同事。大家从果树上采摘最新鲜的水果、收割小麦自己磨面粉,临走的时候带些土鸡蛋和蔬菜。后来,有同事就撺掇江宇虹成立一个农庄,为大家种菜,让更多人吃到放心的农产品。“既然这种生活方式大家都喜欢,我是不是可以把菜园子做大呢?”于是江宇虹萌生了将这种田园式体验做成一个项目的念头。
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宗旨必须是不施农药、激素、化肥,拒绝转基因,尊重自然,用心种植出安全放心的农产品。2011年年底,江宇虹租下500亩大棚,真正打造起了一个都市农场。2012年1月15日阿卡农庄正式开始播种。
最初,江宇虹仍要忙公司的事情。但慢慢地,她发现将农庄做成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基地学问太大了。于是她将IT公司交给丈夫打理,一门心思钻进《千年农夫》等书籍,并走访很多农业专家,研究现代农业的种植方法。很快,从没接触过农业,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的江宇虹,竞成了高级农艺师。
把“农场”搬进手机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江宇虹决定把“农场”搬进手机。2013年他们推出了一个智能农业APP,同时为农庄里所有大棚安装上物联网设施。
说起IT,说起客户信息服务,江宇虹显得有些兴奋,因为这是她的老本行,她对这些驾轻就熟。“未来把IT运用到农业上,一定是大势所趋。而现在我们做的只是让大家在劳作的过程中玩得更加愉快。”
在农场经营初期,江宇虹就面临着土地租金贵、农产品生产周期长、有机绿色食品的销路等问题,很快这个IT博士就把农业和云计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农场就是一个IDC机房,温室大棚是机柜,农民是IT维护人员,地里的一垄垄菜是服务器上面跑的运用。”
江宇虹心想:“若是先有客户订单再进行生产,通过预付费模式,按需生产按量定价,岂不是既能保证良好的现金流通和销路,还能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靠着这种反向思维,农庄在经营的第一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零投资、零库存的经营模式。
“种地能带给人快乐。”江宇虹从科学角度介绍着她对农业的感情,“农作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农夫在田里种植,可以呼吸到充沛的新鲜氧气,振奋精神。”正是源于这种发自内心地对农业的喜爱,阿卡农庄一直坚持采用环保和生态的可持续种植方式。江宇虹向客户做出承诺:“完全自然生产,拒绝化肥和农药,拒绝转基因。”
很快又有人提出了有机蔬菜价格高的问题,江宇虹认为:“菜价高的原因不在生产环节,而在于中间渠道流通环节。减少中间环节是降低菜价的有效手段。”为此,阿卡农庄先后与京东签订生鲜自营协议、冷链合作协议,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了绿色农产品直供销售。江宇虹自豪地说:“现在农场里的采摘价格,比各大超市里的有机蔬菜至少要便宜3-4倍,但产品品质却高出很多。”
江宇虹开始四处“招兵买马”时,最先被拉来的就是她的旧交——董小雁。当时小雁在大望路最豪华的大楼里为“钻石小鸟”工作,卖奢侈品。当江宇虹向小雁发出邀请时,对方还以为她在开玩笑。对于农产品的包装江宇虹也要求专门设计,于是她找到在4A广告公司任职的设计师朋友赵磊。作为一名活跃在时尚界的设计师,赵磊最初接到电话时诧异地问:“蔬菜?”江宇虹告诉他:“你知道现在什么最时尚吗?农业最时尚!”
有了专业的包装还不够,还要有人来把好质量关。于是她又找来农林科学院的专业人员石爱茹负责科研。有趣的是,石爱茹很快就有了“黑丫头”(天天在农场巡棚的石爱茹,晒得很黑)的雅号。大家在一起,一开始整个团队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到放心的蔬菜。后来,这种远离城市、耕耘农庄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小伙伴们的认可,大家都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有意义的,什么颈椎、腰椎的老毛病也没了。
吸引“世界200强”入驻农庄
2013年1月15日,阿卡农庄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客户——甲骨文公司,阿卡最初的16个棚中就有12个是为甲骨文公司职工家庭供应蔬菜。这些大棚被甲骨文租来作为团队建设的园地,会定期组织员工采摘。
当这群IT精英放下键盘鼠标而手持农具,在北京这个现代化都市中“躬耕陇亩”时;当他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耕地、施肥、撒种、浇水而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时;当他们想着这并不是真的种植收获,只是享受着“累并快乐”的过程时,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兴奋而快乐的微笑。
江宇虹说:“只是在合适的时候,在食品安全出现危机的时候,像甲骨文这一类的外企,它的员工特别希望亲近自然、释放压力,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上,我们阿卡正好出现了,就这么简单。”
在钢筋水泥打造的城市丛林里待久了,很多人都会感到压抑,梦想着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田园生活。自从甲骨文入驻阿卡农庄后,在这里“玩种菜”的大企业越来越多。微软中国、IBM、壳牌、康菲石油、福特、一汽大众等重量级公司的徽标,也被贴在了阿卡农庄门前的名牌上。每到周末,农场的小路边就像开车展一样,豪车比比皆是。
最初,农场只种黄瓜、茄子和西红柿,现在仅蔬菜就有五六十个品种,这还不算各种特菜,昌平的苹果、上过太空的乌鸡、大山里的蘑菇,还有五指山的优良猪肉。
更有趣的是,现在每到周末,江宇虹都会带着儿子大苹果来到农场,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小家伙就主动去帮忙招呼,还带他们一起去看小动物、拔胡萝卜。一个人的时候,大苹果会很认真负责地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例如浇树坑、喂鸡、把鸡蛋捡回来。由于儿子个子小又没力气,浇水用的皮管子他只能拖着走,浇完一个树坑,他就蹲在那里,看这个树坑满了再浇另外一个树坑。“这让孩子从小就有一种承担,热情好客又懂得分享。这些可能是很多在都市生活的孩子身上没有的特征,在他身上都会有。”这让江宇虹感到十分欣慰。
目前来阿卡农庄体验种地的,第一种是有钱、有时间的中高层人士;第二种是注重养生、锻炼身体的人;第三种是在城市工作、有农村背景、对土地有感情的人;第四种是企业、团队采摘种植活动或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人。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农场配套有采摘园、餐厅、小动物园、艺术中心、儿童自然教育中心等。
经过江宇虹孜孜不倦的努力,在阿卡农庄这片土地上,逐渐描绘出一幅中国现代农业的美丽画卷。江宇虹告诉我们,她还会继续创新发展,公司将持续开拓连锁农场,盘活北京大量闲置大棚,降低运营成本,让有机蔬菜汇集京城,并且希望更多的人来阿卡农庄享受自然的福祉,开发心灵的力量,共同创造“快乐、积极、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