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工业区改造与发展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为例

2016-04-07关保华

四川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东区工业区工业化

刘 凯, 关保华

(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2.四川大学规划建设处, 四川成都 610065)



老工业区改造与发展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为例

刘凯1, 关保华2

(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2.四川大学规划建设处, 四川成都 610065)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工业逐渐走向衰败,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更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为例,着重分析其对于老旧建筑及构筑物的创新利用情况。

工业景观;保护与利用;音乐文化

1 工业遗产的由来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大部分工业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的沿海狭长地带,中西部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显得尤为稀少,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安全。于是国家作出重要决定,调整工业在我国地域上的分布。1960年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重要的工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搬迁,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这项调整不仅推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同时在中西部发展了一大批新的工业中心城市,也改变了我国原来大城市都集中在沿海的格局。1950~1980年经过30余年的工业化建设,前后共有40多座城市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重心,这些城市的工业生产部门涵盖了所有重要的战略经济部门 。从开始建设到改革开放,这一批工业企业早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代表了国内先进生产水平,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构成了我国当时的基本工业框架与体系。

进入21世纪新的经济阶段,为了顺应国际经济格局重大转变与城市化进程,国家已经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重点。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工经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首部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至2005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目前中国经济结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经济区域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领先于全国一个时期,环渤海地区也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从省级区域来看,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7个省市已经达到或者超越了工业化后期阶段,其中上海、北京已经率先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在整个中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各个地区都在向着工业化高级阶段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城市将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社会经济将进入产业布局、类型、结构的重构和转型的实质性实施阶段。在此过程中,许多城市老工业区由于改革滞后、机制不活、投资短缺以及技改缓慢,在失去国家扶植之后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大部分企业出现经济效益低下、土地大量闲置、下岗工人比例增大及再就业困难等严重的功能性和结构性衰退,严重的甚至危及城市的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和城市空间的迅速拓展,土地供需矛盾变得日益突出,由于城市老工业区处于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其更新往往给城市土地的开发置换带来了契机。诸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促使老工业区更新改造提到各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

当今,我们对老工业区的态度不再是一味的拆除和搬迁,更多的是对其进行修复保护和创新利用。北京的798艺术园区和上海的田子坊、八号桥创意园区等工业遗产改造区,就是我们国家对老旧的工业区由拆除开始转向保护利用的标志。2006年4月,无锡会谈推出了无锡建议,此建议的推出,让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成为有指导和有规范可循的有组织运作活动。

2 东区音乐公园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都的工业比较落后,在国家“一五规划”、“二五规划”期间,确定在成都的成华区、锦江区40 km2的区域内进行工业布点,工业用地达到14 km2,超过了整个规划区域的30 %,这就是成都的东郊工业区。东郊工业区对于成都的发展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时,东郊工业区的企业总产值占成都市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占成都市国有工业总产值的七成以上。东郊工业区经过数十年积累,形成了包含电子、机械、医药、冶金、化工、建材等38个行业大类以及184个行业细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2]。当年的东郊工业区远离市区,对城市不会构成较大的影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东郊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生产规模逐渐减小,工厂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差。成都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现在的东郊工业区早已成为成都主城区的一部分,由于较多的工业企业集中在这里,让东郊的“三废”突出,“热岛”郊应明显,整个城区的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东郊工业区土地利用率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也损害了城市的形象。东郊工业区也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2001 年,成都市经委、市政府通过了《关于成都市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建议》的文件。

3 东区音乐公园更新策略

3.1园区整体功能与定位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以东,建设路以南,沙板桥路以北,崔家店北一路以西的区域。其前身是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园区总占地面积14.5 ha, 在18×104m2的旧工业厂房原址改建,总建筑面积18.9×104m2,保留老厂房约14×104m2,是成都“东郊工业区”唯一完整保留的老工业厂区,建成后,总建筑面积18.9×104m2。 它是成都市唯一的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旧址保护项目,也是当下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业遗址改造项目。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确定了两大定位及三大重点建设目标,以中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为产业龙头,带动大量数字音乐内容服务商和渠道服务商入驻聚集形成的数字音乐产业聚集区。同时吸引了一批文化消费类企业以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互动体验园区。在两大定位指导下,规划了商务办公、演艺与展览、音乐培训、音乐主题零售、酒吧娱乐、设计酒店和文化餐饮这七大业态。作为成都市目前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以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为基础,结合工业遗产保护,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音乐消费商业街区。目前已入驻的企业可以实现消费者在园区内体验各种流行音乐和音乐衍生品的愿望,包括现场音乐会、明星签售会等。 二是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园。以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物理平台为依托,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音乐企业聚集地。三是音乐人才培养基地。为成都的音乐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2东区音乐公园改造分析

3.2.1保护性修复厂区空间布局

改造后的东区音乐公园保留了老厂区的组织结构。道路交通的组织方面,保留原老工业区内的道路,基本以宽阔的步行道为主,高宽比达到了1/2.5左右,由中央大道连接的东西大门是园区内主要干道,园区内部整体空间规划为整体一层和局部二层的形式,一层以互动体验、时尚秀场、展演中心、休闲生活为主,二层主要为商业体系、服务体系。布局结构和各节点要素得到全面保护的整体厂区向公众全面展开了有关工业生产的组织、流程、技术特征、相关设施、景观尺度和综合形象,也映射了工厂的发展历史进程,可以作为有关工业技术与文化的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巨型博物馆。

3.2.2保留原有建筑物等废弃的设施,转化社会功能

在音乐公园的改造过程中,红光电管废弃厂区保留了大部分的工厂厂房,基本维持了原状。修旧如旧,旧房新用,成为这个项目所采用的建筑手法,确定了“保留为主、新旧协调、品质至上、创意时尚、注重现实、多样呈现”的改造总则。

废旧工业区里的7号楼是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苏式风格建筑,经过修改功能置换后,将其打造成了一个极具特色、高品位的音乐文化主题酒店;位于园区中部的购物商业一条街,其前身是红光电子管车间厂房,改造后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园区中移动音乐俱乐部的前身是891#厂房,该厂房建于1991年,曾是彩色电视机显像管成品的生产线和装配车间;跨度24 m、柱高16 m的昔日厂房,已被改造为影院和剧场;直径达16 m的巨大氢气罐,打造为国内一流视听空间;夹层错综复杂的屏池炉、加工车间,化身为艺术展示殿堂;利用烟囱、架空传送带、锅炉等巨大构筑物形成的原料加工区已成为各具特色、各种音乐流派云集的音乐酒吧区。特别是标志性场地——成都舞台,在工厂中的空地上建起,作为目前国内独有的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专业户外现场演出场地,可同时容纳3000 名观众。对于存在着复杂的安全隐患,格局上无法适应新功能的大楼就只保留旧砖外墙,内部空间重新布局规划,以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而有些旧厂房由于原先的结构空间单调无趣,或是已老旧,就考虑新旧结合,把新扩建部分有机的渗透到原有空间结构中,使其合而为一[3]。对场地上的工业遗迹做富有创意的加减设计和转换,使工业构筑物、设备设施不仅成为红光电子厂的标志性建筑,也可以成为充满活力的地方。保留下来的废弃工业建筑构筑物或设施,处理成场地上的雕塑,只强调其视觉上的标志性效果,并不赋予其使用功能。园区中央大道距西大门不远的地方有一处跌水景观,它是利用一个废旧的锅炉改造而成;废旧的管道和钢架经过拼合、重组改造成景观长廊,废旧的推车改造成花坛;这个园区布满了这些由工业时代的构筑物改造的景观,既保留了工业的历史,也装饰了园区。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旧工业区面临的改造与搬迁,这是一个繁复而重要的工程,它关系着城市的产业结构改变与城市的功能提升,影响着城市经济、文化、业态、形态、生态等方方面面。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业区有着不同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在工业区的改造中每一个城市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发展,把握历史与文脉,借鉴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旧工业区改造实例,制定属于自己的老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利用法则。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作为国内成功的工业遗产改造实例,为其他城市的改造提供了可取的经验与教训。

[1]阳建强,罗超.后工业化时期城市老工业区更新与再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2011,35(4).

[2]唐毅.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改造思路及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2,38(27).

[3]黎梨.浅析工业遗产改造实例——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改造[J].学术论坛,2012(3).

[4]海源,袁筱薇.工业遗产保护在中国西部以成都东郊老工业区改造为例[J].四川建筑,2008,28(2).

刘凯(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关保华(1961~),男,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规划建设工作。

TU-87

A

[定稿日期]2016-07-07

猜你喜欢

东区工业区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石佛村
来自上东区的少女风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
苏里格气田东区组合式排水采气应用浅析
浙江:湿地内禁设开发区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