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设视域下官方话语的语用学分析

2016-04-07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预设

魏 宏 泽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1400)



预设视域下官方话语的语用学分析

魏 宏 泽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451400)

摘要:以语用预设理论为视角分析官方话语的语用特点。首先考察了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的官方话语,归纳出官方话语的特点;进而探究了官方话语特点的语用功能和生成原因,即语用学中预设触发语的大量使用。触发语的使用有助于在语义上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关键词:官方话语; 预设; 触发语; 语用学分析

官方话语对人们并不陌生。某个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机构或非行政机构会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处理过程进行陈述说明。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其语言听起来枯燥乏味,给人以似懂非懂的感觉,人们从话语中似乎听不到有意义的实际内容。因此官方话语可以定义为代表政府机构、公司和社会法人团体对于某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所发表的看法、观点和评论。官方话语值得分析,“是因为他们来自官方,在塑造一个社会的态度、意义和意识形态上起着直接的作用。”[1]例如:

例1记者问:“9·3”纪念活动引起各国媒体广泛报道和评论。一方面,媒体认为纪念活动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和维护和平的决心。另一方面,个别媒体认为阅兵场面也令人生畏,并报道欧美国家领导人未出席纪念活动。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我们一直强调,中国举办“9·3”纪念活动,是为了维护历史正义,追怀英雄先烈,珍爱世界和平,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大会的讲话中18次提到“和平”两字,强调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并郑重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中国发出的信息响亮而明确,那就是: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应当珍惜,和平必须捍卫。中国越强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就越壮大。[2]

他们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言? 官方话语的语言与其他场景中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 官方话语所使用的语言越来越成为语言学研究者们感兴趣的领域。 学者们期望从交际双方, 尤其是官方话语中探究出更多的信息。 语用学中的预设理论给出了解释。 语用预设是指言语交际双方已知的共有知识, 或至少是听到话语之后能够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3], 该信息已经包含在言语之中。 而造成预设效果的原因则是触发语的使用。

一、 官方话语的语言特点

生活中,突发的事件会引起公众的强烈情绪并引起扩大的关注。相关负责机构需要给予合理解释,以平息公众的负面情绪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而采取何种语言形式是相关机构需要仔细揣摩的。通过考察,可以发现官方话语的如下特点:

1. 句式规范庄重

通过考察例1发现,官方话语所使用的句式结构规范严肃,形式上显得僵硬。主要表现在并列结构的广泛使用:4个动宾短语构式:“维护历史正义,追怀英雄先烈, 珍爱世界和平,开创美好未来”, 3个“永远不”构式:“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3个以“和平”做主语的句子构式:“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应当珍惜,和平必须捍卫”以及1个“越…”“就越…”构式。这些构式结构规范庄重,缺乏多样性,贯穿整个官方话语。

2. 语义严谨正式

构式语法认为,每个构式都表达特定的语义,句子结构表达独立的意义,并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4]。由于官方话语中的语言由形式严肃的构式构成,而且这些构式多重并列出现,决定了语义上的严谨与正式。

“话语的意义发生在动态交际过程中,而不是由交际双方中任一方单独发生的”[5]。严谨正式的语言形式,拉远交际双方,使二者保持一定距离,起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作用。正式性是讲话者对语言关注程度的标尺。语言越正式,发话方和接受方距离越远, 反之亦然[6]。官方话语刻意追求这种语义效果,目的在于:①通过制造交际距离,撇清与对方声称的断言。②强调自身的立场。同时,语义正式表明交际中的一方话语使用者,强烈地坚持防守自身的观点,果断地排斥对方的声称和判断。

那么,造成严肃的句法结构和正式语义的原因是什么?语用学中的预设及触发语理论提供了解释:预设触发语的大量使用,致使预设效果的呈现。

二、 预设和触发语

1. 预设

预设,这一术语最早由现代逻辑学奠基人,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的,即,说话者为了证明自身的准确性,预先设定一个命题。例如:

例2X:明天我可能参加不了聚会了。

Y:明天有聚会。

我们很容易看出,如果没有“明天有聚会”这个预设,则谈话双方失去了共享的背景信息,那么交际就无法进行下去,至少该预设是可以从交际中推断出来。

Strawson 从真值角度分析:①如果X为真,Y一定为真;②如果X为假,Y仍然为真;③如果Y为真,X有可能真,也可能假;④如果Y为假,则无真值意义[7]。

到了20世纪60年代,预设概念逐渐进入语言学领域,形成逻辑语义学。后来,人们发现,逻辑语义学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预设概念应该进入语用学领域,因为交际过程的时间、地点、交际意图等因素都与语境有联系。

2. 触发语

多数情况下,语用预设是不能独立出现的,而是通过触发语引导出来的。词、短语、甚至从句构式都可以成为预设触发语。看以下例子:

例3我们将继续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次挑战。

例4这个公司设法成功改进销售模式。

“继续”一词就是一个语用预设。他预设了:我们过去一直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次挑战。这里,“设法”一词预设了该公司以前尽力改进销售模式。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核心概念。“语言选择要适应语境的发展和变化,即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8]预设与交际发生的具体语境具有紧密联系。预设触发语的出现意味着讲话者在他的言语中预设了某种信息。话语使用中的预设信息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通过作为触发语的词语或结构引发出来的。

从语法角度看,触发语由实义动词、修饰性词和小句构成,突出句子的核心信息,对主体实义词起到帮助作用,例如,“如果”“再次”“继续”“相对地”“进一步”“在……之前”“后悔”等。触发语与所修饰的核心实义词及其组成结构,共同形成意义构式。该构式预设了某种信息在里面。即便有些词是像动词这样的实义词,他们用做触发语后,也会充当助词作用,辅助后面所修饰的另一实义词结构。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当词处于一个构式时,结构中的其他部分就会对该词施加一种语义上的结构压力,进行语义限制,同时增加一定的语法特征,使其获得进入该构式的条件”[9]。 含有预设触发语的构式中,各个组件之间是有层次关系的,共同起作用,形成完整语义。就触发语而言,其语义较弱,但是起重要的补充作用。其目的在于,使说话者所表达的意义无懈可击,不给交际对方留下可以反驳的空间,起到牢固的语义防守。例如:如果我们购买了质量不好的产品,向产品销售部门投诉后,负责人会重申:

例5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质量意识,继续贯彻“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

不难发现,负责人的话既肯定了过去的做法(过去如何,顾客一无所知),又否认了目前质量存在的问题。由于“进一步”和 “继续”两个触发语的使用,使得自身在语义上得到很好的防守,同时为自身的过错进行了有效的辩护。那么,官方话语中的语用预设效果是怎样呈现的呢?

三、 官方话语中的语用预设分析

本文以政府机构和著名公司法人所做出的官方话语各一例为分析材料。由于政府机构是行政机关,著名公司法人是非行政机构的代表,因此二者的官方话语特点能够充分说明整体官方话语。

例6问:据报道,菲律宾国防部发言人6日发表声明,其中称菲国防部欢迎中国领导人近日宣布将致力于和平的承诺,但质疑中方展示进攻性武器。宣称中国政府应停止所谓致力于和平努力的“欺骗性言论”,展示诚意。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宣布裁减军队员额30万,展示了和平诚意,传递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意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赞赏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态度。菲方有关言论罔顾中国的决心和承诺,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不值一评[10]。

例7相关问题是由于我公司价签系统不完善而造成的,我们正着手进行升级改造。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公司特别加强了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及检查频率,并将积极与各地的物价等监管部门进行沟通,邀请各地物价检查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我公司相关负责人及员工加强培训[11]。

1. 官方话语的句法特征

例6外交部发言人的回答中,包括3个句子,共8个预设触发语。外交部作为典型的政府机构,其话语人的话语可视为官方话语的典型语言形式。从以上话语中,可以看出,3个完整的句子结构共使用了8个预设触发语。

第一个句子中,“宣布”“展示了”和“传递了”贯穿整个句子结构,引发和预设了被引领的信息“裁减军队”“和平诚意”和“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意志”。同样,第二句子中,通过“赞赏”“捍卫”“罔顾”的使用,触发了“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世界和平的坚定态度”。这些预设触发语坚定地表明了外交部话语人要传递的以上预设信息。而在第三句中,针对提问方的言论,外交部发言人使用了具有强烈主观倾向性的触发语“罔顾”“颠倒”和“混淆”,以强调预设信息的真实,即是非曲直和公道正义;同时表明对方言论的荒谬性。

例7的话语语境是2011年家乐福超市长期多收顾客费用的事实被曝光后,公司做出的正式回应。该官方话语包括2个句子,共6个预设触发语,分别是 “不完善”“正”“升级改造”“特别加强了”“积极”“加强培训”。每个句子中充斥着触发语的广泛使用。每个触发语所引领的信息,正是说话方的真正意图。

表1 例6和例7中的触发语

不难看出, 语法结构上, 官方话语句式严肃, 大量使用并列结构。 严肃的句式使语法结构更加正式, 使语言框架更加严谨和无懈可击。 例6中, 触发语“展示了”和“传递了”与预设的信息形成并列结构并行前进。 触发语“颠倒”和“混淆”与预设信息共同形成了另一个具有相对意义的并列结构。 例7中, 使用了“加强”和“积极”两个由触发语引领的动宾结构。 并列结构从语言形式上构筑了严谨的框架, 不为交际对方留下洞破的空间。

2. 官方话语的语义特点

例6整个语篇前两句所预设的信息都是“世界的公道和正义”,外交部话语人通过触发语的使用,强调了自身立场,表达了语义上的防守。最后一句通过使用具有主观倾向色彩的触发语,表明了菲律宾的官方言论是与“世界的公道和人间的正义”相违背的,以此进行了语义反击。

例7中第一句“不完善”一词预设了“公司存在价签”,“升级改造”隐晦表明“公司的价签系统不是足够先进”,把丑闻的原因直接归咎于“价签系统”。事实上,公众对于“价签系统”的任何信息包括设置、使用和管理情况都一无所知。同时,由于该事件问题严重,为了淡化人为因素,使用了如下触发语, “加强”“与……沟通”和“培训”。它们的作用是强调了被引领和预设的部分,即,“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及检查频率”“各地的物件等监管部门沟通”“对我公司相关负责人及员工培训”。

语义上,所涉官方为了占据道义上的主动,竭力在语义上进行防守反击。一个句子的意义是该构式的体现[12]。官方话语使用正式严谨的并列结构,在语义上同样表现为坚定的交际意图。 官方话语一方面充分利用触发语预设自身占据的道义高地,另一方面利用触发语预设交际对方背离公理正义的事实。在语义上,既为自身防守,也向对方进行语义反击。

从语篇意义的顺序来看,先进行语义辩护,强调自身的公正性。然后进行语义反击,突出交际对方言论的荒谬性。即便身处像“家乐福丑闻”一样具有社会负面影响的事件中,官方话语中也会充分使用预设的语用技巧,利用大量的触发语含蓄地预设某种隐匿的信息,为自身的行为找借口,进行语义辩护。为进一步在语义上为自身辩护,同时使用了 “特别”“积极”“升级”以增强语义。为清晰起见,见图1。

图1 交际双方语义双向图

图1中的双向箭头,代表交际双方语义进攻。图中交际双方的凹线代表一方的防守和另一方的进攻形成的语义态势。 凹型语义态势,既表征交际一方防守的结果,也是交际对方进攻的结果。在交际中,针对一方的语义攻势,另一方在语义上首先表现为防守,通过大量使用预设触发语,坚定强调自身立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语义反攻。反攻方式仍然使用大量的预设触发语,只不过具有主观倾向性的色彩,例如:“罔顾” “颠倒”和“混淆”。该触发语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主观性预设,认为“中国的决心”是罔顾的;“黑白”是颠倒的,“视听”被混淆了。最终通过语义防守反击,巩固自身立场。

3. 官方话语的语用功能

官方话语的语用功能主要是陈述功能。政府机构或非政府法人的声明都是对某个特定论题所持观点具体内容的阐释,是对自身观点的高度概括和具体陈述。

例6陈述了“中方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宣布裁减军队员额30万”的结果是“展示了和平诚意”,“传递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意志”这一事实。该官方话语进一步高度概括了该行为的积极影响,即“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赞赏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态度。”

例7由2个句子构成。第一句概括了“价签”问题产生的原因,即“相关问题是由于我公司价签系统不完善而造成的”。第二句具体陈述了家乐福公司针对该事件采取的处理措施:“公司特别加强了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及检查频率”“并将积极与各地的物价等监管部门进行沟通”“邀请各地物价检查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我公司相关负责人及员工加强培训”。

四、 结论

人们经常接触官方话语。从官方话语中能够获得哪些有效信息,以及官方话语要传递的真正交际意图是什么,是人们最关心的。本文通过分析外交部发言人的答记者问和家乐福超市对于过度收费的声明,发现该类文体大量充分地使用语用预设的语言手段。通过考察预设触发语的使用数量和使用形式,有助于真正了解官方话语的交际意图和目的。官方话语使用触发语,提前预设某个有利的信息,有利于为自身进行语义辩护;同时,利用触发语,预设否定对方的信息并进行语义反击。

参考文献:

[1] 窦卫霖,王宇婧. 中美可持续发展官方话语分析——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OL]. http:∥www.doc88.com/p-2982472856891.html, 2015(3):19:69.

[2] 来源于http:∥news.163.com/api/15/0907/17/B2U6EPK900014SEH.html.[2015-09-07].

[3] 何自然,冉永平. 语用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144.

[4] 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C]. Chicago: The University Chicago Press, 1995.

[5] 黄瑞红. 语用模糊作为交际策略的顺应性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6): 841.

[6] Roger T B.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1:186.

[7] Strawson P F. On Referring[J]. Mind, 2007,59(3):330-344.

[8] 牛保义. 从国庆社论标题看语言选择的辩证性[J]. 外语教学, 2005(5):19.

[9] 刘国辉. 构式语法的“构式”之辩[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8):3.

[10] 来源于http:∥news.163.com/api/15/0907/17/B2U6EPK900014SEH.html.[2015-09-07].

[11] 来源于http:∥news.hexun.com/2011-01-27/127049325.html.[2011-01-27].

[12] 沈家煊. 说“偷”和“抢”[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1).

【责任编辑曹一萍】

Pragmatic Analysis of Official Speech under Perspective of Presupposition

WeiHongze

(Wanfang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Zhengzhou 451400, China)

Abstract:The pragmatic features of official speech are analyzed under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theory. The official speeches of governmental agencies and non-governmental agencies are studied, and the features of official speech are summarized. The pragmatic function and the creating reasons of the features of official speech are investigated, the widely use of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which helps leave the official departments always in a favorable situation semantically.

Key words:official discourse; presupposition;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pragmat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464(2016)01-0127-04

作者简介:魏宏泽(1978-),男(蒙古族),内蒙古乌兰浩特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教师。

收稿日期:2015-09-15

猜你喜欢

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统筹兼顾,动静相生——小议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