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层阶式信息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6-04-07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信息素养新媒体

马 越

(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层阶式信息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马 越

(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1)

关键词:信息素养;新媒体;层阶式;培养体系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无法满足对不同层次用户进行差异化培养的需要,也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新的学术信息交流方式对信息素养的新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及新媒体对信息素养的新要求,提出基础性、专业性和研究性的层阶式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体系,并通过基本课程单元的开发制作,构建开放的层阶式的教学模块。同时,探索通过教学门户网站和多种新媒体平台的设计开发来推动信息素养教育形式的改革创新。

信息素养是培养大学生研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基础,是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养。但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存在教学内容不够规范、系统,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对不同层次用户进行差异化培养的需要,也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新的学术信息交流方式对信息素养的新要求;同时,因师资力量有限,相关课程难以全面普及,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因此,各高校必须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拓展与创新。

笔者拟通过分析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及新媒体对信息素养的新要求,提出基础性、专业性和研究性的层阶式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体系,并通过基本课程单元的开发制作,构建开放的层阶式的教学模块,以适应不同层次甚至不同个体需求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同时,探索通过教学门户网站和多种新媒体平台的设计开发来推动信息素养教育形式的改革创新。

1 新媒体对信息素养的新要求

信息素养内涵是随着资源及技术的变革而变化,在互联网的沃土上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日益成为大众化的主流媒体,并且已对学术信息的交流和获取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新的学术生态环境。这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媒体赋予了信息素养新的内容,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美国和英国相继对本国的信息素养标准进行修订,英国的国家与大学图书馆标准协会(SCONUL)对1998年提出的信息素养七要素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改进,于2011年4月发布了新版本,修改内容主要体现在可迁移性技能、学术技能、嵌入教学、学术生态和可视化效果等领域[1]。美国的大学与图书馆协会(ACRL)也成立了工作组,于2013年6月正式开始更新和修订于2000年颁布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2]。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快捷性、个性化、分众化等特征,对人们在信息获取、利用、交流、创造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改变。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尚未充分重视和反映新媒体对信息素养的要求,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予以强调和细化。

新媒体环境下需要用户全面认识新媒体的特质,掌握各种新媒体使用技能;需要了解不同新媒体上各种信息的类型、特征等差异,以根据目的确定合适的信息源[3];能够根据信息需求不同,有效地获取各种新媒体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能够批判性地对网络用户贡献的信息进行评价,并判断其真实性与可信度;能够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交流、反馈和共享;能够有效利用信息,独立或参与到群体协作中主动创造内容、贡献内容。

2 层阶式信息素养培养目标

《中华人戾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培养标准上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本科生具有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4]。由此可见,本科教育更侧重于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硕士生侧重于专业能力和一般性研究技能的培养,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需要懂得基本的研究程序和常用的研究方法[5];博士生则更侧重于专业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要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和发现错误的能力,进而去发现规律,在专业领域进行知识或技术的创新。不同的培养目标对他们所需具备的信息素养要求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应该建立符合不同群体需求的培养目标,可划分为基础性信息素养、专业性信息素养和研究性信息素养三个不同的层次,以满足信息素养教育的普适性和针对性。

依据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同的培养标准和信息素养需求,基础性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基本信息素质的培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基本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6],如:能够认识信息的作用和价值,对于有效信息具有感知性,能准确表达信息需求,了解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能正确评价和有效使用。专业性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掌握专业信息的获取、评价、分析、利用的高级技巧和综合技能以及一般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如:文献回顾、分析研究进展,在信息评价和信息利用方面建立自身知识体系,独立或协作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信息素养要加强科研创新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具备综合、深入地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以创造性地解决学术研究中的问题的能力。如: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发现有意义的研究问题,保持对研究领域最新发展信息的关注,理解科学信息流和科学信息的生命周期等。

3 层阶式的教学模块构建

根据不同层阶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结合新媒体环境对信息素养的要求,详细分解应掌握运用的知识点和信息技能,制定培养内容(见表1)。

依据上述培养内容,开发制作基本课程单元课件,这些基本课程单元可由图书馆文献检索教育机构和相关院系联合开发,如:各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各学科专业信息资源、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研究等可请学科专家参与共建,这样可有效整合教学力量,减少重复开发,提高课程质量和利用率。在每个层阶的教学模块内除必修课外,可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学习能力进行选择性学习,使教学模块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个性化。同时,推行学分制考核,对每个课程单元设置学分,通过考核即可获得此门课程的学分,并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规定所应获得的信息素养总学分标准。

表1 层阶式的信息素养培养内容

4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素养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为在大学生中全面推进层阶式信息素养教育,应设计开发信息素养网络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和培训服务,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安排学习进度。同时,新媒体也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有助于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建设一个集教学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多终端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开展信息素养网络教学。

4.1 教学门户网站的设计

通过教学门户网站,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将所有学习内容有序整合、全面展示,不受篇幅等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教学内容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素养教学门户网站在功能上要实现教、学和教学过程管控,功能模块包括用户验证、课程选择、网络学习、网络考试、信息浏览、资料查询和教学管理。系统用户包括管理员和学生,其中管理员包括教学主管、课程管理员和教学秘书(见图1)。

验证模块主要完成合法用户的账号验证,登录系统时区分学生和管理员身份,分别调用不同模块。

课程选择模块将所有可供学习的课程按照分类以列表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课程列表区分未学、学习中和已学完三种状态。

网络学习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实现已选课程列表显示、课程内容链接、在课程内容页面中显示、播放学习内容;针对每门课程的“模拟考试”,考试完成可以查看模考成绩以及试卷正确答案。[7]学习过程可以通过“在线交流”与相关学生及时交流;在“个人信息”模块,学生可以查看自己选课、考试和学时等信息,并可自行修改登录密码。

图1 系统功能示意图

考试报名模块主要实现教学单位组织的集中报名功能,学生报名时选择考试日期、考试场次和报考模块,通过教学秘书审核后方才可以参加考试。

网络考试模块依据考试课程的类型,让学生分别在指定考试地点或学生自己的学习终端上进行考试。系统依据设定的组卷策略,随机从题库中抽题组卷,学生考试结束,提交答卷后系统自动阅卷,并向考生反馈成绩。

学习通知模块实现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各类信息浏览功能。

资料库模块提供相关电子图书借阅、期刊论文查询、下载和课件下载等功能,辅助学生学习。

教学管理模块是管理员应用的核心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学生管理子模块实现同步学生基本信息与学校学籍信息;按照多种条件组合的学生成绩查询;学生选课情况查询;学习论文和实验报告评分等功能。报名管理子模块提供根据学生选课程和根据课程指定学生两种集中报名方式;报名后教学秘书进行集中审核;教学单位管理员可以查询指定课程的报考人员名单,便于学习过程中的管控。课程管理子模块实现课程类别维护、课程信息增减、内容上传、学时审核等功能。题库管理子模块实现题库批量和个别的增减功能。试卷管理子模块实现课程组卷策略设定、修改和删除等功能。通知管理子模块实现通知的后台发布、修改和删除等功能。论坛管理子模块实现论坛交流信息的审核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子模块实现管理员角色、权限设定、密码重置、管理员密码修改等功能。报表管理子模块实现课程、题库、考试信息统计等报表功能。

4.2 新媒体教学平台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素养教育的载体走向了多样化和立体化,也更为方便快捷。同时,新媒体分众化的特点也使教育资源的推送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新媒体的特性进行不同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如:开发智能手机或PAD等手持移动终端的APP应用程序(Android版和IOS版),让学生通过此程序来访问相关学习资源。移动终端的突出特点是碎片化阅读,适宜于小模块化网络教学的应用,可以开发学生选课和模拟练习等模块;博客和微博都以传播信息为核心,系统不限制发布信息数量,适用于教学组织者对公众用户及时发布各类教学信息公告,普及信息基础知识;同时因其互动性强,适宜于师生进行探讨和交流;QQ群具有群体组建自由、共享性强、群推送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开展专题教学、教学模块内容推送和教学课题即时交流讨论活动等。

参考文献:

[1] 杨鹤林.元素养: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新标准前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5-10.

[2] 杨鹤林.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信息素养七要素新标准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43-148.

[3] 范哲.社会化媒体情境中信息素养的内容框架研究[J].情报杂志,2012(10):170-17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EB/OL].[2015-08-26].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 -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5. html.

[5] 阎学通.本科、硕士与博士的区别[EB/OL]. [2015-08-22].http://wenku.baidu.com/lin k?url=K3eIF5V2wy3J-pwd8pDXzgUtHMiBmosZq FEk9H1e_mH3iW8iBsZUhWm3vaBlQPr-qhPT1tAr AQatfvNNZz5EtuQJY_mpI1NCXeVu1K2hmgm.

[6] 杜红.研究生与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比较[J].图书情报工作,2013(4):96-98.

[7] 余加元.铁路网络远程学习系统开发与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8):21-24.

(编校:崔 萌)

作者简介:马 越(1976— ),郑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5 - 12 - 12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1588 ( 2016 ) 01 - 0070 - 03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信息素养新媒体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