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扎根”与“归根”
2016-04-07何彦霏
何彦霏
摘 要: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并逐步融入城市,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建设停滞不前,城乡差异更加明显化。同时,由于城乡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加之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能和素质等问题导致其融入城市也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和障碍,在城乡二元化经济背景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成了讨论话题。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入手,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一是“扎根”城市,融入城市;二是“归根”农村,建设农村,使城乡二元向一元转化,统筹城乡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扎根;归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7-0011-0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加者和贡献者,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该群体内部出现了分化,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逐渐被提出。受国家“优先发展城市经济”战略的影响,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发展迅速,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城乡之间差距也随之增大,形成二元经济结构。在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扎根”城市,还是“归根”农村,这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出路问题的关键,更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和方法。
一、新生代农民工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一)新生代农民工
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主要劳动大军,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出现已经有三十多年,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年龄构成、进城动机和自身特征上也越来越不同,农民工群体出现了分化,这一分化也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的关注,王春光教授首先根据这一群体的特点概括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他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年龄在20岁左右,于20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或者经商,在城市中以非农身份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从概念中可以看出,首先,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小,属于真正意义上的80后,是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因此对农村、农业、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同时他们又渴望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中;其次,他们不属于农村第二代流动人口,不是在进城过程中出生和长大起来的,而是介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在进城目的与自身素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群体,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虽然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但是仍然处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因此与传统的农民工面临着共同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时代的体现、延续和发展。但同时,由于其生长在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和跨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因此,自身又呈现出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等新特点。在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再把进城务工看成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手段,而更多的看成是谋求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他们不仅注重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更加关注自身技能的提高和自我权利的实现。但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经济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兼有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的新生代农民工们又很难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之中,而对传统乡土社会又不那么熟悉,在城乡两端都处于边缘化状态。因此,找寻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奠基性理论之一,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他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态概括为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划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分。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其边际生产率近乎为零,使得其报酬很低,而工业部门则正好相反,其报酬水平就远高于农业部门,正是这种报酬水平的差异促使劳动力不断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可以简单概括为:以社会化大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模式。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主要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则主要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且先进,而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简单和落后;城市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城市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自身所具备的技能较农村居民高等。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是构成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阻碍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实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发展中国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矛盾,如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区域发展日益不平衡、城市文化素质差距渐趋扩大等,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及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障碍。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系
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大量地涌入到城市中去。这样,劳动力集中在城市,城市得以发展和壮大,而农村劳动力缺失和匮乏,加之生产力低下,经济得不到发展,城乡差异进一步拉大,不利于城乡的统筹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反过来,农村劳动力大量滞留农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农村建设的同时,也阻碍了农民个人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或者滞留在农村,都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城市与农村均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这样恶性循环,城乡差异越来越明显,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因此,二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扎根”与“归根”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扎根”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也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扎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要注重提高自身技能,完善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要在经济上融入城市生活,更要在生活中和精神文化上融入到城市社会中,成为真正的“市民”。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积极促进城乡良性互动,逐步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农民工的市民化,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需求。这样,以农民工的市民化带动城市化发展,转变农村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走农村城市化的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通过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城市化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归根”
在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中,市民化是解决其出路的最好方式,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方法,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迁移城市,农村得不到劳动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支持,相关问题也逐步凸显,导致农村土地大量闲置、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突出、孤寡老人养老问题等。其次,在城市“扎根”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自身的因素和城市居民歧视等因素真正的融入城市,成为市民的愿望也受到了限制,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亦工亦农”角色更加尴尬,边缘化处境更加明显;再者,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拥有了一技之长,回到农村就业、创业,建设农村的愿望逐步增强。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归根”农村就成了不少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之一。根据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城乡二元经济向城乡一元经济转变的过程是由农村支持城市发展转变为城市反哺农村,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的同时,另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要回到农村,“归根”农村,改变农村原有的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三、总结
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分化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出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农民工这一城市和农村都重要的劳动力的流向问题,不能单方向流动,而是应该通过政策引导其在城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既要“扎根”城市,融入城市,又要“归根”农村,建设农村,这样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这一重要劳动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建设城市的同时发展现代农村经济,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之间平衡、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由二元变为一元,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2] [美]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3]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 中国工会研究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研判 对策建议[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
[5]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