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练习太极刀要抓住的主要技术特点
2016-04-07谢远基
谢远基
太极刀又名太极十三刀,它既是太极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兼有太极拳和刀法两种武术特点,又是太极运动中的最有影响力的实战兵器之一。练习太极刀需要重点抓住哪些主要的技术特点呢?
一、实战性强是太极刀一个显著的特点
太极刀是非常讲究实用性的武术项目。正如吴南国先生在《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云:“夫刀法者,无运用不足以显其妙,无变化焉能以明其神。”相对于那些严重趋向虚华的多数表演性套路来,太极刀单势和套路,都显得朴实无华、简练流畅、讲求实用,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凡一刀一势,都要讲究脚踏实地,严守规矩、注重内劲与法度。正如宗师云:“刀之利,利在砍。”动作的大小,进退的尺度,全在一定的规定下进行,不允许随意变化和改变身法。这种近乎刻板的规范,是现代一般武术中不多见的。因此,太极刀一招一势一进一退,都需要练习者从无数的刻苦练习中才能求得。在明师的正确指导下,勤力练习,功夫到了,刀味便慢慢渗透出来,刀法特有的杀气也会呈现出来。为此,当练习太极刀做到刀法清楚、动作正确、松沉自然、劲力顺达、速度适宜、节奏明显、动作连贯、连绵不断、潇洒飘逸后,就要加强练习太极刀的攻防意识和技击含义。太极刀毕竟是武术器械类的一种,是百兵之胆,有很强的攻防含义。因此,对于每个动作所用刀法的技击含义,练习者都要搞清楚、深研究,即使单人演练,也要有强烈的攻防意识。
二、缠绕转圈是太极刀的重要特点
太极刀与太极拳的运动一样,强调的都是转圈。太极刀法的精华之处,也在转圈。正如《陈式太极单刀总歌》云:“太极刀法妙无穷,旋转变化身法中。气定神闲求松圆,彬彬克敌分寸定。闪砍劈剁圈中技,沾连黏随不丢顶。”怎样转呢?主要是刀要关于配合身法、步法、手法画圈。圈有顺逆、有左右、有前后、有上下、有大小、有有形,有无形,但都离不开顺逆之圈,要将各种不同的圈交插于各招刀法之中。“圈圈相套无穷变,有形无形盼顾间”。比如刀法运行转圈的经典招势“缠头裹脑”:缠头刀,即手举过头,刀尖下垂,刀背从肩外贴脊背向身后缠绕;裹脑刀是举刀高过头,或转身,或转刀,使刀从头顶绕过,但刀背不贴脊背。这招转圈的“缠头裹脑“,攻防兼备,在腰功和内劲的支持下,能使出几倍于手臂的力量,威力极大。由此可见,刀法的妙用,就在转圈之中,极尽环绕之妙,一圈之中有虚有实,也可以虚实并举,防则虚,不防则实,灵活变化。正如宗师云:“纵放屈伸人莫知,不丢不顶圈中奇。”
三、刚猛含柔是太极刀的基本特点
从运势上看,太极刀的基本特点是刚猛含柔。正如宗师云:“自笑学刀已白头,才识手中杀敌刀。”太极刀常见的刀法有砍刀、劈刀、撩刀、云刀、斩刀、抹刀、刺刀、挂刀、崩刀、格刀、背刀、藏刀、截刀、绞刀、缠头、裹脑、扫刀、按刀、推刀、架刀、分刀、带刀、点刀等。这些刀术的特点是发力勇猛、气势逼人、力点准确、刚劲有力、不失灵柔、动作迅捷、脆快利落。在劈、砍、斩、剁、截、戳等进攻性动作中,刀速要快、发力要猛、动作到位、力点准确,不能拖泥带水、力点不清。所谓“刀如猛虎”是也!正如宗师云:“刀走黑,剑走青。”当然,太极刀也包含了太极拳那种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刚柔互用的内劲特点。刀术尚猛,但猛并不等于纯刚,刀法的运使都强调刚猛含柔。一般说来,刀术中的防守闪避动作宜用柔,进攻动作宜用刚。例如刀术中的缠头裹脑,绕背的动作是防、是避,宜柔,平扫斩击的动作是攻,宜刚。同时,在一个动作里,也须有刚有柔。例如劈刀这个动作,起势时宜柔,落点时宜刚,没有起势时的柔,也就没有落点时所谓的刚。要做到刚中有柔的要求,则应明刀法、知攻守,从而达到刚柔兼用。正如陈长兴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云:“用刚不可无柔,无柔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催迫不捷。”
四、练习太极刀的重要环节是正确调心
心,即意念,是大脑的一种机能。练习好太极刀,要高度重视调心。太极刀的基本刀型定势是调心即意念的产物。陈、杨、吴、武、孙多家太极刀,都是历代武术先贤仿效大自然的事物,制造出相应的形象思维,结合实战或健身需要,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刀型定势。比如陈式的“青龙出水”、“苏秦背剑”、“拨草寻蛇”、“拨云望日”,杨式和吴式的“风卷荷花叶内藏,玉女穿梭八方势”等等,都是意念想象的产物,是通过意念活动制造出具体的物象刀型定势。可见太极刀乃人之心灵即意念之物。太极刀的动作需要在调心即意念导引中实现。太极刀中所有的武术动作都是在意念导引下进行的。正如《陈式太极单刀总歌》云:“风卷残花重一势,意深精要君自明。”而且,太极刀的用意不是一个简单的目的和指令,它在动作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由意念领着躯体进行。正如前辈大师武禹襄所言:“凡此皆是意,不在外边。”练习太极刀关键在于意念先行。
五、太极刀非常强调灵活自如
练刀时,特别强调周身松沉有劲,运行敏捷灵活、圆转自如,身法与刀法协调一致。这是在“神活意先”下实现的,即以意念引导行动,使动作变得灵活敏捷,劲路刚柔相济,逐渐做到轻灵柔顺而不漂浮、从容沉着而不陷于重滞。在意念的正确导引下,太极刀招式将更加灵活多变,其速度、方向、劲力大小和作用点可因势而变,可轻重、可刚柔、可快慢、可虚实、可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来去无踪。比如陈式太极刀法,动作朴实无华,实用性强,进可攻,退可守,圈圈相套,灵活善变,发力干脆。对刀身、刀刃、刀尖、刀背要滚动运用,不可直来直往,不论练快练慢,都要以松圆为主。正如陈鑫所说:“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于迹,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由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
六、太极刀讲究动作连贯流畅顺达
在套路演练中,每个动作都不是孤立的,都要连贯运刀。一个动作完成后要为下一个动作留有惯力,或者说借助上一个招式动作的惯力来催发下一个动作,使刀的运行当中始终保有一定惯性,这样操演起刀来既顺达流畅,又节省体力,能为发力动作积蓄力量。太极刀强调“圆则顺”,就是指刀的舞花、旋转、翻身、缠腰、裹脖、云胸、舞背、云、抡、撩、挂等做圆周运动或通过圆弧而衔接的动作,要顺达圆活,使刀按照惯性轨迹运行,既实现刀法流畅,又借助惯性的势能提升刀的速度和力度,从而增强刀的杀伤力。
七、太极刀高度注重身法和步法
太极刀术练习,以身法为要,要做到身、刀、步高度的协调统一。要通过自由多变的身法来带动刀的运动,以身体的运动助刀的发劲。各种太极刀法都强调用整个身体来带动刀的活动,实现刀不离身左右前后,手足肩臂与刀同时转动。肩、肘、腕、足、膝、胯、胸、腰等,都应当与刀法配合,身刀协调。凡刀法所动,就应做到以身带肩、以肩带臂、以腕制刀、腰腿助力。例如抡劈刀,须拧腰转体,右肩前顺,肩动而臂伸,腕随臂的挥动而转动,使刀的劈法借助于腰、肩、臂、腕的整体活动而将力量发挥出来。如果身腰不活,肩肘腕僵硬,不能形成整体活动,身刀也无从协调,刀法将很难施展开来。
八、太极刀不变的特性是松沉
受地球引力影响,太极刀的每一招每一势都具有很强的松沉性。“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物质之特性也”。这是练习太极刀在提起精神状态之下的松沉,更是令气机启动、内气鼓荡的积极的松沉。练习太极刀求松沉的法则是“先梢后根”。即要松沉到位,要先手腕、脚脖松开,做到灵活自如,再继续锻炼膝和肘的放松,而后至肩、胯等等的放松,从而能让地球之引力反作用于刀上,威力大也。
九、要符合本门派太极刀的个性特点
比如杨式太极刀具有套路矫健、勇猛,但又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其动作速度柔和平稳,如行云流水,动作劲力内劲饱满、刚柔相济,动作气势中正舒展、敏捷轻灵,动作衔接进退相随,开合相接,适合大众学练和养生健身的需要等特点;陈式太极刀法吸取各家之长,以去芜存精,结合太极阴阳的变化,以轻沉兼备、刚柔相济、缠绕疾速、能慢能快、滚身滚手刀法为特点,区别于各派刀法,人称“太极缠刀”;吴式太极刀具有以腰椎为主动枢纽,刀之进退,腰腿相随,上下相随、协调一致、刚柔相济、连绵不断,用刀犹如用手,上下、前后、左顾、右盼、周身一致,其间不可稍有断续,尤不能以力动刀等特点;武式太极刀具有短小精悍、刀法独特、用法绝妙、刀刀制人、无一虚招等特点;武当太极刀是以道家理论为指导,强调内修其气、外练其形,包括了劈、扫、撩、勾、拨、抹、缠头裹脑共7种技法组成,具有刀法清晰、用意明确、劲力到位、刚柔相济、刀借内劲、人借刀风、刀人合一等特点;等等。
“循序渐进功夫长,日久自能闻真香”。基本刀法的训练非常关键,它是学习太极刀的基础。练刀的步骤是由浅到深、由慢至快的,待把刀法一招一式学得准确无误后,方可使刀速逐渐加快,求其紧凑严谨。练习者如能紧紧抓住本文所讲的九个要点,坚持不懈地正确练功,相信总有一日能达到通晓刀道、见解通达、触类旁通、通权达变的神明境界。
(编辑/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