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价值取向的思考
2016-04-06周建中
周建中
【摘 要】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指在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它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是对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纲要》虽从原则上指出了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但还不够具体、明晰,需要进一步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探讨。
一、评价目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学生评价主要以“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根本目的,即“选拔适合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作为评价活动的最高宗旨。为此,学生被迫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则违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只教升学考试必考科目,加班加点,死记硬背,非考试科目不教不学;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尺度是升学率,对人才评价以学历为标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思想,它是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实的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不仅要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更要对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二、评价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功能
目前,学生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教育外部对内部的评价,主要是发挥评价的鉴定甄别、选拔淘汰的功能。所谓鉴定甄别,是指对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其实质是一种目标参照评价或绝对评价,如期末考试、毕业会考等。
首先,这种评价回避了教育的价值问题,即评价目标确立的依据没有回答。
其次,这种评价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者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第三,教育活动是复杂的,有预期结果的出现,也有非预期结果的出现,甚至出现事与愿违的负效应,这些非预期结果并没有评价。
第四,现代社会重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而这种评价用统一的标准去判定教育效果,这从根本上是不能为现代教育所接受的。
三、评价内容: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长期以来,学生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尤其是学科知识,特别是书本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科学素养以及情绪、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同时,学生评价还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但随着网络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单一、呆板、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评价内容必须改革。新课程提出了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人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不仅要求在智能上的广泛适应性,而且要求在身心素质等方面也必须协调发展。因此,评价内容不仅要涉及到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等进行考察和综合评价。
四、评价方法:强调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新课程要求学生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是指在特定背景下,通过现场观察甚至亲自参与,或者是与有关人员进行深入交谈,以及查阅有关书面材料等方式,对评价对象的属性在概念或程度上作质的规定,然后进行分析评定,以说明评价对象的性质和程度。质性评价有三个关键要素:其一是“背景”,即人的行为要素要放在特定背景下评价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其二是“个人感受”,质性评价必须理解评价对象个人丰富多彩的经历、愿望和想法;其三是“定性资料”,不去寻找个人行为之间的定量关系,而是在纯自然的条件下观察、收集评价信息。质性评价除了采用传统的个案研究、参与性观察、书面材料分析方法外,还常用历史学方法、语言学方法、人类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
五、评价主体: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学生评价的主体是以他评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这种被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大都持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绝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但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地保护,甚至连学习、生活的勇气也在评价中丧失。新课程倡导学生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以评价对象为主体,注重评价对象的个人价值,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发挥其积极性。这是教育过程逐步迈向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在学生评价中,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可由学生和教师协商制定,双方认同后方可实施;同时,注重多渠道交流信息,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并且提倡由学生选择评价者,即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