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维度上的语言世界

2016-04-06董宇威

青年文学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索绪尔时间语言学

董宇威

摘 要: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几乎包含了其全部语言思想。在这本里程碑般的著作中,对言语活动进行时间维度上的观照似乎已成为索绪尔语言体系中的一个依托,广泛地渗透到概念、原理及思想中。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学;时间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1

在语言学史上,索绪尔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以结构主义的观点探讨语言的本质属性,描述语言的系统结构,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几乎包含了其全部语言思想,在这本里程碑般的著作中提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概念、原理和思想,而我们能透彻地感受到其中整体、系统性的理论阐释,在这种深层的、潜在的、明确的系统论述之中,时间的维度化为索绪尔借用的重要标杆,建立起其语言观的重要框架。

一、共时语言学——时间断面上的连续

索绪尔认为语言学需要的只是在一个横断面上讨论“同时要素间的关系”。[1]索绪尔把语言定位在时间维度的某一结点上,将语言从一个浑然之物中突显出来,实现它真正的现实性。索绪尔认为“语言的具体实体”是共时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而无论是实体的存在还是划分,它们都基于能指在时间维度上的特性——线条特征。能指作为语链中某一概念的一段音响,它在时间上的单一向度使划分语言实体合法化。

共时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语言状态并不是绝对静止的,“语言无论如何总在发生变化,哪怕是很小的变化,所以研究一种语言的状态,实际上就等于不管那些不重要的变化”。[2]可见,索绪尔是严格按照时间维度进行他的理论架构的,严谨的方法使共时语言学以清晰的面貌在历史中跳脱出来,而对语言在时间上的“近似”,只是将事实材料简化,使论证成为可能。

二、历时语言学——时间流动中的变化

历时与共时是支撑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即使历时语言学从出场就被索绪尔压制在共时语言学之后,但索绪尔还是在时间维度上刻画出了历时态的真相。

索绪尔在时间的维度上建立了一个十字路口,站在交点上,前后是无限延伸的语言将来的存在和过去的存在,而在左右方向辐射到的就是语言当下的状态。共时语言学的时态处于一个横断面,而历时语言学的时态则是将无数语言状态集体无意识的变化叠加起来,形成一个时间柱,就像一个分别被垂直和横向切开的树干。历时态的界定也是相对的、严谨的。历时语言似乎不只是显现于时间柱当中,而是在每一个断层上都可看到历时的“投影”。索绪尔对历时态的进一步论述同样是建立在时间基础上的。在时间的范畴里,能指的线条特征使得语言实体按照时间线性排列,由于一个状态下的时间为它们建造了一个相同的环境,因而潜在的可以相互替代、转变的实体单位似乎为历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突破口,而时间上状态的积累与投射就构成了流动的变化,俨然已经不是存在于一点时间上要素间的关系,而是处于流动时间中的一个事件。索绪尔又强调,类比本身并不是演化的因素,时间维度上的考验与积累使得类比表面上的东西稳固下来,变易是语言在时间中的存在方式。

三、地理语言学——时间在空间上的效能

空间的改变伴随着语言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而默默隐藏着的时间作用却无法一目了然。如果说内部语言学涉及言语活动中恒定的方面,它忽略、丢弃了时间和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语言抽象的部分,那么外部语言学则致力于语言的动态方面,同时受限于时间或空间,是言语活动的具象部分。语言的多样性是最基本的、自然而然的客观存在,同样的,索绪尔看到了另一个事实——相似性,则是相对于绝对的多样性而言的客观现象,以多样性为基础,存在于一定的范围及一定的程度内。在探索语言多样性原因的过程中,索绪尔再一次实现了将语言放置在时间维度上的思考。

对比时间和空间分别对语言投射出的效果,我们可以发现,时间才是主导。“殖民者离开G在G登陆的第二天所说的语言跟前一天晚上所说的完全一样。语言的分化正式由时间因素引起的。地理差异应该叫做时间差异。”[3]而时间在相连接空间的效能也不是平均地、相同地展现出来的,时间可以使打破原空间平衡的源点得以发生作用,而所波及的程度与范围界限却因为不同的空间而无法预知。索绪尔正是把语言的差异建立在有空间承载的基础之上,通过突显时间对其的作用,从而展现出一个清晰完整的外部语言学系统脉络。

“科学正在重新发现时间”,[4]时间是一个客观事实,索绪尔在时间维度上对言语活动的观照,不仅详尽地展现了广泛渗透在语言世界一砖一瓦,一石一柱间的时间作用,同时使其语言理论具有系统性,完整而严谨。索绪尔的语言观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时间的烙印,时间维度上的考量似乎已成为索绪尔语言体系中的一个依托,甚至已经化为现代语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版,第131页。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版,第145页。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版,第277页。

[4]普里戈金,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参考文献: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普里戈金,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聂志平.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语言符号学思想[J].浙江师大学报,2001,(6).

[4]屠友祥.语言的时间及感知问题——索绪尔手稿再检[J].外语学刊,2008,(1).

[5]徐先玉.语言概念化和时间图景的历史性问题分析外[J].外语学刊,2011,(1).

猜你喜欢

索绪尔时间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
社会语言学名词
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本体论层面比较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